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中的越南經濟與越南的投資環境(上篇)

這是一份值得收藏的報告,由於篇幅較長,因此將報告分為上篇、中篇、下篇與讀者分享

1986年越南革新開放至今,經濟上取得了僅次於中國的亮眼成績。 隨著越南政府逐步開放市場,放寬外資持股比例等政策,積極鼓勵外商戰略性投資,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帶著先進的科技技術和資金湧向越南。這個處於快速發展階段,號稱“下一個中國”的東南亞國家,正逐漸站上世界的舞臺,吸引全球投資者的目光。

越南國情概況

越南,一個擁有3260多公里海岸線的臨海國家,地處東南亞的中南半島東部,國土面積32.9萬平方公里,與柬埔寨、老撾、中國廣西和雲南接壤。越南國土較為狹長,毗鄰中國南海、北部灣、泰國灣,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和43個主要港口(其中北部7個,中部17個,南部19個)。此 外,越南還有豐富的煤炭資源、石油天然氣資源、鐵鉻鈦等金屬礦藏和磷灰石、高嶺土等非金屬礦藏。

人口分佈:越南擁有9620萬人口,是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之一。人口結構方面,越南人均年齡中位數僅31歲,是一個年輕的國家,低於中國人均年齡36.7歲,美國37.6歲、以及日本46.3歲。其中,70%的人口在15-64歲之間,35歲以下人口約佔總人口56%。全國整體城市化率約35%。 人口主要分佈在沿海地區以及河口沖積扇上。其中越南北部的紅河三角洲,以及越南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總面積達到4.5萬平方公里,佔越南國土面積12%以上,也是越南人口最重要的聚集地。

經濟結構:隨著對外經濟政策的不斷開放,越南實現了強勁的增長勢頭。 2018年越南GDP總量達到2449億美元,實際同比增速7.1%。2019年,越南經濟保持強勁上升勢態,上半年實際GDP增速達到6.8%,其中製造加工工業增長11.2%,服務業增長6.7%。從經濟結構上看,若以支出類型劃分GDP的話,2018年消費佔GDP比重為74.0%,投資佔比為26.5%,淨出口則佔比3.4%。按照行業來劃分GDP,農林水產業對經濟的貢獻程度從2010年的18.4%下降到2018年的14.7%,工業和服務業對GDP的貢獻率則分別為34.2%和41.1%。由此可見越南經濟並不依賴於出口,工業和服務業是帶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高速成長的越南經濟

越南曾經是世界上最貧困的國家之一,人均GDP不足100美元。

1986年越南效仿中國實施改革開放,確立了“革新開放的國家發展戰略”。1987年,越南批准了《外國投資法》,經濟開始進入上行通道。回顧過往30年,越南GDP總量累計翻了近7倍,平均年增長率為6.4%。2006年以來,越南加大了對外開放力度,放寬外資持股比例等政策,積極鼓勵外商戰略性投資,實現了經濟快速增長。2018年越南GDP總量達到2449億美元,實際同比增速7.1%。今年以來越南經濟仍保持強勁的擴張勢態,上半年實際GDP增速達到6.8%,其中製造加工工業增長11.2%,服務業增長6.7%。近年來,在全球經濟增長中樞普遍下行的背景下,越南作為“一帶一路”沿線的成員,經濟表現十分亮眼,已逐漸躋身於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並得到全球資本的垂青。彭博市場預計最近幾年越南實際GDP增速仍將保持6.7%和6.5%的高增速。

工業及服務業對GDP貢獻不斷提升。從經濟結構上看,若以行業來劃分GDP,農林水產業對經濟的貢獻率從2010年的18.4%下降到2018年的14.7%,工業和服務業對GDP的貢獻率則不斷提升。2018年越南的通過農業結構調整帶動農業復甦,農林水產業增長率回升至3.8%,高於2017年的2.9%的增速,同時也是7年來表現最佳的一年。而若以支出類型劃分GDP,2018年消費佔GDP比重為74.0%,投資佔比為26.5%,淨出口則佔比3.4%。儘管淨出口金額自2012年後由負轉正,但越南的GDP並不依賴出口,主要貢獻來自消費,且佔比較高。

