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齡的人運動的標準是什麼?多大的運動量才合適?

一說健康生活方式總是少不了“適度運動”。可是這個“適度運動”的適度是個什麼度?自己該怎樣掌握呢?我們就來談談判定標準。


我們常說的適度運動,對於一般人來說,就是中等強度的運動。因為這樣的運動強度對於我們一般人鍛鍊身體就足夠了。強度過大的運動,對於鍛鍊身體來說,不但無益,反而可能有害。

運動強度該怎樣判斷呢?

一般來說,運動強度可以用心率(脈率)作為標準來判定。

因為心率的快慢,反映了身體運動負荷的情況。

我們鍛鍊身體常做的運動,比如散步、快走、慢跑、游泳、騎自行車、打太極拳、跳健身舞等,包括打籃球、踢足球,都是有氧(耐力)運動。人體在運動時耗氧量是增加的。因為身體代謝、消耗能量(燃脂、降糖)是需要消耗氧的,需要心臟增強做功、加速循環來為組織供血供氧。所以,運動時心率增快的水平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運動的強度。

中等強度的運動,就是運動時心率(脈率)水平達到最大心率的70%左右,或者是心率(脈率)達到180(強壯)或170(正常或較瘦)減去年齡的水平


人在不同的年齡段,最大心率的標準不一樣的。因此不同年齡段的人,運動時要求達到的心率(脈率)水平也不一樣。

下面這張表列出了不同年齡段的人最大脈率和有氧鍛鍊的脈率水平,可以用來自我對照。

在運動的初始階段,一般要求達到相應年齡段最大心率(脈率)的60%就可以了。如果感到比較適應,本人心血管病發病風險也比較小,就可以逐漸增加運動量,心率水平可以逐漸增加到最大心率的75%。


運動時,在心率(脈率)達到相應年齡運動強度的標準後還應該再持續運動20~30分鐘。一般來說,運動時達到微汗、輕微的呼吸急促就可以了。

需要注意的是,上面這張表給出的脈率(心率)水平適用於沒有心血管病的人或低危者,如果已經是心血管病患者或者屬於高危人群,這個心率標準就要適當降低,並且在運動前要經過專科醫生的評估。有房顫或者早搏多的人不能看脈率,要看心率的,因為有些心跳脈搏摸不出來。


那這樣的運動量,對於我們自身合適不合適,又該怎樣判斷呢?

適宜的運動量,應當是在運動停止後,輕微的呼吸急促在4分鐘內明顯減輕,心率

在10分鐘內恢復或接近正常,即平時或運動前的水平。

如果停止運動後比較長的時間心率(脈率)還降不下來,呼吸急促也不能緩解,說明這個運動量不適合、過大了,超過了運動者心肺功能耐受的適當水平,應該調整。

運動健身,需要持之以恆。一般建議每週運動5次、每次30分鐘左右為宜。但是在初始運動時,還是應當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低強度起始,逐漸增加運動量。有些人尤其老年人持續運動堅持不了30分鐘,分次運動也是好的。

#青雲助力 共渡疫情# #健康科普排位賽# @頭條健康 @健康真相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