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報看歷史,建立高水平教練隊伍,選才不能苛求球員身高

這份報紙是1983年《足球報》第78期,一共只有4開8版。今天咱們來看下第二版中介紹的內容,其中包括中國足球體制改革、選拔球員不能對身高過於苛求、建立有較高水平的教練隊伍。

對改革中國足球體制進言

幾十年的奮鬥,中國的足球運動有了很大的發展,但離世界水平仍相距很遠,主要原因是中國的足球體系不能適應足球運動的發展。清華大學的劉鳴同志用控制論和系統論對改革中國足球體制進言。

一、球員流通

對於國家隊組隊問題,考慮到各個子系統的互相聯繫,特別是“地方成年隊”和“國家隊”的反饋流通,從整個系統穩定性處罰,筆者不贊成以甲級隊聯賽冠軍隊為主體的組隊方案,也不贊成國家隊隊員在四年內不變的主張。建立一支長久的國家隊,不要每臨大賽再組集訓隊,國家隊隊員的流通完全根據隊員水平而定。狀態好的球員進,不好的球員出,而被輸出的球員如能恢復狀態,那就應該再次入選國家隊。

二、財政流通

建議實行和人才流通相適應的財政流通的制度(這不是買賣球員,因為每個球員都是屬於國家隊 )。目前甲級隊和國家隊的人才流通出現了問題。培養地方隊一個主力隊員是需要付出很多代價的,只靠聯賽不降級或加幾分比賽積分,不能緩和此矛盾。

三、信息流通

加強球員的流通(國家隊慎重),特別是地方球隊之間的球員流通不應限制過死,有關單位應考慮制訂球員流通政策。在場地、球員體力允許情況下,多舉辦比賽,給獲得重大比賽的冠亞軍以優惠待遇,包括出訪、提職稱、漲工資、授予名譽稱號。

四、教練員流通

我們的體制中教練的權限被限制得過窄了,應給予教練員更大的權力,使之能完整貫徹其思想。由於教練工作的特殊性,一般不要改動,直到任期結束。

對身高不能苛求

目前,我國足球隊在選才時對運動員的身材條件過於偏重,這是一種有害的傾向。在去年,前年的全國青年足球賽上,許多身材高大的隊員連基本的傳球技術都掌握不好,技術粗糙動作僵硬,頭球功夫也差。這使我們從中看到了過分苛求身高造成的害處。文中列舉了馬拉多納和貝利等球星的身高。最後建議我國的教練員在選才時,按照我們的實際情況,參考外國的先進經驗,挑選優秀的運動員。

建立有較高水平的教練隊伍

目前我國的足球隊伍中,教練員的絕大部分是由退役運動員來擔任,這對於傳授傳統的技術、戰術、經驗來說是必要的,但存在著一大弊病。即相對來說文化科學水平低,因此對現代科學理論和國外的先進經驗接受得較慢,這也是我國足球運動發展緩慢的原因之一。因此作為改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膽把掌握現代文化科學知識,具有理工科大學畢業生水平的人(愛好足球運動),吸收進足球教練隊伍。雖然他們沒有足球專業理論,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後,一定會成為內行,把科學用於指導訓練,會使我國足球運動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中國足球改革的道路上離不開這些敢於諫言的先行者們,只有群策群力,結合實際情況,大刀闊斧地去堅持實行改革,相信不久的將來會看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