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傢俱備的9種音樂才能,你身上有幾條?

從古至今,偉大的音樂家都具備超凡的音樂才能。像貝多芬、莫扎特這樣偉大的作曲家,似乎天生就是為音樂而生……

他們對音樂的執著也決定了他們的音樂道路能比一般人走的更遠。

也許你也希望通過從偉大音樂家們身上“汲取養分”,讓自己的音樂道路走的更遠,這10個音樂傢俱備的10種音樂才能,你一定要認真學學。

1、高速的反應能力

快速識譜,並且能迅速彈奏和表現出來。這幾乎是每一位音樂家必備的才能。

大多數人,在後天的學習過程中,都是能開發和鍛鍊這種能力的。

鍛鍊方法:

▶單獨認識每個音符的音名唱名,做到爛熟於心。

▶每一次識譜,有意識的分句、分段識譜。

▶平時可以多練習聽音訓練,在潛移默化中建立準確的音高概念。

2、肌肉控制能力

大型的音樂作品的演繹需要肌肉運動有持久的耐力、靈敏度,有時候還需要長時間的快速運動。

所以肌肉的控制力也是一個關鍵。不過不用擔心,也可以通過鍛鍊來提升自己。

鍛鍊方法:

▶控制肌肉的精度。

像鋼琴一類樂器,不同的力度和速度去觸鍵都會有不同的效果,每次練習時就應該儘可能把握這些細微的力度與速度的控能力,才能讓自己的音樂深入人心。

▶保證運動定位的準確。

一般的絃樂器,如小提琴等,它們的音準需要手指定位準確來保障。鋼琴大俱利快速大跳,也要依賴肌肉運動定位準確決定。

每次的練習,就需要保證每一個動作準確無誤,養成良好習慣。

▶肌肉記憶。

有人喜歡靠手指肌肉記憶來背譜。如果沒有大腦對譜子的理解記憶的話,一旦演奏中斷很容易銜接不上。

每次的練琴一定要用動腦,這樣條件下形成的肌肉記憶才是真正對我們有幫助的。

3、強大的聽覺分辨的能力

除了音高,音強、音色、音長都是包含在這裡面。

聽覺分辨的能力也能通過後天訓練激。

鍛鍊方法:

▶平時一定要多聽、多對比,大量的聽名家大師的演奏,並和自己的聲音進行對比。逐漸鍛鍊自己這種能力。

這種能力無法取巧,只能長期堅持。

4、信息處理能力。

大家都知道一般人很難做到“一心二用”,但很多樂器卻要求一心二用,甚至一心多用。

比如:高複雜的彈奏動作,音樂的表現,聽覺的控制,腳的踏板控制等等。

鍛鍊方法:

▶如果最開始覺得很難,可以慢練。其實這些都是由簡單到複雜的一個過程,不要心急,一步一步做,你也可以做到!

5、節奏感

節奏感體現在對演奏樂曲速度的恆定不變和微妙變化的控制方面。

鍛鍊方法:

▶剛開始學音樂,可以跟著節拍器,卡著點演奏。

▶慢慢習慣後,可以心中默數節拍,然後和節拍器對比,做到“心中有一個節拍器”。

6、復唱能力

通過一兩遍,就能把曲子演奏出來,這需要具備很強的音樂功底和很強的視聽能力才能做到。

鍛鍊方法:

▶多鍛鍊視唱練耳能力。

▶掌握旋律和音節的轉換。

拿鋼琴舉例,彈的久了右邊彈什麼左邊配什麼都成了一種條件反射了,根本不需要特別記。大部分流行歌,聽過就能彈個七七八八。

7、想象力與創造力

音樂最大的魅力,就是它賦予你無窮自由想象的空間。

雖然這個能力主要取決於天賦,但靈感都來源生活,所以一定要對生活充滿愛哦!

8、 音樂審美能力

在欣賞音樂時,音樂家往往能獲得更多的感動。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聽原版《二泉映月》時,說:“這種音樂應當跪下去聽。坐著或站著聽,都是極不恭敬的。”

音樂家更容易被音樂本身感動,只有敬畏和熱愛,才能走的更遠!

9、內心聽覺能力

貝多芬最偉大的作品第九交響曲,是在貝多芬幾乎完全耳聾的狀態下完成的。首演時貝多芬甚至只能靠旁人的提醒才能知道曲子已經結束。

那麼,貝多芬耳朵聽不見音樂,又是如何作曲的呢?這就是小編要說的“內心聽覺”能力。

作曲家在譜寫樂譜的同時,內心就已經“聽見”了音樂真實音響效果。或演奏者在沒有樂器或者任何音響的情況下,能通過看著樂譜就能“聽到”音樂。這便是內心聽覺。

內心聽覺是在聆聽音樂的豐富經驗的基礎上形成,一般人都具備不同程度的音樂內心聽覺能力,經過由淺入深的訓練可逐步提髙。

鍛鍊方法:

▶正確的感知與理解音樂作品。

內心聽覺最開始需要多聽,只有充分了解作品,才能體會到作曲家的內心活動,然後通過自己的加工,進行音樂形象重塑,才能演奏出美好的聲音。

▶視唱練耳。

視唱就是把樂譜上音符以及相關的音樂符號轉化為歌聲的過程,練耳則是把聽覺感知到的聲音,理解或記錄為樂譜的過程。

它們之間的共同基礎是內心聽覺,這正是演奏中所需要的。

▶注重對想象力的培養。

沒心聽覺更多的是心理活動,需要把我們聽見的音樂轉化成心中的音樂。這些都離不開想象力的培養。

總之,這9種音樂才能都不是獨立的,是相輔相成的。如果你想要在音樂的道路上走的更遠,從現在起就要注重培養這些音樂才能了哦!

··········溫馨提示·········

█ 琴藝學樂器陪練課

省時高效,立即領取免費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