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110個字,每個字都認識,卻讀不出來?專家讀完腮幫子疼

趙元任是我國民國時期的語言學家,在語言學方面造詣深厚,對後世影響很大。趙元任的語言天賦在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來了,無論他去那,很快就學會當地的方言了。有一次,他參加一個聚會,聚會上面的人來自全國各地,但他卻能夠用八種方言來和這些人交流,而且絲毫沒有違和的感覺,聚會上的人聽後大為驚歎。他曾經笑著說道,自己最快樂的事情就是,無論到那個地方,那裡的人們都會把他當做自己的老鄉。

趙元任生活在一個劇烈動盪的時代,當時西方列強入侵貧窮落後的中國,導致很多中國人對自己文化的不自信,認為西方的文化比我們先進,很多人會覺得西方的語言比漢語言要好很多,所以提出了廢除漢語的主張。但是,一些愛國人士卻提出了相反的建議。他們認為,雖然中國的文言文沒辦法讓很多人懂,但是可以結合西方的語言對漢語進行一定的改良,趙元任對中國的語言非常的熱愛,他不主張廢除漢語,為了提高人們對漢語的自信,他寫了一篇文章,雖然全文只有110個字,但是看到這個文章的人,字字都認識,卻無法讀出來,這是為什麼呢?

這篇文章的名字叫《施氏食獅史》,從文章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有多麼的難讀,它裡面的每個字的讀音都相同,連語言學方面的專家讀完都覺得腮幫子疼,趙元任用這種非常巧妙的方式,告訴當時的人們,中國文化是多麼的博大精深,發出了要對自己文化自信的強音。告訴人們老祖宗留下了這麼寶貴的財富,怎麼能夠說扔就扔呢?

我們古代的文言文非常的難讀,也不便於各地的人們進行交流,看到這些缺點後,趙元任對中國文字的語調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從而為中國的語言學開闢了一條新路。他為此還經常的向國外推廣我們祖國的語言,這樣愛國的人怎麼能讓人不敬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