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評《六神磊磊:俠義精神只是一種二級精神》一文有失水準之處

10月30日,六神磊磊的微信公眾號上發佈了一篇《俠義精神只是一種二級精神》的文章,這篇文章有失水準,有巧立名目賣弄口舌之嫌,若是酒後胡言,可以理解;若是酒後真言,那就馬失前蹄了。與以往水準相比,境界相差太遠。

六神磊磊,在文章中強分什麼“一級精神”“二級精神”,標準呢?論證依據呢?自己金口玉言一錘定音嗎?【除了學習的精神,還有一些也是比“俠義”更為基石性質的精神。比如寬容的精神,比如獨立思考的精神,這些都更接近於一級的精神。】——天下若說什麼“一級”或“基石”之類,無非“本能”二字。那麼,古老話題關於“人之初,性本善、本惡還是無善無惡”得先討論清楚吧?論證本源何其複雜!!

退一萬步,文中用一句“一切的行俠仗義本質上都是因為同情”來偷換概念,問題是,“惻隱之心”,“利他精神”,“道德自覺”……這些詞不香嗎?你替換一下,哪個有違和感?【行俠仗義的本質是什麼?是拔刀嗎,是除惡嗎?這都不是根本。我覺得是同情。一切的行俠仗義本質上都是因為同情,對別人的痛苦感同身受,把別人的不幸當成自己的不幸,否則何必去拔刀相助呢。如果忘記了“同情”這個關鍵,行俠仗義就會變成藉口,變成暴力的藉口。】

最有失水準的觀點,莫過於“二級精神絕不能當成一級來使用,絕不能變成行為的基本準則。那是謬之大矣。”以及隨後所列舉的幾個“實際上他行了個卵?”的故事,完全是設虛靶,牽強立論。這是一種“真理在我”的病,認為自己販賣什麼都香的觀點販子作派。錢大昕在《弈喻》中說“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無孔子,誰能定是非之真?然則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無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無有已時,曾觀弈者之不若已!”值得回味。

往日,六神磊磊的文章為讀者奉獻的往往是一杯禪茶,而本文的思想立基如同一杯糞尿,中間加了一兩口涼開水,比如“一個人光懂得要俠義,那是要壞事的”,偶爾抖入了幾滴牛羊奶,比如“行俠仗義很好,但是能分清楚什麼是俠、什麼是義,更加重要”,難於入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