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繼位背後隱藏的不解之謎

有近三百年曆史的大清王朝,可以說是被世人編纂成故事最多的朝代之一。而大清歷史中最有作為的三位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可以說是出現在書籍、影視作品中最多的。其中,雍正帝作為“康乾盛世”承啟轉合的關鍵人物,其最大的爭議在於繼位是否正統。這也是最受社會各界人士關注的一點,那麼,究竟雍正帝有沒有擅自篡改先帝遺照,雍正繼位的真相又是什麼呢?

大部分的影視作品關於這一段的描述也都不盡相同。其中,最常用的手法是說,雍正帝將遺照中“傳位於十四子”改為“傳位於四子”。這個說法也是最符合史書記載的。在《大義覺迷錄》中對這部分的描述是這樣的:聖祖(康熙)皇帝原傳十四阿哥允天下,皇上(雍正)將“十”字改為“於”字。還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我覺得這皇帝真聰明。隨隨便便加一筆就成就了自己的皇帝夢想。然而,以一個成年人的智商來考慮,這種做法的可行性似乎顯得有些兒戲了。

首先,稍微有點文學底蘊的人就會知道,這個做法很明顯是不能實現的。因為,第一,在古代“於”字的正確寫法應為繁體“於”,簡化的“於”是在近代新文化運動中完成蛻變的。第二,有一些清穿劇中會提到,即便會認繁體字也看不懂他們的話,因為他們說的是滿文,寫的是滿文。可見,由於讀者或是觀眾本身是學習漢字的,就很容易走進一個誤區。這麼重要的,選擇一個國家的繼承人的遺照,怎麼那麼不正式地選擇用外族(當時的漢族)的文字呢?

因此,不要說“於”字簡繁體的問題,就是漢文與滿文也是有相當大的差距的。換言之,雍正帝這個篡改遺照的小伎倆恐怕在當時是很難取得實質性的收益的。

其次,仍有一些學者認為當時的遺照不全,有破損,以遺照並未寫明“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等字樣,所以這個遺照本身就是特別含糊的,並不可信。但仔細研究這一段史實就會知道,運籌帷幄的康熙大帝知道,儲君的冊立與遺照的曝光都會引來軒然大波,甚至會血流成河。他不想看到這樣的場面才遲遲不肯說明。然而,當他知道不久於人世,才趕緊立下遺照。一個老人,還是生命垂危的老人,他怎麼可能有心思寫下那些冠冕堂皇的廢話?當然是寫最重要的話了。

再者,假如康熙帝真的有心要將帝位傳給十四阿哥,那麼何必將他送去駐守邊疆?這是說不通的。相反,有文獻記載,在康熙帝殯天之前,曾急召胤禛(後來的雍正)入宮,並一天三次召見他。這說明,康熙帝極有可能是想在最後的時光裡傳授一些治理國家的經驗給他。另外,歷史上的雍正帝,有勇有謀,有情有義,繼承大統絕對是實至名歸。而後來的歷史證明他的確是個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