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醫大二院舉行“世界血栓日”線上義診活動 靜脈血栓早發現早治療是關鍵--人民網專稿--黑龍江--地方--首頁

人民網哈爾濱10月13日電 為提高公眾對血栓性疾病的認識,普及相關防治知識,10月13日,在第七個“世界血栓日”之際,哈醫大二院普外科五病房(血管外科、腹壁及腹外疝外科)利用互聯網線上平臺舉行主題為“栓不住,動起來”的線上免費義診。主任姜維良教授帶領孫佔峰副主任、張天華副教授、馬軍副教授為有血管疾病困擾的患者們提供了近百次問診諮詢,並給出了專業治療方案和健康指導。當天下午還舉行了公益科普講座活動,王海濤副教授為患者及家屬進行了關於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講座,提高了人們對疾病的認識,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哈醫大二院血管外科專家們利用互聯網對患者進行線上免費問診。

姜維良教授介紹,血栓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任何時間,嚴重威脅著生命健康,但血栓栓塞性疾病是可防可治的。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被稱為“沉默殺手”,發生時往往沒有任何徵兆。慢性血栓栓塞性疾病則有發生發展過程,通常都是可以預防或在早期控制的,因此提高百姓的相關認識水平和保健意識是十分重要的。

哈醫大二院普外科五病房(血管外科、腹壁及腹外疝外科)主任姜維良教授在線上為患者答疑解惑。

孫佔峰副主任回覆線上患者的諮詢。

在線上問診中,近90%的患者患有靜脈血栓,其中30歲左右的年輕患者屢見不鮮。姜維良指出,靜脈血栓栓塞症目前已是全球第三大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有調查顯示,每靜坐1小時,深靜脈栓塞風險增加10%,坐90多分鐘會使膝關節血液循環降低50%,相當於坐“等”血栓。而且靜脈血栓並非是中老年人專利,在年輕人中已經十分常見。生活中,靜脈血栓離我們並不遠,任何年齡、任何時間都可能罹患血栓,工作需要長期久坐或者久站的人群、外傷後長期臥床、孕期、產後、高齡、肥胖、長途旅行、惡性腫瘤病人等,都是發生靜脈血栓的高危人群,靜脈血栓中以下肢深靜脈血栓最為常見,人們一定要充分重視起來。

張天華副教授回覆線上患者的諮詢。

馬軍副教授在線上為患者進行諮詢。

據瞭解,哈醫大二院血管外科作為國家“外周血管介入培訓基地”“血栓防治示範基地”,是目前黑龍江省規模最大的血管外科專業科室,專業化診療水平位於國內先進行列。年診治黑龍江省內外各類血管病人5000餘例,完成開放手術、介入手術以及雜交手術共計2000餘例。科室先後開展了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腔內治療技術、靜脈曲張日間手術、靜脈曲張微創治療(射頻消融技術)等特色微創技術,造福廣大患者。在主動脈疾病領域,開展了主動脈分支腔內血管重建技術等前沿技術,姜維良教授在國內最早提出主動脈夾層TEVAR手術使用限制性支架技術預防遠端再發破裂的問題。多年來,科室先後運用煙囪、雜交、開窗、分支支架等技術治療胸腹主動脈疾病,提升了黑龍江省血管外科在國內同行業的地位。

王海濤副教授為住院患者及家屬進行科普講座。

宣教現場。

專家回覆線上問診界面。

專家提醒,預防靜脈血栓最好的方法就是“動起來”。多運動可保持血液循環通暢,是預防血栓的最重要手段,定期有規律地做運動,能夠讓血管變得更強健,還會促進下肢血液循環;日常要保證足夠的飲水,降低血液粘稠度,少進油膩食物;一旦出現下肢紅腫、憋脹、疼痛要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診治;已經發現血栓的患者要及時就醫、按時服藥。(焦洋、李華虹、曹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