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樹花開攜春來 這所學校以“禮”戰疫心向暖

播放

暫停

進入全屏

退出全屏

00:00

00:00

重播

刷新

試試

“右拳握如日,左掌彎如月,懷抱天下一拱手,春風撲面起……”隨著歡快動感的京韻大鼓和三絃鑲嵌的時尚旋律在和煦春風裡傳揚。近日,由曲波作詞、丁紀作曲,烏蘭圖雅演唱的新歌《拱手禮》在京溫暖發佈。

烏蘭圖雅通過《拱手禮》一曲大氣地唱出了中華民族的歷史悠久的“禮”文化傳統,倡導了當代健康得體的禮儀,以更加“入耳”的藝術形式講述中國故事,弘揚了中華民族的“璀璨文化明珠”。

“這首歌簡潔形象、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好聽好記,拱手禮這一傳統禮節正像歌中唱的那樣,‘禮貌端莊又得體’, 以後再也不用為人和人見面該使用哪種禮儀糾結了。”

“像拱手禮這種傳統禮儀的傳承,就應從幼兒園的娃娃抓起。”在發佈會現場,有家長感慨地說道。

“終於盼到適合小學生的音樂作品了,既可以讓小學生學習拱手禮,弘揚傳統文化,重現禮儀之邦的風采,還可以遠離病毒,一舉數得,我們可以編成舞蹈向小學生推廣普及拱手禮。” 芝罘區西牟小學王燕校長聽過《拱手禮》後表示。

“很喜歡烏蘭圖雅的新歌《拱手禮》,不光一如既往唱得好聽,而且在跳廣場舞的同時還潛移默化學習了傳統禮儀文化。”幾位廣場舞愛好者高興地說。

歌曲創作背景

一場疫情改變了人們許多生活方式,伴隨著全民戰疫即將迎來全面勝利,各地在城鄉逐漸恢復活力、各行各業復工復產的同時,人們見面打招呼的禮貌禮儀也迎來了新變化。相互之間熟悉的握手禮,也因擔心病毒傳播而變得彼此無所適從。

曾創作過《中國娃》、《和諧中國》等作品的詞作家曲波,看到無論全民戰疫期間,還是疫情將過,很多人見面相互都在自發使用拱手禮,於是萌生了和志同道合的藝術家共同推廣疫後新禮儀的想法,他的想法第一時間得到了作曲家丁紀、司麥澳文化總裁成中和先生,以及著名歌手烏蘭圖雅的一致共鳴。

著名詞作家曲波

全國“最美志願者”、著名蒙古族青年歌手烏蘭圖雅收到這首歌后說:“中華民族是一個由多民族兄弟姐妹組成的大家庭,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禮儀,是我們文藝工作者應有的文化自覺和擔當。”

“最美志願者”、著名蒙古族青年歌手烏蘭圖雅

連續十多年為央視春晚創編少兒音樂節目,多次參加國際國內大型音樂創作的作曲家丁紀說:“這首歌追求的是傳統與流行相融,雅俗共賞,老少咸宜。”

著名作曲家丁紀

司麥澳文化總裁成中和先生

成中和先生為歌曲題字

歌曲《拱手禮》發佈人、一直熱心公益的成中和先生為推廣好拱手禮,不僅欣然命筆以書法形式書錄此歌歌詞,還將邀請著名書法家、中國書法院院長管峻先生,專門為新歌《拱手禮》題字,管峻先生表示:弘揚中華傳統禮儀,也是包括書畫家在內的文化工作者共同的責任。

中國書法院院長管峻

管峻先生為《拱手禮》題字

同為中國文藝志願者協會理事的曲波、成中和、烏蘭圖雅,以及始終熱心公益的作曲家丁紀共同表示:希望他們自願自費公益推出的歌曲《拱手禮》,能為疫後倡導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禮儀,發揮好藝術的助推作用。

知傳統 學禮儀

中國素稱“禮儀之邦”,“禮”在古代無時不在,出行有禮,坐臥有禮,宴飲有禮,時時處處都能體現出傳統習俗中誠敬謙讓、和眾修身的禮儀原則。拱手禮是最具中國特色的見面問候禮儀,古時又叫作揖、揖禮,是古代漢民族的相見禮,其歷史非常悠久。

《論語· 微子》曾載“子路拱而立。” 這裡子路對孔子所行的就是拱手禮,拱手禮的正式稱呼應該叫揖禮。拱手禮的正確做法是,行禮時,雙腿站直,上身直立或微俯,左手在前、右手握拳在後,兩手合抱於胸前,有節奏地晃動兩三下,並微笑著說出相互之間的問候。

但是要記住拱手禮男女有別。標準的男子姿勢是右手成拳,左手包住,因為右手是攻擊手,包住以示善意,以左示人,表示真誠與尊敬;女子則相反,但不抱拳,只壓手,此為吉禮。若為喪事行拱手禮,則男女相反。

平輩行禮是左手手心向內貼於低於胸口,直身行禮。向長輩行禮是兩掌心向內,雙臂前伸如抱一環,舉手至顎,俯身行禮。

拱手禮歌詞欣賞

作詞:曲波

作曲/編曲:丁紀

演唱:烏蘭圖雅

右拳握如日,左掌彎如月,

懷抱天下一拱手,春風撲面起。

小草挺胸敬,崑崙謙和迎,

不卑不亢一作揖,親近我和你。


逢年遇佳節,祝賀慶典禮,

相互行個拱手禮,祥和又喜氣。

無論喜相逢,還是惜別離,

高山流水一作揖,情意綿萬里。


你拱手,我作揖,

傳統禮儀爭相習。

一團和氣暖乾坤,

三山五嶽結友誼。


你拱手,我作揖,

禮貌端莊又得體。

一團和氣暖乾坤,

五湖四海遍知己。

以禮戰疫迎春來

在王校長的倡導下,芝罘區西牟小學的全體師生學唱歌曲《拱手禮》,創編了手勢舞,希望在疫情期間能夠共同推廣這種健康文明的交往方式。這種多元化、全景式的藝術形式,使傳統與流行相融,學校與家庭聯通。在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中,在潤物無聲的美育事業裡,全體師生紮根時代生活,領略了傳統文化之美,築牢了文化自信,他們的人生因為有“美的心靈”而飽滿。踐行了學校“以’禮’戰疫,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身心和美”的育人特色,讓祖國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長”的要求。

在家裡,孩子們小手拉大手,帶動家長一起學習拱手禮。

客人來訪,行個拱手禮,文明又熱情。

親友見面,行個拱手禮,健康又有禮。

致敬逆行者,行個拱手禮,真誠又暖心。

領導視察,行個拱手禮,謙恭又得體。

疫情期間,朋友見面,請行中國傳統拱手禮。

一招一式,一顰一笑,盡顯中華傳統禮儀之美。

“十二金釵"在學校舞蹈教室認真排練《拱手禮》。

你拱手,我作揖,傳統禮儀爭相習。

拱手禮不僅散發著典雅氣息,而且也比較符合現代衛生要求。特別是疫情期間可以避免身體接觸,不存在交叉感染;不分先後,不會失禮,不會尷尬。所以很多禮學專家都認為,拱手禮不僅是最體現中國人文精神、最具有中國味的見面禮節,而且也是最恰當的一種交往禮儀。讓我們一起行拱手禮,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倡導健康文明禮儀。

謙謙一拱手,

片片桃花開。

花開一樹暖,

靜待清風來。


看窗外,

日融風暖,

櫻花已燦。

願流年無恙,

馨香如故,

在繁花似錦的春天,

我們共同等待翩翩少年如期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