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梁山好漢上山前的經歷,看北宋滅亡之根由

108將之中,究竟哪些人不會武藝?這個問題,若不是仔細看過原著,很容易回答錯誤,因為有很多好漢聽起來就好像不會武藝。比如張青,之前只是在大相國寺看菜園子,後來也只是開店;段景住擅長偷盜,白勝只是膽子大,鬱保四個子高而已;樂和會說唱,金大堅善於雕刻,蕭讓一個書生罷了。這樣的人,哪裡會武藝?

然而實際上並不是這樣。我曾經統計過,梁山好漢中,只有三人不會武藝,至少作者沒有提到,他們分別是安道全、皇甫端和宋清。至於其他人,都會武藝,只是高低不同。像金大堅和蕭讓,兩人上山前,曾與王英戰了五六回合,作者也說他們“會刺槍使棒”。

正因如此,所以他們才能夠在招安後,全員參與南征北戰,殺敵報國。至於安道全,他只是軍醫,皇甫端負責治馬,宋清安排筵席,他們不需要上陣。

如果拋開安道全、金大堅、蕭讓、宋江(主帥)和吳用(軍師)的話,其餘梁山好漢都可以看作是武將型人才。

當我們看看這些人在上梁山前的經歷時,也許就會明白:北宋之所以會滅亡,某種程度上來說是註定的。

一、先說天罡星好漢

梁山眾多武將中,論本領,以五虎將、八驃騎、十大步軍頭領以及李俊、張順、阮氏三雄等水軍頭領為最。然而這些天罡星好漢的經歷,當真可以用“時運不濟,命途多舛”來形容。

大刀關勝

北宋之時已經很崇拜關羽,早在崇寧元年(公元1102年),宋徽宗就已經加封關羽為“中惠公”;大觀二年(1108年),徽宗加封關羽為“昭烈武安王”;宣和五年(1123年),徽宗又把關羽封為“義勇武安王”,使其從祀於武成王廟。

關勝武藝高強,忠肝義膽,又是關羽之後,按理說,如此人才應該重用。即便不重用,好好包裝一下也很有必要,畢竟關羽在那擺著呢。然而在水滸中,在宣和元年攻打梁山泊的關勝,當時已經32歲,職位也不過是蒲東縣的巡檢,只有正九品。若不是宣贊舉薦,幾乎沒有人知道他。而且,若非蔡京需要,關勝恐怕永遠也做不到正四品的指揮使。

最搞笑的是,從原著來看,宋徽宗甚至不知道這號人物。直到關勝剿除方臘後,他也不過是在大名府管軍。在徽宗眼裡,關勝甚至不如會刻印章的金大堅、會相馬的皇甫端,更不如神醫安道全。

連關羽嫡系子孫都不得重用,跟關羽相似的朱仝就更別提了。朱仝仗義疏財,武藝高強,後期甚至跟隨劉光世大破金軍,結果上山前也只是縣裡的馬軍都頭,連官都算不上,手下只能管著幾十個土兵。後來發配到滄州,知府明明知道他有本領有義氣,居然還是讓他做保姆帶孩子。這豈不是以權謀私,牛鼎烹雞嗎?

與朱仝有同樣遭遇的,還有很多。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聽起來很唬人,其實沒有品級,即使考慮他身穿綠袍,腰繫銀帶,那也不過七品而已;董平和張清,不過一府之兵馬都監;徐寧,金槍班教頭而已;花榮槍法高明,箭術無敵,卻只是副知寨,受從九品的縣尉司所轄,簡直就是未入流;楊志,出場是制使,可惜只是押運石頭,後來被提拔也不過提轄;索超亦然,起初只是牌軍,大約今天的連長級別,雖然腰束雙鳳金帶,但那只是因為他“生居河北最英雄,累與朝廷立大功”;穆弘上山前更慘,只能靠走黑路混碗飯吃;史進最慘,一身本領居然淪落到落草為寇,甚至一度靠打劫度日。

