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書香孩子”?4個黃金法則,讓孩子對書愛釋手

如何培養“書香孩子”?4個黃金法則,讓孩子對書愛釋手

1、環境的薰陶作用有多大

春秋時期,著名的琴師俞伯牙,他的妙美天籟之音《高山流水》,成為後世音樂界的絕世之作。據說,俞伯牙從小就聰穎好學,長大後又拜高人為師,終於使自己的“琴技”達到了的高等水平,得到了眾多人的認可與欣賞。但是,後來俞伯牙卻總覺得自己的琴技,還沒有達到出神入化的一流境界,但當時他又不知道如何再提升自己的技藝,於是為此,心裡常常苦惱。

後來,師傅知道他的內心想法後,就帶他東海的“蓬萊島”,在這個被稱這神仙之地的地方,他欣賞了不同往常的仙境一般的大自然景色,令他心胸頓悟。在這裡,俞伯牙舉目眺望,只見波浪洶湧,堆起層層浪花,咆哮聲如雷,氣勢排山倒海一般,還不時的伴隨著疾飛而過的、各種不同的鳥鳴聲,真是罕見的絕響;而這邊則是,山林茂密,鬱鬱蔥蔥,仙卉翠草,繁花似錦,真是如入九天仙境一般,令人神曠心怡,精神煥然。於是,在這種如詩如畫的大自然和諧生動的奇案情景的薰陶之下,一種奇妙的而神奇的感覺,在俞伯牙的心底由感而生,使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沒想到琴絃一動,頓時音隨意轉,妙音繚繞,一種絕美的韻律噴薄而出,一下子把整個大自然的美妙之聲,一一的融進了他的琴聲裡,終於,使技藝到達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終於一種曠世千古的樂聲《高山流水》,便誕生了!

從俞伯牙練琴故事,我們可以看出,“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多麼的深遠,適宜的環境對一個人的薰陶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那麼,我們讓孩子閱讀也是如此。既然想讓孩子愛上閱讀,就應為孩子打造一個合適的閱讀環境。

2、家庭閱讀環境的缺失,是孩子閱讀能力欠缺的關鍵

可是有一項調查卻發現,生活中只有約15%的家長,有目的地為孩子創設閱讀的環境。而且,在所有接受的調查中,發現竟然約有85%家長,沒有閱讀的習慣;有75% 的家庭,沒有正規的書房;還有約70%的家長,連給孩子閱讀的意識都沒有;並且,另有10% 的家長,有強迫孩子閱讀的傾向;還有有60%的家庭沒有藏書習慣,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向圖書館借閱……可以想象,在這樣的前提下,孩子根本就無法擁有溫馨寧靜的閱讀環境,也就很難愛上閱讀,更不能保證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而且,調查還顯示,那些閱讀表現良好的孩子,約有91.5%的人,都擁有存放自己書籍的小書櫃;有90%的家長,在家庭中給孩子創造了專門的閱讀場所,他們都不同程度地為孩子創設了一個與他們發展相適應的早期閱讀區域環境。

由此可見,家庭閱讀環境的缺失,是孩子閱讀能力欠缺的關鍵,而創造一定的閱讀環境,則是培養早期閱讀的基礎。因此,我們只有給孩子提供豐富的閱讀環境、充足的閱讀材料,這樣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才能有效地促進孩子閱讀能力的發展。也只有給孩子營造一個更為自由發展的空間,能讓孩子對閱讀的興趣更持久、閱讀時變得更專注。這樣,孩子才會在徜徉在書的海洋,更好地理解書籍,願意閱讀下去。

3、為謂家庭閱讀環境?就是一個心無旁騖的閱讀區域

所謂“閱讀環境”,其實閱讀的樂趣絕不僅僅取決於場所,它還和讀什麼書、當時的心情、什麼樣的時間以及是否被打擾等因素,都有很大的關係,其中閱讀的心境也十分重要。閱讀基本上跟其他活動是一樣的,如果是孩子自動自發的去讀,那麼他就很容易樂在其中,所以為孩子提供一個心無旁騖的閱讀環境非必要,當孩子在閱讀時,就不要再指使他去幹別的事情。對於剛起步的孩子來說,如果有大人在旁邊引導,提供各種協助,分享閱讀經驗,瞭解閱讀境界,並且幫孩子排除各種障礙,才會讓他更快的進入閱讀狀態,並自由自在地遨遊在閱讀世界中。 

