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懷遇到真正對手李奇微!

朝鮮戰場上,麥克阿瑟終於反應過來中國軍隊參戰了,美軍帶領聯合國軍停止瘋狂進攻,開始撤退了,從第一次到第四次戰役,美軍徹底領教中國軍隊的頑強與拼命精神,所謂亮劍。

彭德懷開始籌備第五次戰役,老套路分割包抄,圍剿敵軍薄弱的部隊,每次戰鬥可以持續七天,給養與彈藥打的差不多,就立刻休息等待後方的運輸。

當然對手並不知道這個秘密,每次志願軍七天後開始休息,美軍也開始休息,等待下一次戰鬥。

第五次戰役打響了,美軍繼續後退,利用強大空軍,優勢火力開始阻止志願軍進攻,剛剛站穩腳跟的美軍前線,總指揮沃克視察前線美軍,並坐吉普車返回指揮部,中途路滑翻車沃克將軍當場死亡,麥克阿瑟推薦李奇微擔任朝鮮現場總指揮,很快李奇微身穿陸軍迷彩服,身上掛著兩顆手雷,連夜飛往日本向麥克阿瑟報道,當天彙報完後飛往朝鮮。

李奇微來到38線,感覺美軍情緒低落,每個士兵神情緊張,恐慌,李奇微聽完彙報,親自走到38線分析戰情,聽取彙報完後,李奇微對志願軍打七天就必須休息規律開始研究。心想:本來氣勢洶洶完全進攻我們,形勢大好為什麼要停止整休?

最後李奇微判斷給養可能有問題,當晚軍事會議李奇微提出進攻計劃,當時高級將領都不相信,目前不斷後退怎麼還能進攻。

李奇微讓部隊有計劃先撤退,避開志願軍鋒芒,等到第七天,李奇微發出進攻志命令,開始志願軍有點懵了,怎麼對手敢主動出擊。慌亂中撤軍是十分危險的,彭德懷也察覺李奇微異常舉動,開始擔心憂鬱起來,立刻宣佈後撤這比李奇微發佈進攻命令晚了9個小時,慌亂中189師由於撤退照顧傷員等任務,比其他部隊晚了七個小時結果被美軍包圍了。

這一下志願軍有點陣腳亂了,被敵人追著打,彭德懷突然發現李奇微也在利用高度機械優勢穿插包圍要斷志願軍後路,於是乎鐵源這個地方成為彭德懷最擔心地方,彭德懷一點都沒有猜錯,李奇微的確看中鐵源這個地方,部署快速部隊直插鐵源,同時不與志願軍硬碰硬,掌握節奏雙方開始拉鋸戰。

在朝鮮戰爭中,李奇微是彭德懷最大對手!掌握節奏,讓志願軍無法施展,最後雙方只有握手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