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是什麼時候變成奢侈品的

談對象的時候,我們總是希望對方能夠主動給自己發信息;別人欠我們錢的時候,我們總希望不用自己催,別人就能夠主動想著還;經營企業的時候,我們總希望員工不用我們告訴他們該做什麼,自己就能夠主動的找事情做......。可事實證明,我們想叫別人的主動,只是自己的一種奢望罷了。

曾幾何時,戀愛中的男男女女都是在對著窗外,思念著對方,大家能見面就從不寫信,更不要說打電話發信息了,因為那個時候通訊沒有那麼的發達;曾幾何時,我們欠別人錢的時候,總感覺心裡過意不去,一旦自己錢夠還了,馬上就還給別人了,而且還帶著禮物去謝謝別人對自己的幫助。曾幾何時,大家是那麼的相互相依。可是如今,被動的人反而成了“寵兒”,主動似乎變成了奢侈品。

倘若要追究“主動”是什麼時候變成奢侈品的,那還要從房子沒有進入人們的視野說起吧。那時候人們的特欲沒有那麼的強,結婚有住的地方就可以了,彩禮也沒有被特別的重視,只是根據當地的普通數目給,一般不會造成舉家借款的情況。還有一點原因,就是那個時候的各種信息的傳播其實沒有那麼的快速和透明,人們的目光相對被侷限在自己身邊,不會因為在某些媒體上看到某種言論,就影響自己對別人的看法,影響自己對人生的決定。

當我們所處的環境裡,信息越來越透明,越來越雜亂的時候,我們更容易看到那些負面的東西,也更容易受其影響。正是在這個時候,一個人那麼做了,兩個人那麼做了,十人、百人那麼做了,然後我們會覺得自己也應該那樣,好像我們的要求是那麼的理所當然,好像別人的主動也是那麼理所應當。我們越來越不考慮別人的難處,只是在一直的認為總會有那麼一個人能夠滿足自己的要求。

當我們把自己透支的越來越困難的時候,我們沒有能力去還自己欠別人的那些東西。所以我們寧願假裝忘記,也不會主動去把欠別人的還給他們。我們不會害怕和別人翻臉,因為是我們欠別人的,別人沒欠我們,翻臉以後只是少一個不聯繫的人而已。

當我們覺得自己的優勢很明顯的時候,我們會覺得別人配不上自己,別人的主動,更加的說明我們的“完美”,因此我們只管被動接受,因此也就有了更多優質單身的男男女女找不到“合適的”對象。其實合適的早就出現了,你也早就錯過了。

有時候我們希望時光能夠倒退,可我們自己卻在倒退。我們失去了自省的能力,我們只知道怎麼的索取,卻忘了他人的付出。我們總會認為自己發達的那一天,一定會報答別人,可是別人卻永遠等不到。因為你有你的主動,才是他們能夠繼續下去的希望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