 可以說,閱讀環境對孩子的閱讀意願,以及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發揮著深遠的影響。我們可以設想一下:

在這個溫馨的空間裡,擺放著豐富的、孩子喜歡的讀物,孩子可以自由自在地呆在這裡,從而在閱讀中享受自在和快樂,這將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情!所以,有一個環境幽靜、陳列方式恰當的小小圖書館十分重要。

此外,充足而適宜的讀物,是閱讀的第一步。當孩子注意到書架上的書,並挑出一本自己想讀的,最後找個地方坐下來,準備好好閱讀這本書,這就達到了閱讀的起點,因而這些書最好是隨時可以拿得到手的。因為在以後的時間,孩子如果想再重讀這本書,或是想迫不及待的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或重點時,他就能很快地找出來。那麼,這就已經達到了所謂的“閱讀循環”,使孩子閱讀中期待經歷相同的樂趣,從而支持他閱讀下去。

4、4個導孩子閱讀的黃金定律

如何讓孩子做個有修養、有內涵的人,家長還要學會做孩子讀書的嚮導和榜樣,4個引導孩子閱讀的黃金定律,可助聰明的家長,營建出一個書香家庭、培養出一個書香孩子:

1.讓閱讀成為生活的本身

有話說,不吃飯則飢,不讀書則愚。說有了讀書的意義,也表明讀書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情。讀書如吃飯,吃飯是人人必須的,讀書也是必須,尤其是進入現代社會,讀書越來越成為了人們每天與一日三餐一樣必然會做的事。因此,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世上不應該有“讀書人”這樣的稱呼,他認為讀書是每個人生活中不可少的事,那麼既然生活中沒有“吃飯人”這樣說法,那也不該有“讀書人”這樣的稱法。要知道,讀書本來就應該是生活的一部分,只是很多人一忙起其他事,就把它遺忘。因此,有心的父母,一定要讓讀書成為生活的本身,成為家庭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的內容,那麼,孩子就會把讀書當成自己生活中的一件經常做的事,這才算是書香家庭。

2.制定詳細的閱讀計劃

所謂“書”,它只有和人的眼睛接觸,和人的心靈交流的時候,才變成了書。如果書只是靜靜地躺在書架上,沒有人去翻閱它,它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書。因此,作為父母,既然捨得花錢給孩子買書,就要多關注,瞭解孩子真正讀了多少書。必要時可以和孩子共同制定一個詳細的讀書計劃,規定每天閱讀多長時間、讀多少頁書,並且定時對孩子的閱讀量進行認真的檢查,還要對孩子的閱讀效果進行抽查,以便實現有計劃的閱讀。

3.多種形式閱讀——聽書

除了常規的閱讀方式以外,培養孩子閱讀還可以在家裡開設一個“聽書”的場所。其實,這是一種最簡單方便的閱讀方方式,就像聽音樂一樣輕鬆。只要孩子在家,沒有必要的事情可做,就可以讓那些古今中外的經典名篇在他的耳朵邊迴盪。《百家姓》、《千字文》、《唐詩宋詞》、《歷代美文選》等等。這些經典文化通常會使孩子過耳不忘,尤其名家的朗誦,含有的豐富的藝術色彩,能使孩子受到朗誦藝術的薰陶。這樣,孩子雖然一字未看,卻已熟記於心。既有書香為伴,又學習了經典文化,可謂是兩全其美之事哦。

4.打造書香沙龍——談書

如果你想讓無聊與牢騷遠離餐桌,那麼,請將書中的所見所得所感搬到桌上來。今天談“三國”,明天講“十萬個為什麼”,或其他孩子喜歡的故事都可以陪孩子一同進餐,這樣“談書”就成為了家常便飯。於是生活就這樣過著,桌上的話題就這樣無主題變奏著,這可謂是是一種最自然最真實的讀書沙龍,而且,只要讀書存在,沙龍的話題就永遠存在,最後就奏成了一支美妙的“書香”交響曲。

為了能真正實現“書香家庭”這個美好的願望,有心的家長要每天抽些時間,與孩子一起閱讀、一起討論,共享閱讀的快樂,以引導孩子愛上閱讀,達到最佳的閱讀效果。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