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慈鯛之美,您細品



“美洲慈鯛多為中大型慈鯛,由於體型豐腴、色澤豔麗,早期曾在臺灣的水族市場上掀起一陣風潮……”


01

美洲慈鯛概述


美洲慈鯛多為中大型慈鯛,由於體型豐腴、色澤豔麗,早期曾在臺灣的水族市場上掀起一陣風潮,當時有許多美洲慈鯛屬於高單價的高級魚種,例如在五六十年代,花豬的身價便可與後來的紅龍相比擬,價位及地位之高由此可知。在當時,沒有一定的經濟實力的人,也只有在一旁望魚與嘆的份。而其它如金菠蘿、皇冠三間、黑雲、七彩藍火口、紅珍珠關刀,畫眉等美洲慈鯛,也都曾陸續在水族市場上留下輝煌的記錄。

雖然,隨著消費市場的瞬息萬變,南美慈鯛的風光已不復當年,價位及銷售量也趨於平穩。但其獨特的魅力,依舊讓愛好者為之醉心不已,所以仍有一群忠實的玩家,熱情不減的持續飼養著這類慈鯛。當然新生代的水族玩家中,偏發南美慈鯛獨特體態的也不乏其人。

其實,不論市場如何轉替,不可否認的是魚只本身獨有的特質卻從來不曾更改過,不停變動的只是市場的走向以及人們的偏好。許多水族新生代尚未接觸過這類大型魚只,事實上美洲慈鯛十分強健好養,可飼養於裸缸或搭配較強韌的水草。與小魚缸的精緻相較,更是多了一份粗獷的個性美。以南美慈鯛雄厚實力,再次引發流行風潮的光景應是指日可待。相信在不久之後,這類中大型的南美洲慈鯛必定能在水族市場上再展雄風。

目前水族界最常見的中南美洲慈鯛科魚類就非血鸚鵡莫屬了。血鸚鵡是由臺灣自選培育出來的慈鯛新品種,在多年前出現在臺灣的水族界,經過 2~3 年的研究和大量的生產,目前已經取代金菠蘿和神仙,成為臺灣最為普遍的美洲慈鯛科魚類。除了兩個不同種類親代的育種,造成子代有許多不同的形體之外(體長和體高比從 2.2 到 1.0 皆有之;前背部隆起和嘴形變化程度也有所不同)。在基因突變或人為刻意的“雕琢”之下,不同的體色和體形也應運而生。例如俗稱的“一顆心”的無尾血鸚鵡、獨角血鸚鵡以及紫鸚鵡都是典型的例子。


02

美洲慈鯛種類


美洲慈鯛圖譜

中南美洲慈鯛從中洲地峽往南分佈到亞馬遜河流域以南,由亞熱帶雨林到赤道雨林河域都可發現其蹤跡。由於流域範圍廣大,因此包含其中的生態環境也有所變異。在砂質或泥質的河底,水流和緩及枯技雜陣的河域中,都可發現這些魚兒的棲息。

尺寸:150 X 40 X 70

以野外的自然生態環境調查資料來看,生長在原生地區的中南美洲慈鯛喜歡在有所庶蔭,有和緩水流且水質偏弱酸性(PH 值在 5.5~6.5 之間的範圍)的水域。大抵而言,這些魚類都生活在水層的中層和底層(尤其以底層為主)。

金菠蘿

美洲慈鯛在水族箱中不大適合和植物共存(這些魚兒的挖掘能力,會讓水生植物無立足之地!)因此,以沉木、岩石或木化石等所堆砌出水族造景環境,即可有效地在偌大的水箱營造出一個適合中南美洲慈鯛生活的空間。

黑菠蘿

生活在中南美洲的慈鯛科魚類是一群體態豐腴、體型變化多且體色相當斑爛豔麗的魚兒。性情溫馴——例如神仙魚(Pterophyllnm scalare;Angle fish);有相當兇暴的——例如紅魔鬼(Cichlasoma citrinellum;Red devil)、花紋豹(C.managuense; 淡水石斑);有的遊動相當迅速活潑——例如紅珍珠(Geophagus surinamensis);

