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破山河滅,文人率領殘餘部隊,征戰西域稱雄百年!

在歷代皇朝中,能在王朝遭遇侵佔滅亡,後來帶領殘餘的部隊重新建立王朝的並且成立百年之久的只有一個人。此人就是在西域稱霸的耶律大石。耶律大石是契丹人,當時在遼國中了進士,但是好景不長的是遼國後期被金國滅國,耶律大石帶領為數不多的兵將往西部進軍,也擊敗了西域大大小小的國家,慢慢的把軍隊壯大,最後建立起了西遼國。雖然不能把失去的遼國疆土奪回了,但是卻在西域中傳承百年之久,也是非常的傳奇的。


耶律大石本是遼國的人,同時才高八斗,武藝精湛,精通幾國的語言。參加遼國的科舉考試高中進士,也是契丹人在遼國中唯一一個傳奇的人,在遼宋兩國傳為一段傳奇,讓契丹人在遼國的地位提高了很多。

耶律大石中了進士後,深受遼國皇帝的賞識,後封為翰林。翰林的官位在契丹人的稱呼為林牙,所以很多官員親切的稱耶律大石為大石林牙。遼國末期,國內局勢不穩,外敵入侵,金國軍隊發動大進攻,攻佔遼國首都,皇帝潛逃。耶律大石留守幽州,宋微宗也趁著遼國的兵敗,也命令童貫進攻遼國城池,耶律大石利用童貫的弱點,以四萬的軍隊擊敗了宋國的二十萬軍隊,那一戰聞名世界,同時南邊的危機也得到了解除。


此戰可能是遼國壯大軍心的因素,但是卻依然不敵金國的軍隊,耶律大石也因此兵敗被抓,耶律大石逃脫金國的束縛後,選擇投奔天祚帝,但是天祚帝對於耶律大石的投奔卻感覺不屑,並且責罰於他,耶律大石不能得到賞識,只能帶領自己的參與部隊往西域而去,這也是開創耶律大石的偉大壯舉,也在歷史上畫下很濃重的一筆色彩。


西行的耶律大石先到達了可敦城,以契丹皇室的名義召集了契丹遊牧民族,同時以契丹人先祖的優勢和金國的殘忍行為,得到了契丹人民的愛戴,並且團結一致抵制外敵。在經過時間的洗禮,十八個部落的首領同意了耶律大石的想法,並且團結一致把耶律大石推向了王位,在這些人當中設立了行政機構,也讓國家的機制得到了完善。


在征戰西域的時候,選擇了甘州回鶻進行降服,繼而往西部進軍,擊敗了無數個大大小小的國家,在西域名聲大響,投降的軍隊也越來越多,手下的軍隊越來越多。但是後來聽說遼國被滅亡,皇帝給俘虜,手下的大臣擁戴耶律大石也皇帝建立國家,為遼國的文化得到更好的延續。

耶律大石仿照了遼國的管制,並且以遼、漢文化實行,開明宗教的實施,允許多個宗教在國家內傳播,民眾可以選擇自己的信仰,讓民心得到很好的鞏固,很快的在中亞地區變成了一個強國,耶律大石派遣了大軍想把遼國的疆土奪回,但是遠征途中大量的馬匹以及糧食耗盡,不得不提前撤回,也同時放棄了奪回遼國疆土的想法,決定向西擴張領土,以良好的軍隊秩序很快的把其他國家侵佔,並且成為了中亞的霸主。


成為霸主的兩年後,耶律大石病逝了,西遼也在繼續實行耶律大石的政策,一直稱霸於西域達到百年之久,耶律大石以文人出人頭地,帶領殘餘部隊,征戰的西域,立國百年之久,傳奇佳話讓人嚮往。

(圖片來源於網絡,圖文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