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孚卦:誠信決定人生的高度

誠信,是一個社會穩定的基礎。唐朝著名史學家吳兢在其編撰的《貞觀政要·誠信》中寫到“上不信則無以使下,下不信則無以事上,信之為道大矣”,充分體現了誠信的重要性。實際上,我國典著文獻中最早提出誠信意識的當屬《易經》中的“中孚卦”。

“中孚卦”的卦辭為“豚魚吉,利涉大川,利貞。”意為“誠信施及到愚鈍無知的小豬、小魚身上,從而感化了它們,因此獲得吉祥,利於涉越大河大川,利於堅守中正之道。”古人十分信奉“天人合一”,因此他們相信若連豚魚這種無知的動物都能感動的話,就一定可以感動上天,獲得吉祥。

唐朝初年,朝野上下都極為推崇“誠信”二字。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成為帝王典範,除了因為他奠定唐朝近300年的基業之外,同他的個人魅力也不無關係,“講誠信”就是其很重要的一個人生標籤。

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後,消滅了太子和齊王的勢力,原來同其有關係的官員們都人心惶惶,擔心以凶逆之罪株連九族。但李世民並沒有追究這些歷史問題,並希望這些官員能主動投誠,對他們的過往不再追究。可當時許多人並不相信,尤其是李建成的心腹將軍薛萬徹,此人極其謹慎,不相信李世民真的會放過他,於是帶來幾十個兵堅持在山裡“打游擊”。

玄武門之變

為了顯示朝廷寬大為懷,“世民屢使諭之。”薛萬徹經過多方打聽後,確認當年李建成的部屬都沒有受到打擊後,終於接受了朝廷的招降。此時,李世民不僅當著文武百官的面稱其“此皆忠於所事,義士也”,還重用薛萬徹。薛萬徹也不負聖恩,屢建功績,平定突厥、消滅薛延陀部、征討高句麗,最終唐太宗將自己的妹妹丹陽公主嫁給了他。李世民講誠信守承諾,掌權後,誠信重用原太子李建成一系的一批德才兼備的部下。魏徵、王珪、韋挺等盡忠盡心,殫精竭慮,最終輔佐李世民成為一代明君。

高句麗壁畫

“言而不行,言無信也;令而不從,令無誠也。不信之言,無誠之令,為上則敗德,為下則危身,雖在顛沛之中,君子之所不為也。”(《貞觀政要》)國家有誠信,才能得其“正”、方可國治民安。國家如此,人也不例外,一個人如果沒有誠信,即使他擁有世界上再多的財富,在別人的心目中,他也是一無所有的。

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晏殊十四歲時便以“神童”的稱號,被地方官推薦給皇帝。他本可以直接得到官職,可為了證明學識,毅然參加了考試。無巧不成書,考試的題目居然是他曾經做過的原題,並且還經老師多次指點過,最後晏殊從萬名學子中,脫穎而出。

可晏殊並沒有沾沾自喜,他把考試的真相稟明皇上,並要求另出題目當堂考試。他的真誠與才華受到真宗的讚賞,授其秘書省正事,留秘閣讀書深造。他學習勤奮,交友持重,皇帝聽說後不久便擢升其位,官至宰相。

魯迅先生說:“偉大人格的素質,重要的是一個誠字。”一個人要想在社會上立足並得到重用,誠信是必不可少的。誠信,是做人之本,它鑄就品質,決定成敗。只有踏踏實實做事、實實在在做人,待人處事真誠、一言九鼎、一諾千金,才能讓我們的人生走的更坦蕩、更長遠、更安穩,人生更有高度。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