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坦克總集——蘇聯篇

第二次世界大戰可以稱之為人類史上最大的一次浩劫,它的規模遠遠要比第一次世界大戰大得多,前前後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這場戰爭,戰火燃燒了2200萬平方千米的土地。據不完全統計,各國軍民在戰爭中共傷亡了9000多萬人,直接經濟損失達5萬多億美元。但客觀來說,二戰的誕生同時也推動了世界各國科技水平尤其是軍事科技的高速發展。坦克這種可以稱為“陸戰之王”的武器在一戰中被髮明後經歷了一段低速發展期,但進入二戰後世界各國的坦克製造水平卻突飛猛進,坦克的噸位越來越大,防護越來越強,火力越來越高,這其中又以美軍,蘇軍,德軍,英軍和日軍最為著名。

第一種,BT-2輕型坦克


BT-2坦克是快速坦克的急先鋒

BT-2輕型坦克是BT系列快速坦克的首種量產型,於1932年首次面世。1930年,蘇聯向美國購買了兩輛“克里斯蒂”坦克。1931年,蘇聯便設計出了一種基於“克里斯蒂”坦克的簡化型坦克。稱為BT-1快速坦克。BT-1坦克由於經過試驗後發現其不適合作戰要求,於是生產了兩輛樣車之後便停產了。1931年底蘇聯又設計出BT-2快速坦克,經過試驗後,在1932年1月BT-2坦克批量生產。BT-2坦克在火力上得到了一定的加強,其主要武器換裝為1門1932年式37毫米火炮。但BT2還有一個為機槍車版本,主要由兩挺並列的7.62mmDT機槍取代了原本的37mm主炮,因此球形機槍座上的機槍會看上去很奇怪,不過坦克兵們並不喜歡這種機槍車款,因此服役數量非常稀少。

第二種,BT-7快速坦克


BT-7坦克是BT系列坦克的集大成者

BT-7快速坦克是蘇聯騎兵坦克BT系列的最後一型,在1935年至1940年間大量生產,總產量達4612輛。此類坦克雖裝備輕型裝甲,但卻有相對優良的火力和大大超過同時代其他坦克的機動性(BT系列坦克有一個功能是卸去履帶,改用負重輪在公路上前進,也可以在軌道上行駛,但每次轉換都需要30到40分鐘並且十分麻煩,所以一般坦克兵並不願意這麼做)。BT-7快速坦克在哈拉欣河戰役中表現出色,尤其是裝備新型V-2柴油機的BT-7M坦克,抗燃型非常好。BT-7M是BT-7型坦克的最後改進型,後來定名為BT-8。不過在該戰役中,BT-7坦克也因裝甲太過薄弱而損失較大。BT-7快速坦克主要有兩種變型車(BT-7A火炮支援型和OP-7噴火坦克)。BT-7和BT-8坦克雖然參加了蘇德戰爭,但在初期損失十分慘重,不過仍有部分坦克倖存到戰爭後期。部署在遠東的BT-7快速坦克還參加了1945年的對日作戰。BT-7坦克的繼承者正是大名鼎鼎的T-34坦克,後者於1940年開始取代當時服役的所有蘇聯快速坦克、步兵坦克和中型坦克。 第三種,T-26輕型坦克


T-26坦克是一款非常著名的蘇聯早期坦克

T-26是早期蘇聯坦克中非常有名的一種輕型坦克。1930年,列寧格勒布爾什維克工廠的巴雷科夫和金茲鮑格參照從英國購買的“維克斯”坦克,經過改進設計,製造出20輛TMM-1和TMM-2原型坦克。經過和T-19,T-20坦克對比試驗後,1931年2月13日,蘇聯決定採用新型坦克,並正式命名為T-26輕型坦克。1932年起由以列寧格勒的基洛夫工廠為主的一批工廠大量生產。早期T-26A採用了並列雙炮塔設計,後來又在其中一個炮塔安置了37mm口徑主炮。1933年後生產的T-26輕型坦克開始採用單炮塔並且使用了新式的45mm 20K火炮,同時增加了電臺和環形天線。T-26輕型坦克一般被用來支援步兵,參加西班牙內戰、蘇日哈拉哈河戰鬥和蘇芬戰爭,一直被使用到二戰初期。它是蘇聯坦克發展史上重要的一環。其主要的缺點就是裝甲防護較差。其在蘇日哈拉哈河戰鬥和蘇芬戰爭中損失較大,不過這也成為蘇聯以後研製BT-7快速坦克和T-34坦克的契機。