翠綠菠蘿

有的則溫馴優雅婀娜多姿——例如七彩神仙(Symphysodon aequifasciatus;Discus)有的體型相當大,例如成魚可達 50 公分以上皇冠三間(Cichla ocellaris;Eyespot cichlid);有些體型較小,例如麒麟(Aequidens curviceps),這些都是常可在這片流域中發現的魚種。

巫託瑪藍面菠蘿

中南美洲的慈鯛引入已經有相當長遠的一段時間!現今除了有些種類因為新引入或是需要原產地的“新血”支援繁殖外,絕大數慈鯛都是本地繁殖的。和非洲慈鯛的生產數量合併,成為出口觀賞魚中數量最大一宗。除在前面提及的一些種類之外,仍有許多品種獲得愛好者的青睞,常常出現在水族館(箱)中。

紅肩綠菠蘿

例如:神仙(各種不同品系的神仙)、金菠蘿(Cichlasoma severum Golden)、花豬(Astronotusocellatus)、黑雲(Uaru amphiacanthoides)、珍珠火口(Cichlasomanicaraguense)、關刀藍寶石(Geophagus jurupari)、紅肚火口(Cichlasoma meeki)、九間菠蘿(Cichlasoma nigrofasciatum);

印地安紅腹菠蘿

也有肉質鮮美和成長迅速等因素,轉換為肉食用經濟魚類,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花紋豹了。此外,還有因為育種所需,原本已成臺灣水族界的“遺老”,在母已子貴的前提下,身價再度水漲船高的魚種,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為了繁殖血鸚鵡(Cichlasoma citrimellum×C.synspilum;Red-parrot fish)所需要的親魚——紅魔鬼和紫紅火口。

黑雲

藍黑雲

二線黑雲

黃金二線

珍珠關刀

紅頭關刀

七彩關刀

關刀藍寶石

黃珍珠寶石

藍寶石

三點寶石

四點寶石

申古寶石

藍唇寶石

牛頭

畫眉

獅王

和尚

番王

藍寶石


03

慈鯛混養經驗


所謂中大型美鯛,主要就是中美慈鯛,這些慈鯛的特點就是異常好鬥,而且下手狠毒。好鬥不怕,就怕太狠,遇到太狠的魚,不死魚,就成了最基本的目標,我今天的帖子就是總結一些不死魚的混養經驗。


一. 食土混養

食土其實充其量就是算中型美鯛,而且性格大都溫順,即使有個別領地意識強的,也並不會傷魚命,所以食土之間混養的問題,就不在今天的討論範圍內,我自己也經驗寥寥,沒什麼發言權。

可是其他魚混食土,問題就來了,我目前為止養的時間最長的一條食土,就是當初闖缸的藍寶石關刀,這條魚,經歷了從缸霸到最弱的艱辛歷程,養了快兩年,最後送人之後疏於照顧死了。


早期,別的魚都小的時候,它真是春風得意,屹立魚缸中央,誰也不敢靠近,好不威風,可當其他的魚越來越大之後,慢慢的就失去了地位,它被打擊的第一次,就是我請了一條 20 公分的銀翡翠進缸,無論從戰鬥力還是嘴賤程度上,藍寶石關刀和銀翡翠完全沒在一個位面上,當天就被銀翡翠把三鰭扒光,我就立馬把銀翡翠處理掉了。


經過 1-2 個月的恢復,它的狀態又好了,可是在它恢復期間,紅雲和綠翡翠都長大了,那時候,它雖然不被欺負,但也無力再爭奪缸霸之位。最終,因為它經常被紅雲追趕,讓它的意志完全被摧毀,導致缸裡面連菠蘿都可以咬它幾口,我看它已經在這缸裡待不下去了,就把它換到了別的缸。



從這個經歷裡,總結出來的就是,食土可以和稍微兇點的魚混養,但是千萬不能和非常兇、*** 或者會下狠口的魚混養。魚打架、捱打過程中,支撐著魚的,其實最主要的不是體質,而是精神,一旦精神被摧毀了,誰都可以欺負它,最終連菠蘿都敢咬它,就是個例子。而食土鯛的精神,是非常容易被摧毀的,所以一定要避免和這些類型的魚混養。



