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70後的錯誤飲食觀

Hi,大家好!好久不見!

先彙報一下過去一個月的行蹤。說出來,有些慚愧,作為一個身經百戰的美食料理人,竟然在一次做飯中把自己的手指弄傷了,且嚴重到肌腱斷裂,整隻左手不得不打石膏靜養4周的地步。

如今,雖然石膏已經拆除,用於固定肌腱的鋼釘也已經拔除,手指上傷口已然看不出異樣,但麻脹感仍然存在,據說半年後才會減輕和消失。

這次慘痛的教訓給我很多啟示:

1.太過執著一件事情有時會讓人忽略潛在的危險;

2.愛好是一種長期投資,不必追求一時之長短;

3.健康是一切的基礎,不要等失去了再追悔莫急;

4.珍惜生活裡一切短暫而確定的幸福;敬畏生命中不可預知的危險。

上述是對這場突發事件所做的思考,也算是停筆一個多月所做的交待。當然,在不能動手的這段時間裡,除了跟所有閒得發黴的人刷劇日常相似外,還張弛有度地安排了一場國際營養師的學習,順帶著拿了一個高級註冊營養師的證書,論文選題方向自然是我最喜歡的減脂人群的膳食營養。

終於,也算是持證上崗的人了(開玩笑的啦,請忽略)。實際上,只是為了過去兩年個人的飲食習慣找到佐證。這一直都是我眼中知識的魅力,它總是在無形中賦予我們前進的信心和力量。

因為,過去一年我聽到了太多不理解我飲食習慣的言論:

——你吃得太少了。(其實,我只是晚餐吃得少。)

——你吃得太豐富了。(其實,我只是食物多樣,且蔬菜、水果居多。)

——你這麼吃健康嗎?(其實,我只是不怎麼吃大魚大肉的食物。)

說這些話的人,既有我的父母,也有我的前同事、同學和朋友。大家出於關心我的目的,各種問詢,讓我有些招架不住。

出於對自我身材管理的目的,我便把註冊國際高級營養師(CISN)厚厚的一本教材細細讀了一遍。

赫然發現,如今80後70後的飲食觀裡竟然有著很多違背基礎營養學的慣性認知。

1.三餐比例不合理。早餐不吃或路上隨便買些吃,午餐點外賣,晚餐大吃特吃。

現代人有這樣的飲食觀比較容易理解,畢竟作為事業處於上升期的70後80後上班族,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是不爭的事實。長期熬夜的習慣導致早上起不來,早餐的時間自然被擠壓得只夠路上買早點或者忽略不吃,等到與午飯一起吃。這樣一來,把吃飯的勁頭都放在了晚上。大家都願意在晚上呼朋喚友、大吃特吃一頓。這樣的飲食安排只會發讓自己的身體越來越胖,即使咬牙減下來,體重還是會反彈回來。

國際公認的三餐合理比例是:30:40:30。早餐吃好,中午吃飽,晚餐吃好。早餐吃好,才有精力應付一上午緊張的工作,保持充沛體力的同時,提高工作效率。晚餐距離上床時間太近,吃多了反而不利於消化,導致脂肪堆積。

2.多油少纖維。生活節奏快使得我們在家做飯的機會減少,叫外賣的機會大大增高。為滿足口腹之慾,平日裡多食精米、精面、高糖的一些食物,對富含纖維素的蔬菜和水果攝取量嚴重不足。多油、多糖、多鹽的飲食習慣,讓我們飽腹感降低,時間久了身體也跟氣吹得似的浮腫不堪。

3.食物選擇不當。 不吃碳水化合物或攝取種類錯誤。受商家和廣告誘導,喜食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

碳水化合物與脂肪、蛋白質並稱為三大宏量營養素,為人體的日常活動提供能量。如果體內碳水化合物不足,機體不得不動用蛋白質來滿足機體活動所需的能量,影響機體用蛋白質進行合成新的蛋白質和組織更新。

另外碳水化合物攝入不足導致血糖濃度下降時,會引起腦組織功能異常,可能會出現頭暈、心悸、出冷汗等症狀,影響身體健康。為控制體重,維持合理的膳食營養,應該多吃五穀雜糧、粗糧這些的優質碳水化合物。

4.不當的烹飪手法。食物烹調時間過長,烹調溫度過高。為了讓食物看上去誘人可口,主動放棄了水煮和蒸食的烹飪手法,導致許多纖維素在烹飪的過程中消失。纖維素可以我們控制體重,控制膽固醇,促進毒性物質的排洩,控制糖尿病,預防和改善便秘,維持血液適度酸鹼值。

上面這幾點錯誤的飲食觀正把我們的身體向著背離健康身材管理的方向引導。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過去種種不正確的飲食觀念已然根深蒂固,不過我們還有慢慢調整和改善的機會。因為,還有一句話:水滴石穿。慢慢做一些改變,總有一天,我們都是健康自律的現代人。

隨附一張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作為諸位日常健康飲食的安排參考。



其實,上班族無須每天都按照寶塔的建議安排膳食,只要在一個時期內,如一週內,總的膳食量保持平衡,飲食結構達到標準,即可保證身體健康。

最後,祝大家在追求真善美的路上一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