第四種,T-40輕型水陸坦克


T-40坦克為戰後的水陸坦克積累了經驗

T-40是由蘇聯第37工廠的阿斯特洛夫設計組於1939-年研製的一種輕型水陸坦克。其有T-40、T-40A、T-40C等型號,於1941-1946年間在蘇軍中服役,總共生產了230輛。但基本上所有的T-40輕型坦克都在二戰爆發後的德軍“閃電戰”突擊下損失殆盡。當最後一批T-40坦克改裝為多管火箭炮之後蘇軍便停止了其生產。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它卻為二戰後研製PT-76水陸坦克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第五種,T-50輕型坦克

T-50坦克還是有許多先進之處的

T-50是蘇聯於二戰爆發初期研製的一款輕型步兵坦克。該坦克的設計在當時有許多先進的特點,比如扭力杆式懸吊系統、柴油引擎、傾斜式裝甲和全焊接車身以及優良的三人炮塔和車長指揮塔等。不過因其車體複雜、生產昂貴,所以只有一段很短的生產時間,僅有69輛被製造了出來。此外,在準備大量生產該車時,蘇聯根據戰時經驗認為其沒有繼續生產之必要,因此終止了T-50極為短暫的生產時間。

第六種,T-60輕型坦克

T-60坦克在特殊地形機動性能非常出色

T-60是蘇聯於1941年至1942年期間生產的一款輕型坦克。因其造價低廉且便於大量生產,所以在二戰期間共有約6,292輛T-60被生產了出來,一直用到了戰爭結束。T-60輕型坦克在莫斯科戰役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相比於其他蘇軍坦克,T-60在雪地,沼澤以及爛泥和水草地的機動性能非常好。但自列寧格勒戰役以後T-60輕型僅用於護衛運輸車隊、偵察和指揮等任務,同時也可以作為ZIS-2反坦克炮和ZIS-3野戰炮的火炮牽引車。

第七種,T-70輕型坦克

T-70坦克用以取代T-60和T-50坦克

T-70是蘇聯紅軍於二戰中使用的一款輕型坦克,其用來取代T-60的偵查與T-50支援步兵的用途。擁有2種衍生車(一種為T-80輕型坦克,是一種裝有雙人炮塔的更先進的T-70改裝車,不過它直到蘇聯放棄輕型坦克時,也僅有少量被生產了出來。而另一種則是用T-70的底盤和雙聯機槍結合而成的T-90自走防空炮。)

第八種,T-34中型坦克

T-34坦克是蘇聯在二戰中最著名的坦克

T-34是蘇聯於1940年到1958年生產的一款非常著名的中型坦克,其一直被認為是二戰期間最適合大兵團作戰的坦克,在坦克發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設計思路對後世的坦克發展有著革命性的深遠影響。其主要型號有T-34/76、T-34/57和T-34/85等,同時還有衍生車種OT-34。T-34坦克初次在格羅德諾戰役參戰時使德軍非常吃驚。因為德軍發現當時所有的德軍坦克無論裝甲,火力還是機動性都遠不及T-34坦克,只有少數火炮可以在遠距離擊毀T34坦克,這就是“T-34衝擊”。 T-34中型坦克從1940~1945年的總生產量為40000輛以上。其在蘇聯衛國戰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二戰後,T-34坦克還參加過朝鮮戰爭、越南戰爭、中東戰爭和安哥拉戰爭。直到60年代後期,該坦克才從蘇軍大多數部隊中退役,但阿富汗、蒙古、朝鮮、越南、老撾等國仍在繼續使用這種坦克。

第九種,T-44中型坦克

T-44坦克經常作為T-34坦克的替身

T-44是蘇聯在二戰中開始生產的一款中型坦克,本用以取代當時大量服役的T-34坦克。但對比於T-34坦克,T-44僅生產很少,大約2000輛左右。不過這輛坦克的諸多設計被沿用在之後服役的T54/55與T-62等坦克上。20世紀60年代以後,T-44坦克還有一個很有趣的用途——用來拍電影。因為那時候二戰期間的T-34坦克已經所剩無幾,而表現二戰中大規模坦克戰的影片又需要動用大量的坦克。和當時現裝備的T-54/55坦克和T-62坦克相比,無疑T-44坦克更“古老”些,於是只要稍加改裝,T-44就非常像T-34坦克了。

第十種,KV-1重型坦克


KV-1坦克是早期蘇聯重裝甲部隊的中堅

KV-1是蘇聯在二戰中的主力重型坦克KV系列第一型坦克,以蘇聯名將克里門特·伏羅希洛夫元帥命名。KV-1坦克以它的厚重裝甲為名,在德國進攻蘇聯初期,KV坦克是少數能抵擋德軍37和50毫米口徑反坦克炮的坦克。在德國巴巴羅薩行動以前,蘇聯約有500輛KV-1坦克服役。隨著KV-1坦克的成功,蘇聯相繼研發了它的改良版:KV-2、KV-85等諸多衍生型。不過到了戰爭後期時,由於裝甲的強化,重量也成為KV-1坦克的主要缺點,雖然其不斷更換離合器、新型炮塔、長炮管,並將部分裝甲的焊接部份改成鑄造式,但它的可靠性還是不如T-34中型坦克。同時也因為不敵德軍四號坦克的強化型、虎式坦克、新型反坦克炮、豹式坦克等等。因此蘇軍開始開發新型的重型坦克—IS-1坦克,用以取代KV系列坦克。

