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有九子奪嫡,乾隆有六子卻無人爭皇位,早已預示了清朝的衰敗

清朝的康熙皇帝統治晚期,他的兒子們就開始了明爭暗鬥的奪嫡之爭,剛剛平復沒多久的大清王朝,再度陷入了爭鬥之中,雍正雖然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但是他付出的代價卻也極為明顯,讓人奇怪的是,乾隆的兒子也很多,為何這些皇子卻沒有發生奪嫡的的現象呢?

首先小編為大家分析下,九子奪嫡之所以會發生,最主要的原因皆是在康熙皇帝身上,第一,這位皇帝的子女特別多,據記載康熙皇帝一生有35個兒子,20個女兒,是有史可考的子女最多的皇帝。第二,就是這位皇帝雖然很早就立了太子,但是他卻並沒有放棄對其他兒子的培養,也使的他的兒子大多數都很有才華,非常的精明能幹,在康熙皇帝的晚年,他的年齡較長得幾個兒子都已成年,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有能力登上皇位,最終才導致了兄弟之間的權利鬥爭,造成了奪嫡的亂象。

康熙皇帝得35個兒子當中有九位皇子都參與了皇位的爭奪,這些皇子各據才華,首先要說說這位大阿哥,他在眾位皇子當中是比較能幹的,三次隨康熙皇帝出征,都很有作為,但是因為魘咒太子,而被康熙皇帝囚禁,而失去了繼承皇位的機會。三阿哥胤祉,他無論是文學書法,騎射武功,在眾位皇子中都非常的突出,,很受康熙皇帝的器重,但是他的屬於一介文人,書生氣過重,康熙皇帝自然也不會把皇位傳給他。排除了這兩位皇子後,漸漸形成了三個奪嫡的小集團,分別是以二阿哥胤礽的皇太子黨,以四阿哥胤禛十三阿哥胤祥為的四爺黨,還有就是以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俄,十四阿哥胤禵組成的八爺黨。

二阿哥胤礽,生母是康熙皇帝最愛的孝誠仁皇后,一歲多時就被康熙皇帝立為太子,在康熙皇帝兩次親征漠西蒙古葛爾丹部的時候,都是以太子監國,受到了群臣的一致認可,也減輕了康熙皇帝的負擔,有較高的政治才能,但是後期這位皇太子當了太久的儲君,開始覬覦康熙皇帝的皇位,對皇帝構成了嚴重的威脅,這是康熙皇帝所不允許的,所以太子胤礽兩次被廢,已經被康熙皇帝徹底拋棄了。

而八阿哥胤禩雖然受到大部分朝臣的支持,但是這位老皇帝最不喜歡的就是他的兒子結交朝廷重臣了,這個小集團也一直受到皇帝的打壓,康熙皇帝把十四阿哥胤禵任命為撫遠大將軍,看似是重用胤禵,其實據小編分析則是分化八爺黨的力量,再者就是胤禩的母親,地位較低,他本就沒有資格繼承大統。

而四阿哥胤禛之所以能繼承皇位,據小編分析大概有這兩方面的原因,第一胤禛生性內斂,喜歡研究佛法,不喜歡結交大臣,很讓老皇帝放心,據記載,老皇帝曾經多次到胤禛的府邸做客,大概就是認為這是一塊淨土,可以讓康熙皇帝享受暫時的寧靜,不用為了權利的爭奪而心力交瘁。第二點就是胤禛處理政務非常的得體,能圓滿的完成康熙皇帝下達的任務,康熙皇帝晚年,施政過於寬鬆,官員們已經開始腐敗,貪汙受賄之風興起,在康熙皇帝心目中,只有胤禛的嚴格執法,不惜得罪權貴,才能繼續維持大清帝國的統治。可見在帝王家中兒子多也不一定是件好事,畢竟皇位只有一個,為了爭奪權力,流血犧牲在所難免。

而乾隆帝則大不相同,雖然乾隆帝也有六個兒子,但這幾個兒子每個都格特點,首先是五阿哥永琪,他本來是皇位的第一繼承人,但是沒有等到乾隆退位,這位阿哥就先行去世了,(就是電視劇還珠格格的中的那位王子,為了愛情拋棄了皇位,所以史書上也只能用英年早逝來解釋了),而剩下的幾位皇子,首先是六阿哥,這位阿哥一出生就過繼給了其他的皇室成員,所以根本不具備競爭皇位的權利,八阿哥天生殘疾,不能繼位,十一阿哥愛好書法,一心只有藝術創作,根本就沒有心思當皇帝,而十七阿哥根本就沒有當皇帝的野心,當個王爺就心滿意足了。算來算去,就只剩下十五阿哥勉強符合當皇帝的條件,於是便順利的坐上了皇位,因為這些客觀條件的存在,使的乾隆末年沒有發生康熙時期的奪嫡之亂,嘉慶也順利成章的當上了皇帝。

不過從這一現象的側面看,從康熙雍正到乾隆,清朝數量皇子越來越少確是不可否認的事實,究其原因就是整個清朝的皇族與蒙古的科爾沁部通婚都非常的頻繁,造成了近親結婚情況非常的嚴重,從醫學上理解,近親的後代在早期死亡率,和孩子的畸形率都非常高,到了道光皇帝在位時,其實繼承人只有後來的咸豐皇帝和恭親王奕忻,咸豐之後的同治,光緒兩位皇帝甚至都沒有嫡系的繼承人,清末的宮女曾經回憶,幾十年皇宮內沒有聽到孩子的啼哭聲,皇子數量的減少同時,有能力繼承皇位的皇子更是少之又少,才造成了清朝皇室的衰敗,大清王朝的覆滅也就只剩了時間的問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