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長的責任重如泰山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曾經說過:教育是農業而不是工業。工業和農業最大的不同是工業可以快節奏的,大批量的,大容量的,流水線的,批量生產的。而農業則是有季節的、有時令、有成長規律,是需要播種、施肥、除草、噴藥的,是需要土壤、陽光、水分和等待的,它是一個慢的過程。

教育就像農業一樣需要一個緩慢的生長過程,需要很長的一段週期,而不能像工業產品那樣迅速出爐,把產品以固定的模式和流程批量生產出來,孩子的成長也不是一個工業產品的加工過程,批量生產,整齊劃一,而必須像對待農作物一樣,不同的作物有不同的種植方法。教育從來就沒有捷徑可走,必須按照孩子的成長規律,靜下心來,給與孩子最細心的栽培與關愛,讓孩子可以以最舒服的姿態享受自己的成長過程,這個過程中,我們的老師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那麼,我們該如何利用好自己的這個角色,為孩子的成長保駕護航呢?

教育是一個國家發展的根本,而幼兒教育,又是這個根本中最重要的階段,只有在幼兒時期打下了良好的教育基礎,孩子才能在以後的學習與生活中得心應手的應對每一個挑戰。為了讓孩子能夠順利的完成這個目標,我們這些幼兒園的園長--幼兒園的靈魂和核心,可以為我們的幼兒教育事業做些什麼呢?

園長在對幼兒園管理工作之外,可以儘量的抽出時間,在不打擾幼師教學的情況下,多看一下幼兒園的具體教學效果,發現教學工作中的一些問題進行改善,或者好的現象進行發揚。除了這些,在巡視的時候,我們也可以順便留意一下幼兒園的環境與設施,及時發現一些潛在的問題,並加以改進與解決。經常對幼兒園進行巡視,你會發現很多之前沒有注意到的問題,或者產生新的管理想法,對幼兒園的管理有著極大的好處。

看書也是很重要的,人的一生,就是學習的一生,只有不斷對自己進行充電,才能讓自己一直立於職場的最前端,看到職場變化的內在規律,第一時間對周圍的環境的變化產生警覺並加以改變,使幼兒園始終立於不敗之地。園長對幼兒園的領導,首先是教育思想的引導,只有多讀書,多積累管理經驗,才能從容的面對各種問題。讀書,可以豐富一個人的內涵,可以淨化一個人的心靈,可以增強一個人的教學底氣,也同樣可以提升園長的教育思想和理念。

管理,是一個系統的工程,為了提高工作的效率,必須加強工作的計劃性。沒有明確的工作計劃,就不會有工作的緊迫感,就不會有工作的高效緊湊,就分不出工作的輕重緩急,就會被工作推著走。每天盤點一下自己一天的工作,看計劃中的工作哪些完成得很好,哪些勉強完成了,哪些還沒有完成,從而分析原因,加強措施、完善方法。同時在此基礎上,計劃明天的工作。

有時間的話,可以多和孩子互動一下,他們是我們教育的對象,作為園長,自然需要多多關注孩子的成長。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瞭解孩子的需求,調整工作的管理細節,幫助自己更新教育思想,轉變管理理念,實施園本化管理。

教育無小事,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我們需要不斷的調整,幼兒教育,是一個良心工程,我們面對的,是祖國未來的希望。只有園長的工作做好了,幼兒園才能健康有序的運轉,孩子們才能無憂無慮的成長,而這,也才是我們幼教人真正的價值。

(文章內容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