五虎八驃中,呼延灼最受重視。上梁山前,他已經做到汝寧郡都統制,一軍之長,三品或者四品大員。而且可能是將門之後,皇帝非常喜歡呼延灼,親自賞賜他踢雪烏騅馬。不過,若考慮歷史,都統制只是臨時的職位,兵事過後就取消了。

張順、李俊、阮氏昆仲,水性俱佳,三敗高俅以及招安後都立下大功。但他們上山之前,或是獨霸一方,或是打魚賭博,阮氏甚至一度打不到魚,幾乎沒法生存。指望官府幫他們,可能嗎?

阮小五道:“如今那官司一處處動撣,便害百姓。但一聲下鄉村來,倒先把好百姓家養的豬、羊、雞、鵝,盡都吃了,又要盤纏打發他。如今也好教這夥人奈何!”

瞧瞧,官府打強盜沒本事,就是會欺負老百姓。

霹靂火秦明

與呼延灼相比,秦明就慘多了。秦明應該是梁山108將中,官職最高的人了。他是青州指揮司,總管本州兵馬統制,身兼二職,穿紅袍勒金帶,是個三品大員。武將能做到三品,簡直是家裡祖墳冒青煙了。

然而,就因為花榮、宋江派人冒充秦明攻打青州,秦明老婆直接被知府慕容彥達殺了。很多人怪罪宋江歹毒,殊不知這主要是因為慕容知府。試想,一個屢立戰功,家人還在城中的三品大員出去剿匪,怎麼可能一夜之間突然就叛變了呢?身為知府,至少應該調查一番,再上奏朝廷,然後才能處理其家人。而且,退一步來說,即便秦明真造反了,慕容知府也沒權利殺其家人。

要知道,宋江被誣陷寫反詩,後來率領好漢攻打無為之後,鄆城知縣也不敢殺他家人,而只是派人監視罷了。孔明孔亮反上桃花山,慕容知府也只是關押他叔叔孔賓;高廉殘害柴氏,在殷天錫被打死的情況下,也只是關押柴進,而沒有擅殺其家人,更沒有動柴進叔叔的家人。

慕容知府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的背景強大,作者明確說過他“是今上徽宗天子慕容貴妃之兄,倚托妹子的勢要,在青州橫行,殘害良民,欺罔僚友,無所不為”。所以說,害秦明者,罪魁禍首當是慕容知府。擅殺秦明家人,就是慕容知府“殘害良民,欺罔僚友”的有力證明。

武松和魯智深

十大步軍頭領中,最值得一說的是魯智深和武松。

魯智深本是老種經略相公麾下猛將,官至關西五路廉訪使,屢立戰功,但為了幫助小種經略相公,他被調到渭州,做了個小小的提轄官。只因仗義,他三拳打死鎮關西,逃亡江湖,後來為避禍,做了和尚。再以後,連和尚也做不成,只能落草二龍山。

武藝高強,力大無窮,屢立軍功又剷除惡霸,這樣的人,居然只能去做和尚,去落草為寇?不是很悲哀嗎?

武松和魯智深很像,他也武藝高超,神力驚人,還曾打死猛虎,為百姓除害。這樣的人才,陽穀縣知縣只是讓他做個步軍都頭而已。

倒黴的是,當武大郎被害死,武松蒐集證據走法律途徑為哥哥報仇時,知縣居然收了西門慶的銀子,不為武松主持公道。而後,武松醉打蔣門神,再次展示了高明的武藝。張都監招攬武松,甚至已經獲得武松信任。結果,他如此做不是發掘人才,而只是為了陷害武松。他所圖的,就是蔣門神的銀子。

蔣門神只是一惡犬耳,武松乃一忠虎,為惡犬而害忠虎,不亦蠢乎?