越南經濟增長的四大動力:資本注入、出口升級、人口紅利和消費擴張

增長動力一:開放政策推動資本注入,投資迅速增長

1987年越南頒佈了具有標誌性的《外國人在越南投資法》,代表著越南全面實行改革開放的態度與對外開放。2006年7月,越南出臺新的《投資法》,宣佈對國內與外商投資實施統一管理,主要是取消此前《外國投資法》的諸多限制,進一步開放市場。2007年越南加入WTO。同期, 越共十大上提出“擴大對外關係,積極主動融入國際經濟”。2015年越南再次出臺新的《投資法》,對外商投資者界定、外資企業設立程序、外資購買本國企業股票等問題進一步解釋和改善,給予外商投資更大的優惠。具體內容我們會在後面章節闡述。

開放政策推動外商投資加速落地。在多重開放政策的推動下,越南憑藉著自身港口便利、人口年輕化、以及成本低等優勢吸引了大量外資流入, 尤其是2007年越南加入WTO後外資開始加速注入。部分外資開始把加工組裝廠從中國轉移到越南,比如韓國三星電子、日本東芝、松下、臺灣富士康等國際知名企業紛紛進入越南建廠。僅2018年一年越南FDI撥付資金高達180億美元,外商投資貢獻了越南出口總收入的四分之一。資金來源主要來自韓國和日本,分別佔總投資額的22%和19%,新加坡和中國香港佔比約為11%和10%。外商投資主要集中在勞動力密集型製造業, 2018年越南製造業新增66.7萬個職位。

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高增長。越南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越南投資總額為 1,857萬億越南盾,同比增長11.2%。從歷史趨勢來看,投資總額增速維持多年高速增長後,於2007年達到31.5%的峰值。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衝擊下,增速大幅放緩。從行業來看,2018年投向19個行業大類的投資中,位居前五位的分別為製造業、運輸倉儲業、零售與修理業、房地產業以及農林漁業,其中房地產業於2017年邁過100萬億越南盾關口, 將電熱空調供應業擠出前五。近年內製造業投資佔投資總額的比例穩定 在28%左右。部分行業如採礦業、信息通信業、以及管理和支持服務業投資增長相對緩慢,甚至有所萎縮。

增長動力二:中產階級崛起,消費市場有巨大潛力

近年來隨著經濟高速發展,越南中產階級持續擴大。

世界銀行統計顯示, 2018年超過90%的越南人口脫離貧困線。中產階級人群佔比從2010年的 7.7%快速提升至2016年的13.3%。世界銀行預測,截止2026年,越南中產人群佔比較擴大至26%。據New World Wealth數據,在GDP的高速增長推動下,越南2007-2017年私人財富增長率高達210%位居世界第一, 而中國同期增長率為198%。

收入端,2018年越南人均GDP為2551美元,2018年越南名義薪資增速為 7.4%,實際薪資增速也達到3.9%。其中,可支配超過7500美元的人口占 從2009年的13.8%,上升至2018年的21.6%;可支配收入超過15000美元的人口占比上升至5.6%。

從地域上來看,平均收入水平最高的地區為包括胡志明市在內的東南部地區,其次為包括河內市以及海防市在內的紅河三角洲地區,然後依次 為湄公河三角洲地區、中部高地、中北部地區與中部沿海地區、北部內陸與山區。其中,收入水平最高的東南部地區的人均月收入為收入水平最低的北部內陸與山區的2.2倍。

中高收入家庭數目的增加為越南的消費市場帶來了巨大的推力,越南人均收入以及中高收入家庭數量的進一步增加會為消費市場帶來巨大的上升空間。

收入帶動消費市場崛起。自1995年以來,消費支出呈指數型上升態勢。 除1999-2001年增速約為6%以外,消費支出始終錄得兩位數的增幅。 2007-2018年來越南商品服務零售銷售總額年複合增長率為15.97%,同全國人均收入的16%的年複合增長率相近。2018年,越南最終消費支出在GDP中的佔比超過73%,是GDP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最終消費支出可劃分為居民消費支出和公共消費支出,其中居民消費支出佔比接近90%,公共消費支出佔比維持在10%左右。近年兩類消費支出增速均穩定在10%雙位數增長。

目前越南經濟和市場環境較相似於15年前的中國,新興中產消費階層的不斷產生和高互聯網普及率將促使越南人追求更高質量的生活品質和服務。因此,越南未來的消費市場潛力巨大。

