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腫瘤醫院邵志敏:卡培他濱聯合化療顯著改善三陰性乳腺癌療效

轉自《腫瘤瞭望》

李俊傑教授現場報告

本報訊(文/王廣兆、李俊傑)今天,復旦腫瘤醫院乳腺外科邵志敏教授團隊在世界乳腺癌研究領域的最高級別講壇——聖安東尼奧大會上,作為大會主題發言揭曉了一項關於化療藥物卡培他濱輔助治療三陰性乳腺癌的研究成果。這是中國大陸的第4次,也是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的第3次在聖安東尼奧會議中發出中國聲音。在大會首日,邵志敏教授團隊的李俊傑教授在全球近萬名學者面前,公佈了本項臨床試驗的結果,引起國內外腫瘤學者廣泛關注。該項研究證實,聯合卡培他濱方案治療三陰性乳腺癌,將使患者5年無病生存率從80.4%提升至86.3%,療效顯著優於傳統化療方案。


左起:李俊傑教授 邵志敏教授 邵志敏教授與李俊傑教授在SABCS現場

據介紹,作為乳腺癌中最“毒”的一種亞型,三陰性乳腺癌在所有乳腺癌中佔比達到15%-20%,其惡性程度在所有乳腺癌亞型中也最高。由於三陰性乳腺癌的三個重要基因:雌激素受體、孕激素受體、HER2均表達為陰性,致使內分泌治療或抗HER2靶向治療的方案對之療效甚微。


目前臨床實踐中,化療仍然是三陰性乳腺癌的主要治療方式。特別是在早期三陰性乳腺癌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後,以蒽環類化療藥物和紫杉醇類化療藥物為基礎的輔助化療是其標準的治療方案。


雖然在三陰性乳腺癌的治療過程中,標準的輔助化療方案經過多種臨床試驗驗證了其有效性。然而,由於三陰性乳腺癌的獨特特性,接受此類傳統化療方案的患者5年無病生存率仍然長期徘徊在80%左右。為破解困局,醫學專家們嘗試在傳統蒽環類或紫杉類化療方案中融入其他化療藥物,來改善三陰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療效果。然而近年並沒有顯著的研究成果出現。


在復發轉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中,化療藥物卡培他濱治療是一種常用方案,且對這部分患者有著明顯的優勢。但是卡培他濱能否與傳統蒽環類或紫杉類化療方案“強強聯合”,用以改善三陰性乳腺癌患者的預後?多年來尚未有充分的證據證實其有效性。

既往醫學界開展的乳腺癌化療臨床研究中,卡培他濱融入傳統化療方案治療乳腺癌,其中“三陰性”亞型可能得到改善;但是在針對三陰性乳腺癌患者的單純卡培他濱化療方案卻並不能改善預後。


為驗證卡培他濱聯合蒽環類、紫杉醇類化療藥物輔助治療三陰性乳腺癌的方案效果,在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邵志敏教授牽頭下,中國乳腺癌協作組(CBCSG)開展了全國多中心、隨機、三期、前瞻性的臨床試驗。在患者的輔助治療中評估卡培他濱與蒽環、紫杉聯合使用的策略,觀察其能否能夠改善患者預後,並評估該方案的安全性。

在這項長達5年的研究中,邵志敏教授團隊在全國35家中心共篩選了636例患者,最終成功入組並接受治療的患者有585例,其中297例患者使用了聯合卡培他濱的化療方案。研究者通過持續的隨訪獲取患者的生存情況。


研究結果證實,聯合卡培他濱治療較傳統方案,顯著提高患者的無病生存,5年的無病生存率從80.4%提高到86.3%,降低34%的事件風險,其中降低復發風險41%,降低遠處轉移風險37%,將總生存率提高了2.6%,極大改善了三陰性乳腺癌的預後。


“聯合卡培他濱的輔助化療較傳統方案,將三陰性乳腺癌患者的5年無病生存率提高了5個百分點,這驗證了我們的預期”,邵志敏教授表示,“同時,我們還欣慰地看到,聯合卡培他濱治療耐受性良好,血液學不良事件發生率與對照組相當,並沒有額外增加患者接受治療時不可耐受的副反應。”


邵志敏教授還透露,今年,團隊還公佈了一項三陰性乳腺癌採用多基因組學技術予以分型治療的研究成果,繪製出全球最大的三陰性乳腺癌基因圖譜,該項研究也將與本次公佈的研究“攜手”,以獲得更多突破。目前試驗團隊正在探索對聯合卡培他濱方案更為敏感的三陰性亞型,指導後續精準治療策略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