二.V 屬、N 屬、P 屬混養



這三個屬的魚,就基本是集合了美鯛的最強戰力了,美鯛四霸裡,三個都出自 N 屬和 P 屬,而 V 屬一大半魚,也都在世界的各個角落充當著殺手的角色,這三個屬的魚混養難度是非常大的,稍不注意,缸裡就要發生血案。


其實這三個屬的魚,最保險而且最能保證魚的狀態的飼養方法,還是單養,可是,如果像養羅漢那麼養,毫無美感,而像李大師那樣,一個大缸,1-3 條挑好的不打架的魚的養法,又有幾個人有那樣的魄力。最常見的混養,還是 1.5-2 米不等的缸裡 7-8 條、十幾條、甚至二三十條,這就需要一些魚友們死魚死出來的經驗了。


目前最常見,其實也是最不明智的解決方法,就是加大密度,把缸搞成火鍋缸,削弱魚的領地意識,從而達到安全混養的目的。為什麼我說這是最不明智的解決方法呢,因為很多魚友的經驗總結出,這個方法只能短期的解決打架,偶爾還是會爆發血案,而且一旦缸內佈景變化,或是遇到缸霸生病之類的事情,都會爆發出更多的血案,而且大密度飼養,過濾的壓力也非常大,比較難度過比如停電這樣的意外情況。最終大密度養出來的魚,狀態也很一般,所以說這個方法是最不明智的。


我收集和試驗出來的混養方法裡,目前最靠譜的還是以下幾點,如果能每點都做到,就能把你的混養損耗降到最低。


1. 從魚苗期開始混養

魚苗期,魚的領地意識幾乎可以說是沒有,就算有,所需要的領地也很小,這個時期開始混養,讓魚彼此熟悉對方,長大之後自然打鬥較少,因為即使同品種的魚,也有個體差異,也會出現特別賤的和特別慫的,魚長大的過程中,把特別兇殘的和特別弱小的挑出來,最終留下的,就是不亢不卑的適合混養的魚,這個要注意的就是,等魚長大之後,缸裡儘量不要再添別的魚,很容易打破平衡。


2. 缸霸儘量挑溫順的

慈鯛混養,必然會有一個缸霸,這是難免的,而如果能培養出一個溫順的、至少是不兇殘的缸霸,那這一缸魚,在它的領導下,自然也就和平很多,這個方法很多魚友試過,只要那個缸霸不倒臺,缸裡就沒有血案,我目前有個缸也是這樣的情況,缸霸是一條舊金,所以缸裡的魚雖然個別的有傷在身,但是從沒有大傷,更沒有出過魚命。



培養一個溫順的缸霸,第一,就是要挑合適的品種,要性格比較溫順,但也得有一定的脾氣,不能是個慫魚,要麼太容易被別的魚推翻統治了,還要生長速度快,還要最終體型大以保證能穩固缸霸地位。現在我所知道的比較適合的魚,就是舊金、紫紅和紅雲,紫紅的話,裡面也會有個別的個體,一定要留下霸而不賤的。第二,就是培養了,其實很簡單,讓缸霸早點進缸,先養一養,養到比你預備添的別的魚大個 1 倍左右,就可以添加別的魚了。


3. 密度不要太大,佈景有講究

養魚一定要控制密度,不然搞成火鍋缸的話,即使魚活下來也狀態一般,沒什麼意義。與其削弱領地意識,不如滿足它的領地意識,比如,2 米缸,一開始就放十幾二十條苗子進去,經過飼養過程種的意外死亡,人工選擇(挑掉特別兇和特別慫的),最終留下 7-8 條魚,然後再以合適的佈景給它們劃分下勢力,井水不犯河水,其樂融融。佈景一定要給魚有躲的地方,慈鯛無論再和平,打架也是難免的,為了不上升成血案,只能給敗者準備好藏身之處了。


還要有開闊地,這個開闊地,就是我們觀賞、餵食的地方,也是缸霸的領地了。缸特別大的話,開闊地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培養出二霸三霸來,魚的狀態也保證了,也最大程度的保證了魚的安全。佈景一定要一氣呵成,一旦魚缸內已經形成了平衡,以後就儘量不要動,不然改變佈景可能就是死魚的前奏,但如果你的弱魚沒地方藏,最好是改變一下佈景,給弱魚創造一個躲藏的空間。


