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劍門雙景,品三國文化

新京報訊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因李白《蜀道難》的名句,劍門關聞名於世。

劍門關-翠雲廊風景區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劍門蜀道的核心組成部分,由劍門關、翠雲廊兩個緊鄰的姊妹景區組成,劍門關突出雄、險,翠雲廊彰顯奇、秀。景區集三國文化、蜀道文化、關隘文化、郵驛文化、紅色文化於一體,共有觀賞景點300餘個,從古道到古柏、絕壁到奇峰、峽谷到巖洞、雲海到松濤,春夏秋冬,四時變幻。

劍門關距離劍閣縣城僅9公里。劍閣的名字依據諸葛亮架設的閣道和奇峰如劍的大、小劍山而取,劍門關關隘位於大、小劍山的中斷處,其狀如門,所以又叫劍門。

如城牆式丹霞地貌的劍山絕壁,東起廣元嘉陵江,西至綿陽涪江,橫亙達300裡,成為一條天然屏障。

劍閣自東漢建縣已有1800多年曆史,留下兩晉和唐宋明清以來歷代名人詩詞千餘首。杜甫“惟天有設險,劍門天下壯”、陸游“細雨騎驢入劍門,遠遊無處不銷魂”等詩句,膾炙人口,流傳千年。

翠雲廊景區是由近萬株行道古柏組成的綠色長廊,始建於秦漢,完備於明朝,歷經千年仍渾然一體,生機盎然。具體分佈在以歷史文化名城劍閣城為中心的西、北、南三線約200餘里的古驛道上。

劍門關是劍門蜀道風景區的核心,景點主要集中在三個片區:一是關樓,關樓始設諸葛亮北伐中原時,至今已有1700多年曆史,後屢毀屢建;二是懸空玻璃觀景平臺及梁山寺,觀景平臺懸空200餘米,從懸崖邊向外延伸約16米,梁山寺有三寶:千年紫薇、山頂清池(烏龍池)、神奇的烏龍石;三是翠雲廊,翠雲廊以劍閣為中心,東南到閬中、西到梓潼、北到昭化,全長300餘公里,號稱“三百里程十萬樹”。經過歷朝歷代無數的劫難,留存至今的古柏近8000餘株,其中最大的須8人合圍,小的也要2-3人才能抱攏。

編輯 李錚 校對 李項玲 圖片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