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當益壯,積水潭醫院警務站版“F4”

郭振祥,謝林孜,孫慧豐,張志強,新街口派出所駐積水潭警務站民警。四位老民警,雖已年近花甲,卻一樣有著年輕人的幹勁兒,他們及時處理群眾的報警求助,協助醫院調解醫患糾紛及矛盾,維護醫院的正常醫療秩序,構建和諧的警醫協作機制。疫情期間,四位民警協助落實強制隔離措施、封閉病源、防止疫情擴散等工作,為逆行在“疫”線的白衣天使們護航。同事們都笑著說他們是積水潭醫院警務站版“F4”。

戰鬥力超強的組合

積水潭醫院警務站2007年成立,有四名駐站警官。年紀最小的是組長郭振祥,出生於1971年,而年紀最大的孫慧豐也已經58歲了。從建站之初,四人就是輪值狀態,一人一班,24小時在崗,夜班的第二天再備班8小時,全年無休。“24加8”的工作模式一輪就是十多年。他們開玩笑地說:“除了年紀在長,經驗在長,血壓也在長。”

積水潭醫院作為一個三甲醫院,每天平均接診量大約4000-5000人,醫院的人流量大約近萬人,在這樣的人流量下,110警情特別多,無論是求助的,還是有糾紛的,每天平均五六起。如果趕上大量患者集中就診的時候,每天有十多起警情,而且大部分都發生在夜間或凌晨。熬夜,成了駐站民警的常態,無論幾點,只要有報案,必須第一時間出警。積水潭醫院的發案率卻在下降。這得益於警務站出警快,處理及時,可以將很多案件消化於萌芽。

老警察們的初心

在許多人的印象裡,警務站就是個處理小事兒的地方,但是,醫院安保無小事,做好本職工作,那是作為一名老警察該有的覺悟和責任。警務站警情多,雖然四人輪值,但每位駐站民警都盡力在自己處理好當天的警情,儘量不給下一班的同事增加工作量。他們總說:儘量在站內解決,不給大家添麻煩。

醫院是個特殊的地方,每天天南地北形形色色的人聚集於此,病痛、意外造成的情緒焦慮經常會引發糾紛,這要求警務站的駐站民警不僅要在第一時間內出警,更要在第一時間內處理好問題,而這不僅需要精力,更需要經驗和責任心。不僅要合理合法,還要合情,這時候,老民警的優勢就盡顯無餘。

四名駐站民警來到警務站之前,都曾擔任過重要職務,三、四十年的從警經歷積累了大量的辦案經驗,這才讓一個小小的警務站可以承擔起醫院內發生的各類安保事件。他們常說:雖然一個人值班,但也必須擔得起警察的責任。

“這是治病救人的地方,我們在這裡,就不能讓安保問題影響了正常秩序”,這是警務站四位民警的大原則,十幾年來,積水潭醫院的各類糾紛,求助都快速得到了解決,這都源於老警察們的工作態度。

白衣天使的守護者

作為全國的知名醫院,積水潭醫院每年巨大的接診量之下,警務站的老警察們深深的知道安全的重要性。近年來,在警務站的指導下,積水潭醫院的安全措施不斷的改進,防範意識也不斷提升。醫護人員工作的安心,患者們也有了一個安全有序的就醫環境。

從2003年非典期間,組長郭振祥臨危受命,從新街口派出所的一名警長變成積水潭醫院的駐點民警,到2007年醫院警務站正式成立,其他三人從現職崗位轉戰到這裡,再到今年面臨退休的他們卻在這場艱苦的抗疫之戰中堅守不退。四位駐站民警和這個醫院一起渡過了許多形勢最嚴峻的關鍵時期,也經歷了不法分子從手段多變到消於無形的過程,而這恰恰用盡了他們人生中最好的年華。

四個人,同一份責任,同一種堅守在這個崗位上,警服見證了他們最美好的年華,在這個崗位上,從韶光年華到兩鬢染霜。一次次聞警而動,一次次服務群眾,一路走來,他們無怨無悔!


作 者:崔 健;攝 影:童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