第十一種,KV-2重型坦克


KV-2坦克搭載了恐怖的152毫米榴彈炮

KV-2是蘇聯在二戰中的主力重型坦克KV系列的第二型坦克。原本坦克開發部將其命名為“裝備大炮臺的KV”,但隨著正式納入軍方採用而被給予了“KV-2”的稱呼,蘇聯士兵則稱其為“無畏戰艦”。搭載152mm榴彈炮的它擁有強大的火力,同時它也是二戰中蘇聯投入作戰的最重的坦克。巨大的車體從而被德軍稱之為“巨人”。從1940年到1941年期間,KV-2坦克(包含加產的試製型)總共生產了約202輛。

第十二種,KV-85重型坦克


KV-85坦克主要作為KV系列和IS系列的過渡產品

KV-85是蘇聯在二戰中的主力重型坦克KV系列第三型坦克,因為其是KV系列坦克和IS系列坦克之間的過渡型號,所以產量很少。其主要因為在庫爾斯克戰役中,蘇軍的T-34/76坦克和KV-1坦克在面對德軍新型坦克時幾乎沒有對抗之力。“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的火炮可以在1000米外擊穿KV-1坦克110毫米的前裝甲,而KV-1坦克的76毫米炮,在100米距離也無法正面擊穿“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因此,安裝更大威力的火炮,成為蘇聯新型坦克的急迫任務。於是在1943年8月,安裝新型D-5坦克炮的KV-85開始生產。該坦克作為斯大林系列重型坦克投產前的過渡產品,在技術積累上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第十三種,IS-1重型坦克


IS-1坦克是第一種IS系列坦克

IS-1是蘇聯二戰時代IS坦克系列的第一型坦克,以約瑟夫·斯大林的名字命名。德國則將它稱為JS坦克。它的出現主要是由於德國的虎式坦克和黑豹坦克的衝擊。IS-1坦克是在庫爾斯克戰役後蘇聯將KV-85和KV-1S的設計結合並加以更強的火力裝甲改造而成,原型坦克稱為IS-85,生產後定名為IS-1坦克。值得一提的是,IS-1的炮塔設計後來被移植到T-34中型坦克上,因此形成了後者產量最大的型號T-34/85坦克。

第十四種,IS-2重型坦克


IS-2坦克的出現迫使德軍推出了虎王坦克

IS-2是蘇聯二戰時代IS坦克系列的第二型坦克。在1944到1945年間,IS-2重型坦克一共生產了2250輛,連同改進型IS-2M共生產3854輛。其主要武器是一門D-25型43倍徑122mm火炮,同時也有著優秀的裝甲防護性。其火力和裝甲厚度都優於德軍“虎”式坦克,從而迫使德軍推出火力更加兇猛裝甲更加強悍的“虎王”坦克。

第十五種,IS-3重型坦克


IS-3坦克代表著蘇聯在二戰結束前的坦克工業最高水平

IS-3是蘇聯二戰時代IS坦克系列的第三型坦克。1944年7月德軍“虎王”坦克首次參戰後,蘇聯方面便立刻開始研製更強的重型坦克與之抗衡。由蘇聯設計師杜克霍夫領導的設計組經過充分吸收蘇聯T-34中型坦克的裝甲原理後重新設計了IS-3重型坦克的炮塔和底盤。1944年夏秋之交,IS-3坦克開始測試,1945年5月,其開始批量生產。IS-3重型坦克其整體防彈性能達到了幾乎完美的境界。其擁有那個時代最強級別的防護力,車體和炮塔的傾斜裝甲全面提高了坦克的防護力,直到現在,Is-3坦克的裝甲重量所佔戰鬥全重的比率仍是世界坦克中最高的。但可惜的是,IS-3坦克最終也沒有趕上與德軍的交鋒。不過曾有52輛IS-3坦克參加了盟軍和蘇軍在柏林舉行的勝利閱兵式,從而向世界展示了蘇聯當時坦克工業的最高水平。


二戰中的蘇軍從初期的BT系列輕型坦克一步步發展到結束時世界聞名的IS系列重型坦克,期間經歷了不少坎坷,但同時也見證著蘇聯坦克工業的成長,蘇聯坦克的設計思路甚至一定的影響了當時世界各國坦克的發展。在二戰中,蘇軍坦克由於有著優良的性能和驚人的數量,可以堪稱當時的“南慕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