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西遊記》有感

當時跟自己說,看完一本書就要寫一篇文章,不限體裁。於是當我看完吳承恩的《西遊記》,我便對自己說,我要寫一篇讀後感。也是因為很久沒有寫了,所以下筆甚是困難,不過萬事開頭難,總要邁過這一道坎最終才會取得“真經”。

說起《西遊記》,真的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因為中央臺在每年寒暑假都會滾動播放這部老少咸宜的經典作品。在電視劇中的唐僧是那麼祥和,那麼的大義凜然一心向道,而在原著中的唐僧卻是這麼自私膽小怯弱。看了《西遊記》我才發現,整個取經團隊就是一個小社會,整個取經活動都是一場對人性的考驗。唐僧雖然貴為領導者但沒有任何實力和能力,有的只是後臺,但他依然是整個取經活動的核心:一切都因他而起,沒有唐僧,就沒有取經這一耗時耗力的工程;孫悟空能力最強但傲慢自大,喜歡誇大其詞甚至看不起領導者,但也不得不說,孫悟空在這四人組中最知道自己要什麼,是意志最為堅定也最能吃苦耐勞艱苦奮鬥的一個,他有野心也有能力,最後野心與能力相匹配成功完成任務,並在取經路上收穫眾多尊重與人脈;豬八戒好吃懶做時常挑撥離間但並不妨礙唐僧最喜歡他,因為豬八戒深知唐僧心理,最會討領導喜歡歡心,但日久見人心,在最後幾難時明顯感覺唐僧對豬八戒有所不滿,這也充分證明只有在最危險的時候才能檢驗真心;沙僧一直是一個默默無聞的角色,有的人說沙僧是取經團隊中的潤滑油,我倒不這麼認為,我認為沙僧就像那些沒有野心也沒有能力的普通大眾,大師兄厲害所以就跟在他後面做個老實的跟班,如果大師兄和二師兄鬧掰偶爾會勸解,偶爾會站在豬八戒這一邊,偶爾站在孫悟空這一邊,是一個沒有自己的決定和思維的人,在取經路上也只是兢兢業業的做著自己的本職工作,不思考也不出錯;總之,這四個人,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惡。

說唐僧好,因他吃苦耐勞,萬水千山走遍只為求取真經報唐王知遇之恩,但他嫉恨悟空功高蓋主,而且膽小怕事虛偽懦弱,幾乎佔盡了人性的惡,比如喜歡聽豬八戒的中傷之言卻不正視人心,害怕妖魔鬼怪故拿孫悟空當槍使,事後被抓不停啼哭卻哀求孫悟空定要救他一命,可以說如此沒有節操如此沒有廉恥之人卻最後得道成仙,不得不感慨出身的偉大;

說孫悟空惡,那是因為他真的特別喜歡捉弄豬八戒還有唐僧,自恃聰明好大喜功而且沒有規矩,儘管他在取經路上種種好,但直到最後才讓唐僧接納他的一顆火熱的真心;

豬八戒呢,由於經常被捉弄所以對孫悟空有些懷恨在心,但一路上還是非常聽話,雖然時常偷懶而且顛倒是非黑白,不過比起唐僧,豬八戒在人性上卻沒有那麼虛偽,他絲毫不掩飾自己愛吃偷懶好色的這種天性;

沙僧,就是普羅大眾的一員,渺小得已經快要忽略他的存在,只不過是一個毫不起眼的小跟班,在人生的最底層,吃苦耐勞任勞任怨,雖然也會有一些小小的嫉妒之心,但一直都是苦力。

最後感慨,出身很重要,實力也很重要。沒有很高貴的出身,縱使你爬摸打滾任勞任怨也很難到達高位,不過實力也很重要,光有出身自身沒有能力,那就需要各種磨練才會在高位站得穩;儘管如此,我仍相信努力的意義,因為不努力,你真的可能在西遊記裡活不過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