增長動力三:出口升級

進出口整體保持高速增長,外資經濟成分逐漸佔據進出口經濟的主導地位。

自越南1986年效仿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確立了越南的“革新開放”,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大力推進對外貿易,主要包括對外經濟多元化、 外交為經濟服務、變革外貿體制、下放管理權限、調整匯率,以及財政、 信貸、資金等各個方面的改革。上世紀90年代,越南大幅精簡了其貿易規定,並先後於1995年和2007年加入東盟和世貿組織,使越南的進出口整體維持了高速的增長。據越南統計局數據,2017年越南進出口總額達4,283億美元,其中出口和進口總額分別達2,151億美元和2,132億美元。

貿易餘額逐漸轉為順差。據越南統計局數據,2017年越南實現貿易順差 29.2億美元,同比增長81.9%。從歷史趨勢來看,越南的貿易差額曾長期 處於逆差狀態,且自1999年起逐漸擴大至2008年的180.3億美元。而後隨 著越南加入世貿組織,其貿易逆差逐漸收窄,並於2012年實現了20餘年 來的首次順差。之後除2015年貿易逆差重現外,由於出口增速整體高於 進口,越南貿易基本維持了順差的局面。

越南主要貿易伙伴來自中、美和韓國。從2017年進出口數據來看,中國、 美國和韓國為越南前三大貿易伙伴,中國是越南最大的進口國家(35%), 而美國是越南最大的出口國家(21%)。從今年9月的雙邊貿易差額來看, 越南與美國的雙邊貿易順差最大,前九個月金額約342億美元,因此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曾在今年七月表示越南必須採取行動減少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另外,自美國對中國加徵關稅後,越南紡織品佔美國的市場份額有所提高,但同時也面對較大風險。與此相比,越南與中國的雙邊貿易逆差最大,今年1-9月累計金額達277億美元。其次,與韓國的雙邊貿易逆差也高達209億美元,僅次於中國。

加工貿易占主導地位。根據HS92分類標準下的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數據,2017年越南出口產品的前五大品類分別為機器設備、紡織品、鞋帽、 植物產品以及塑料和橡膠製品,分別佔出口總額的46.0%、15.0%、9.3%、 4.7%和3.1%。出口機器設備中,廣播設備、電話和集成電路為佔比最大的三個子品類,合計約佔出口總額的27.4%。出口紡織品和鞋帽主要為 各類成品服裝和鞋帽產品,植物產品以咖啡、大米和椰子堅果為主。近年趨勢上,越南主要出口產品逐漸從農產品和原材料等第一產業演變成機械設備等第二產業,表明越南正進入工業化時代。

2017年越南進口產品的前三大品類分別為機器設備、紡織品以及金屬製 品,分別佔進口總額的37%、11%和9%。進口機器設備中,集成電路佔比最高為7.6%。進口紡織品主要為各類紡織纖維及織物原料,進口金屬製品主要為鋁材、鋼材、銅材等金屬材料。結合進出口產品的品類可以看出,越南相關產業中,加工貿易佔據了較大的比例。

製造業向高端技術密集型製造產業轉型。按投入要素劃分,進出口產品可分為原材料、勞動和資源密集型製造品,以及低/中/高端技術密集型製造品。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數據,2018年越南出口的產品中, 勞動和資源密集型製造品佔出口總額的29.5%,技術密集型製造品中, 低/中/高端分別佔出口總額的4.8%、9.8%和36.8%。從歷史趨勢看,自1996年以來,原材料佔出口總額的比例持續下降,勞動和資源密集型製造品佔比基本持平,而技術密集型製造品,尤其是高端技術密集型製造品的佔比持續提升,反映了越南在出口相關產業轉型的成功,且預計這一趨勢在未來幾年內仍將持續。

勞動和資源密集型及低端技術密集型製造逐漸回落。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數據,2018年越南進口的產品中,勞動和資源密集型製造品佔進口總額的10.3%,而技術密集型製造品中,低/中/高端分別佔進口總額的8.2%、18.4%和30.4%。從歷史趨勢看,自1996年以來,原材料佔進口總額的比例曾於2007年前後有所提升但已逐漸回落,高端技術密集型製造品的佔比則自2011年起明顯提升,勞動和資源密集型以及低端技術密集 型製造品的佔比則有所下降,體現出這些產業已逐漸實現了國產替代。

