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清朝唯一沒有帝諡的皇后,受盡帝王寵愛,妹妹也跟著殉葬

清朝皇后上諡號有一個規律,一般會在諡號的末尾加上所屬皇帝的諡號,如孝莊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純徽翊天啟聖文皇后,諡號末尾的“文”字便是取自清太宗皇太極的諡號,皇太極為太宗文皇帝。然而,清朝有一位皇后卻沒有系皇帝的諡號,也就是說,滿清皇室不承認這位皇后的合法性,她就是孝獻端敬皇后。

孝獻端敬皇后是一名來自滿洲正白旗的女子,父親為內大臣鄂碩,這只是官方史料的說法。但從一些野史傳聞來看,這名女子似乎是以“人婦”的身份入宮的,至於她的前夫是誰,流傳比較多的是順治的親弟弟襄親王博穆博果兒,不過,通過相關研究發現,襄親王博穆博果兒的福晉是孝莊太后的侄女博爾濟吉特氏,他並沒有一位姓董鄂氏的福晉。

然而,以外國傳教士湯若望的記載來看,董鄂氏似乎就是某位滿籍軍人的妻子,不管怎樣,這位備受少年天子寵愛的傾城皇妃來歷確實有點不正常。

順治十三年八月,董鄂氏第一次作為大清皇妃登上了歷史舞臺,順治給她的名分為賢妃,這在當時已經是很了不起的封位了,而且,只過了一個多月,董鄂氏便再進兩步,直接坐上了皇貴妃的位子,即便是放在整個大清史上,也十分罕見,可見順治對董鄂氏該有多麼的寵愛。

但是,當時的大清後宮是蒙古女人的天下,董鄂氏的受寵使得其他妃嬪投來憤恨的目光,在聚光燈下的董鄂氏壓力倍增,即便是生下了“第一子”(實際為皇四子),她仍然盡心盡力的操持著後宮的一切。孝莊太后生病了,還沒來得及坐月子的董鄂氏便伺候在旁,孝惠皇后生病了,董鄂氏同樣盡心伺候,甚至就連比她矮兩級的恪妃生病了,董鄂氏仍然照顧在側。

長時間的操勞,再加上愛子的夭折,使得董鄂氏支持不下去了,這位傾城皇妃於順治十七年八月便香消玉殞了,年僅22歲。

董鄂氏去世之後,順治似乎失去了精神支柱一般,變得神志不清,甚至要出家為僧,即便是受到阻止,這位少年天子仍然沒有逃掉天花病魔的侵蝕,於順治十八年正月病逝於養心殿,年僅24歲。

順治帝的去世,使得滿清皇室對董鄂氏家族的怨念極深,此時需要有一位犧牲者,來平復這一怨念,這個人便是貞妃。貞妃是董鄂氏的堂妹,雖然同被皇帝召入後宮,但並不受寵,順治死後,貞妃勇敢地站了出來,用自己的生命化解了兩大家族之間的矛盾。由此,貞妃也成為史上最後一位為皇帝殉葬的妃子。

注:董鄂氏去世後,順治為其上諡號為孝獻端敬皇后,按照宮規,滿清皇室需要給董鄂氏系順治帝諡號中的“章”字,稱孝獻章皇后。但是,後來繼位的康熙、雍正和乾隆並沒有相關舉動,由此,董鄂氏便成了清朝唯一沒有帝諡的皇后。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世祖實錄》《清皇室四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