9.4的深夜“禁片”,看完飢渴難耐

吃,是生命本能。

困了就睡,餓了要吃,生存意志驅動我們一日三餐。


我媽曾高度評價我,幹啥啥不行,吃飯第一名。


不太喜歡別人誇獎我,並非因為謙虛,而是總覺得,誇得不夠全面。



自以為最大優點是,別人吃飯能長肉,我一直吃還是瘦。


作為碳水化物終結者,深藏不漏大胃王,易瘦體質扛把子,毒藥君可以從容面對任何高糖高熱量的食物。


前兩天有檔比甜寵劇還高甜的美食節目,別人看來是放毒,毒藥君卻能看得心(xue)如(mai)止(pen)水(zhang)。


風味人間2

Once Upon a Bite 2


導演陳曉卿,減肥禁片界的資深大佬。


能吃愛吃會吃,是他的金字招牌。



從《舌尖上的中國》再到《風味人間》,陳曉卿拍完中國美食,開始放眼世界。


他掌舵的美食節目抓住觀眾的胃,也得到了觀眾的心。


《風味人間》第一季,砍下9.1分。


第二季開畫評分9.5,目前9.4分。



既然叫《風味人間》,就註定和放眼中國的《舌尖》不同,它擁有的是世界視角。


陳曉卿帶領製作團隊,足跡遍佈25個國家和地區,從鄉野到城市,從國內到國外,跨山川越湖泊,用8個主題,拍下300道美食,展現各色人間美食。


第一集叫做《甜味縹緲錄》,關鍵詞是甜。


▲像極了我流口水的樣子


開頭就是大場面,鏡頭對準喜馬拉雅南麓的蜂蜜獵人。


為了採蜜,他們把日子過程了驚險動作片。



兩百米高空,沒有任何防護。


獵蜜人以藤蔓做梯,用煙霧趕走蜜蜂。



山頂上的夥伴穩住藤梯,獵蜜人用竹竿釘進石縫,藉此靠近崖壁。



高難度的動作來了。


獵蜜人想要採蜜,右腳支撐刀具,左腳尖穩定身體。



唯有如此,獵蜜人才能收割蜂巢。



難度係數有多高?


它被視為世界上最危險的工作之一。


即便他們有采蜜的傳統,每年都會有采蜜人墜入懸崖。


風險高,難度大,獵蜜人依舊前赴後繼。


甜的魅力,可見一斑。



對大多數人來說,蜂蜜獵人的日常,非同尋常。


《風味人間》將它放在節目開頭,絕不僅僅是獵奇。


蜂蜜獵人在呼應《風味人間》第一季中的旗魚鏢手。



他們讓人意識到,並非每個人都能享受到便捷的城市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些人為了一口吃的拼盡全力。


有了他們,才是風味人間。


甜曾是權力的象徵,財富的標示。現在的甜,是點亮人間美食的精靈。


翡翠燒麥和千層油餅,被譽為揚州雙絕。



它們的美,離不開甜。


千層油餅的製作工藝,讓毒藥君歎為觀止。


兩公斤麵粉,擀成薄薄的麵皮,鋪一斤糖,再加上糖漬過的豬油丁。



唯有如此,才能成就色香味俱全的千層油餅。


它共有64層,每一層都由糖和油分開,薄如窗紙,外觀優雅,綿軟甜潤。



千層油餅的甜有“甜中帶鹹、鹹不壓甜”“似隱若現”的婉約風格,體現著江南文化的毓秀精緻,流淌著小橋流水人家的魂。



伊斯坦布爾的巴卡拉瓦也令人印象深刻。


它被譽為“土耳其皇冠上的明珠”,代表麵點師的頂級水準。



巴克拉瓦的甜,洋溢著“堅決與果斷”的風格,是一種鋒芒畢露的甜。


兩種甜食的對比,彰顯的是東西方不同地域的文化審美。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吃的甜各不一樣。

再比如,四川的甜燒白,有複合的甜。



蘇州的雞頭米,有一種特殊的甜。



香港人用苦瓜找到一種回甘的甜。



還有馬來西亞的巴瑤族,愛吃來自氨基酸的甜。



世間有五味,各地的人都有偏好,但是隻有甜,能夠讓人相視一笑。


它是五味之中的人氣王,無論男女老幼,不分中國外國,人類趨甜的本能,讓甜成為幸福愉悅美好的象徵。



《風味人間2》即將開播前,陳曉卿發文《除了美味,還有那些曾經的美好》,裡面提到他面臨的困境。


商業紀錄片的市場化特質,讓我們必須在一定模式框架下運行,但創業容易,守業難,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在看似重複的套路里,每次都能給觀眾帶來新的驚喜。


想要達到這個目標,非常難。


變化太大,老觀眾不滿意。如果沒有變化,也會承受重複套路的指責——比如獵蜜人和之前某一集開場講西藏小夥攀樹採蜂蜜有何區別?



事實上,陳曉卿掌舵的美食節目背後還有個危機,傳統美食與健康飲食如何和平共處


我很失望地發現,節目侃侃而談各種風味的甜,竟沒有嗜甜有害健康的提醒。


算一下,陳曉卿也有54歲了。早在兩年前,他的身體也不能允許他自由吃喝了。


2018年6月開始,陳曉卿在個人微博上就聲稱,他要戒碳水(目前戒碳水的相關微博已刪除)。



這個吃遍人間美味的美食家,恐怕也要對糖說不了——毒粉們都知道,碳水化合物就是糖類吧!


《風味人間》告訴每位觀眾,“甜,發端於唇齒,在口舌處攪得風生水起,卻在心頭落得百轉千回” 。


陳曉卿上《圓桌派》時還有個通俗版本,“甜食促使人體分泌多巴胺和腎上腺素,心情不好時要多吃甜食”。



然而,甜食對人類的健康並不友好。


甜食的高糖高熱,吃多會帶來肥胖,高血脂等風險,成為越來越多觀眾的共識。



不要拿傳統美食來包裝高糖美食的合理存在。


隨著物質的極大豐富,我們獲取糖分的渠道越來越多,甜食對人類的危害也越來越明顯。



必須要明白,任何不談劑量的傷害都是耍流氓,我不反對甜食,我反對嗜甜的生活習慣。


世界衛生組織在2015年發佈了成人和兒童關於糖的攝入指南(Guideline: Sugars intake for adults and children)。


推薦人們限制遊離糖的攝入,無論成人還是兒童,都建議把遊離糖的攝入量控制在每天總能量攝入的10%以下,最好能進一步限制在5%以下。


因為糖是合法的,它是一種常見的調味品,商家發家致富的終南捷徑。


經濟學家阿比吉特·班納吉與埃斯特·迪弗洛在《貧窮的本質》披露,嗜糖是窮人的消費習慣。


“窮人用來買糖的錢幾乎佔其總預算的5%,同穀物相比,作為人體能量來源的糖價格更高,但其營養價值卻遠遠不及穀物。”



書中也指出窮人嗜糖的原因,“主要考慮的並不是價格是否便宜,也不是有無營養價值,而是食品的口味怎麼樣。”


說到底,糖代表的甜,更容易讓人感覺快樂。


毒藥君能理解《風味人間2》把甜食放在第一集的用意,在這個世界上,有人不愛鹹,有人討厭苦,有人嫌棄酸,有人不吃辣,但很少有人拒絕甜。
節目組的選題思路就是找最大公約數,用最大力量,向觀眾的味蕾示好。



儘管如此,我依舊喜歡《風味人間》,裡面的美食太誘人了。


畢竟,誰不是腸胃的奴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