4. 同屬魚儘量不要把脾氣差距太大的混養

這三個屬的魚,同屬打鬥非常嚴重,如果再把同屬卻脾氣差距很大的魚混養,最終弱勢的只有死路一條,比如說綠翡翠、紫衣,這兩種 V 屬裡慫魚,如果混上一條 V 屬的厲害魚,比如說天網,那很難逃過一死,有兩種情況例外:


1)你的慫魚是特別個體,非常兇猛,那你就有福了,兇猛的慫魚,再兇猛也還是慫魚,最多能達到普通兇猛魚的水平,你這條魚就適合和普通兇猛魚混養了。


2)你的厲害魚是厲害魚裡比較慫的,破船還有三分釘,一個溫順的兇猛魚,是非常難得的,也是混養的合適魚選。



同屬脾氣特別大的魚,最好也只有一條,不然兩雄相爭,必有一死。比如說把四 ** 養一起,有魚友這麼試過,最終留下的是血的教訓。

V 屬裡,只要不挑到特別賤的,一般都能成功混養。N 屬和 P 屬裡,四 ** 是除非遇見溫順的個體,不然是最好別混養的。其他的 P 屬魚還都湊合。


5. 不要有母魚,以及單養長大的魚

不要有母魚,這個很多魚友都懂,為的就是不讓缸裡的公魚發情,從而減少血案的發生。

單養長大的魚,除非是綠翡翠那樣溫順的品種,其他的一概不適合混養,單養長大的魚,脾氣都是混養長大的魚的 2-3 倍,進缸不發生血案的幾率是很低的,所以魚友進亞成和成魚時也要非常謹慎,一定要了解魚以前的飼養過程。

PS:四霸是指:道氏火口、海地野人、藍霸王、藍火口

現在能想到的經驗大概就是這麼多了,碼字確實挺頭大的,以後要是想到別的什麼,我再添上去。


04

美洲慈鯛的飼養管理


生長在中南美洲的慈鯛科魚類與生活在非洲的慈鯛科魚類在環境條件上有極大的差異。非洲慈鯛年需的水質條件變化較大,酸礆值從偏性低於 5.0 到接近河口的 8.5;硬度從低於總硬度 50ppm 的軟水大於 1000ppm 的硬水水質(一些慈鯛會有類似降海迴游的行為,在河口域和純淡水的流域間遊動);水質清澈度從相當清澈的水質到透明度低於 10cm 的濁水中,都可發現相應的品種生活在其中。而非洲慈鯛大多是以非洲的大湖泊(如維多尼亞湖、坦幹伊喀湖與馬拉威湖)為主要生活區域,大多生活在礆性較高且水質變動小的水中。

但慈鯛是一種相當進化的魚類,因為它具有高度的調節能力和適應力,除了一些較為極端的水質和生產育仔所需之外,對於臺灣從北到南不同的水質,美洲慈鯛在適應上倒是滑太大的問題。

美洲慈鯛在水族箱中的飼養管理方面,可以分為幾個較為著眼點:(1)水質管理;(2)水流和棲息地;(3)混養和造景;(4)飼料與餌料。以下針對這幾點一一說明:


水質管理

水質的管理問題方面,對這些適應性相當強的魚類來說,並不難掌控,即使是“傳說”中相當難飼養的七彩神仙魚(Symphysodon aequifasciatus;Discus),也囊括這個大前提下。

除了裸缸之外,還是建議將飼養中南美洲慈鯛的水質酸礆度(PH)控制在酸性範圍,選用可以釋放出酸性物質的石材來當作底砂,配合沈木的擺設,使得飼養在其中的魚兒的較佳的適應性,所以“溪砂”是最方便取得且最具有經濟效益的,當然,一些顆粒較大的水草砂也是不錯的選擇。

至於飼養非洲慈鯛科魚類常用的珊瑚砂貝殼砂,在這裡則是“敬謝不敏”。因為,將水中的酸礆值調整至礆性範圍的時候,魚體將無法展現原有的斑斕色彩而變得暗淡無光,且常會因此造成魚兒的健康狀況及抵抗力降到較低的水準。

此外,維持過濾器正常的功能運作,經常更換其中的濾材,降低水中的有害化全物濃度一例如:氨氮化合物(Ammonia-ni-trogen complex)、硫化氫等都是管理水族箱時需特別注意的。再者,臺灣的中部至北部地區,冬天節需要為水族箱添加足夠的能量的加溫裝備,以便維持魚兒正常生理運作時所需要的溫度,減少因為溫度變化所生產的病態和不適。千萬記住,這些原產在中南美洲地區水域的慈鯛,是地地道道的“熱帶魚”!