還有雷橫,就因為忘帶錢被白秀英父女羞辱,以至於戴枷示眾。白秀英能如此,是因為她跟鄆城知縣有一腿,用了一招“枕邊靈”,知縣就為她出頭。解珍解寶,登州最強獵戶,射虎為民除害,結果被毛太公聯合孔目官的女婿誣陷,差點一命嗚呼……石秀有本領,淪落到賣柴為生;燕青本領高強,盧俊義號稱“河北三絕”,卻只能寶劍藏鋒,可見當地官員實在缺乏發掘人才的眼光。

二、再說地煞星好漢

與天罡星的好漢相比,地煞星好漢較多,他們沒有天罡星那樣的本領和地位,經歷相對來說也相對好一些,但依然很慘。

朱武,廣有謀略,善使雙刀,精通陣法,結果和陳達、楊春“被官司逼迫,不得已上山落草”;孫立屢敗盜賊,只是一個提轄;宣贊本是郡馬,鬥連珠箭贏過番將,結果就因為醜了點,郡主懷恨身亡,王爺也不重用他,只能“屈為步司衙門防禦使保義”;郝思文精通十八般武藝,結果連個官職都沒有;宣贊為官正直,卻被奸臣陷害,發配到沙門島;歐鵬“原是守把大江的軍戶,後因得罪上司,流落江湖”;凌振號稱“天下第一個炮手”,善於製造火炮,然而在東京只是副使炮手,要不是呼延灼賞識,他一輩子可能都懷才不遇;馬麟本來幫衙役做事,後來也只能落草;薛永祖父曾是老種經略相公帳前軍官,但因得罪同僚,不得升遷,連他本人都只能流落江湖;孟康善造船隻,卻被提調官催逼責罰……像韓滔、彭玘、丁得孫等人,雖有官職卻很低微。

即便是朱貴、孫二孃、李立等人,雖然濫殺無辜,但其實並非俗人,他們都有本領。扈三娘勇悍,石勇力大過人……只是無人賞識,所以要麼自甘墮落,要麼投人不著。

一個人如果有本領卻無處施展,是很痛苦的。所以,當宋江提出招安,報效朝廷時,這些人並不反對,他們也渴望建功立業,光宗耀祖,封妻廕子。生活不易,誰想天天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過日子,還要被罵“反賊草寇”呢?

當時的朝廷地方官

話說回來。很多人不明白,張都監已經拉攏武松,武松也信任他了,為何張都監還要害武松呢?其實,作者這麼寫,表面是說張都監貪財害賢,但實際上張都監只是當時北宋官員的一個縮影。我們看水滸就會發現,當時的北宋,從朝廷到地方有無數個張都監。

高俅貴為太尉,卻嫉賢妒能,謀害忠良;蔡京身居宰相,每年都要收十萬貫生辰綱,還害人無數;童貫無能,楊戩害賢……趙鼎提出招安,結果被蔡京罷職;滿朝文武,不過宿太尉支持宋江而已。

以上這些是朝廷裡的大員,地方官吏也好不到哪裡去。

梁中書搜刮民財;陽穀知縣貪圖財貨;孟州張都監貪財害人;東平程太守瞧不起董平,說“我是文官,他是武官,相贅為婿,正當其理”,認為董平入贅是理所當然,而且所貪錢糧頗多,足以賑濟百姓;滄州知府以權謀私,大材小用;華州賀太守,公然搶畫匠王義的女兒,氣得史進和魯智深去刺殺他;清風寨知寨劉高,嫉賢妒能,打擊花榮;陸虞侯更是背叛林沖,毫無人性;高廉倚仗高俅的權勢,縱容妻舅胡作非為,甚至公然殘害前朝皇族……在水中眾多地方官員中,不過鄆城時文彬和東平陳文昭兩個清官。

武將本就地位低,還要被文官或者同行上級打壓、排斥,甚至乾脆得不到重用。而當時的官員中,無論是朝廷大員,還是地方官員,又普遍不作為甚至毒害忠良,殘害百姓。如此情況下,北宋安能不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