增長動力四:人口紅利

人口總數以及城鎮人口比例均穩步提升。1990年以來,越南人口增速逐步下滑趨近1%,過去5年越南的人口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1.07%,至2018年越南全國共有人口9466.6萬人。2010年後越南人口中的男女比例常年維持在0.98左右,女性人口略多於男性,但近十年來新生兒的男女性別比例都維持在1.1以上,並且農村地區男女比例約為1.01。

截止至近年4月,根據越南2019年人口與住房普查結果,越南人口達9620 萬,位列東南亞地區和全世界的第3位和第15位。越南女性的總生育率近十年來通常維持在2-2.1左右。據越南國家統計局和聯合國預測,其人口總數將在2025年前後突破1億。此外,2018年越南全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為7.27%,而男性和女性的預期壽命分別為71.1歲和79.4歲。

當前越南城鎮化水平與周邊發展中國家相比仍然偏低。從人口結構來看, 2018年城鎮和農村人口分別為3383萬人和6084萬人,城鎮人口占比由2007年的28.2%逐步上升至2018年的35.7%,基本與2000年的中國城鎮化水平(36.2%)相當。1990年越南全國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僅為19.5%, 之後在2007年升至28.2%,直至去年達到35.1%。雖然越南的城鎮化率一直在逐步提升,但當前整體的速度和水平仍然偏低。尤其是與區域內的發展中國家相比,中國、印尼、菲律賓、泰國和馬來西亞城鎮化率都已經超過40%,其中中國和馬來西亞城鎮化率達到59%和76%,而越南的城鎮化率大概是中國2000年的水平,其城鎮化率在東南亞地區僅高於柬埔寨、緬甸、老撾和東帝汶。在越南當前經濟高速發展和承接產業轉移的趨勢帶動下,預計未來越南全國進一步城鎮化的潛力和空間是巨大的。

越南人口持續向大城市流動。從1990年開始,越南最大城市(胡志明市) 人口占比變動不大,維持在25%左右,但(常住人口在100萬以上的)大 城市的人口數量佔總人口比重持續拉昇至17%,預計這一上升趨勢仍將持續,人口將繼續向大城市流動。目前越南人口密度為308人/平方千米, 而河內市與胡志明市人口密度分別為平方公里2398人/平方千米和4363人/平方千米。世界銀行預計越南在2030年將擁有一個1000萬人口以上的超大城市、一個500-1000萬人口的特大城市和一個100-500萬人口的大城市。

農村人口走向城市化。據2015年發佈的國內移民調查報告顯示,全國人口逐漸由農村向城鎮遷移。在15-59歲的國內移民中,80%左右來自農村, 進城務工人員中99.5%的人從事著與農業無關的工作。從年齡層來看, 85%的進城務工人口的年齡介乎於15-39歲之間,22.8%年齡在20-24歲之 間。這些青年外來人口令越南城市的勞動力結構更加年輕化,同時為國 家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提供著穩定的勞動力。越南的國外移民總體上規模較小,在國內人口保持穩定增長的情況下對其勞動力結構影響較小。

勞動人口線性增加,越南女性勞動參與率較高。越南勞動人口在1996-2013年期間基本呈線性上升趨勢,而2013年過後勞動人口增速出現顯著下滑,最低在2016年達到0.4%,2017年失業率為1.88%。15歲以上人 口的勞動參與率自2009年起開始拉昇,最高接近78%,其中越南女性的勞動參與率約為73%,高於發展中國家和全球平均水平,而男性的勞動參與率約為82%,和女性差距不大,因此越南勞動參與率的男女比例高達81%,超過世界平均水平67%和部分東南亞國家,如印尼、菲律賓、 泰國等。若按受教育程度劃分,受過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基礎教育人群的勞動參與率為87.7%/78.0%/75.7%,當中受過基礎教育人群的勞動參與率近年來有一定提升。

本報告的主題內容源自國泰君安的研究。由於篇幅所限,先和大家分享本報告上篇。敬請讀者關注遠瞻商業評論,繼續瀏覽本報告中篇和下篇。

您的關注是我們繼續前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