水流和棲息地

在水族箱中維持適當的水流,一方面可以促進氧氣和物質的均勻分佈,另一方面可以藉由水流的帶動,將水族箱中的生物代謝廢物集中。最重要的是有水流在水族箱中流動,水族箱中會較有生氣,生活在其中的生物也會有更多的活動樂趣(當然無法“確切”地知道魚兒是否會因為水流而多了活動樂趣,但是可明確在看到魚兒會因此多了很多瑣碎的活動行為,而這些行為常常還搭配著群豔體色的變化,是一種“魚悅”的表現)。


混養與造景

中南美洲的慈鯛科魚類是混養上的相當令人“頭疼”的一件事!許多在幼魚階段看似相當溫馴且容易群聚生活在一起的魚類,一旦成長完成,體型會有相當大的變化。例如:珍珠火口(Cichlasoma nicaraguense )和紫紅火口(Cichlasoma synspilum );紅珍珠關刀( Geophagus surinamensis )和藍寶石(G.jurupari)。雖然有可能會在幼魚階段和平相處慣了,成長成為體型差距相當大的成魚時仍然可以和平相處。但是一旦進入交配期,會為了傳宗接代的問題而爭奪地盤,兵戎相見是常有的事,以性命相博也是屢見不鮮。認清楚所飼養的魚種,考慮成長後的空間以及混養所面臨的問題,才不會在經過一段時日之後,發生魚群廝殺的慘況而造成水族箱中的魚隻日漸稀少!

另一方面,這些傢伙好象和植物有“仇”一般,會本能性地在水族箱中拼命地挖掘(其主因也是為了傳宗接代那檔子事)。水族箱中所栽種的植物往往無法順利存活。因此,在為了美洲慈鯛的水族箱中栽培植物,不啻是自找麻煩的念頭!若還是想種植水草,以增加水族箱中的美感及變化,則可選擇榕類等較強韌的水草,並將根部固定好,儘量做好保護措施。

此外,為了滿足這些精力充沛的小生命,除了需要水族箱中鋪上底砂供其肆無忌憚地挖掘取樂之外,也可仿效非洲慈鯛的水族箱堆疊擺放大塊的岩石,這些堆疊出來的“區域”,可以將水族箱區隔成數個領域,在混養慈鯛時,容易滿足許多“魚兒家庭”的領域本能,降低魚只爭鬥的機會。


飼料和餌料

生活在水族箱中的中南美洲慈鯛,對於顆粒或是片狀的飼料都可以輕易地接受。由於這些慈鯛在自然界的食性大多為“雜食偏向肉食”,挑選飼料時除了慈鯛專用的飼料外,選用蛋白質含量 28~35%之間的飼料較為恰當。另一方面,選用適合魚兒“嘴型大小”的顆粒,新鮮完整的包裝和使用過程中適當地保存飼料,都是值得注意的一些細節。

至於生鮮的餌料,則對於揚色和生殖生理方面都會有相當不錯的幫助。但是取得和保存上較為困難,除非在這兩個問題上有相當好的解決方法,建議還是使用飼料來的恰當。至於營養方面,活餌所能提供的均衡性不見得比飼料來得好!卻有極佳的口嗜性,兩者的取捨還是決定在於飼料者的“方便”和“用心”罷了!

最後祝魚友們的魚缸都能和和美美,魚友們的魚都健健康康。

Reference :惡海花、玩物喪志、歐皇在此、觀賞魚世界


魚水圈|更多精彩回顧


食土鯛大全及常見品種介紹
https://www.aquau.cn/article/1565856486465地圖魚 (奧斯卡.花豬)

https://www.aquau.cn/article/1584339744218

傳奇的羅漢魚!

https://www.aquau.cn/article/1585625578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