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萬金樓,剋死在他鄉:生於貧苦,死於富貴的曹錕四弟

提起津門曹氏一族,在過去頗有名望,曹氏之中,有一最著名人物,便是曹錕。曹錕有一四弟,名叫曹銳,在曹氏昆仲之中,算是最有心計之人。說起曹銳,就不得不提一個“萬金”的典故,說來頗有趣味,您若有興趣,且聽我娓娓道來。

曹銳少年之時,在天津海口西大沽鈺盛號米店擔當學徒,其兄曹錕原本販賣布匹,人送外號“曹三傻子”,只因不是做買賣的料子,乾脆加入行伍,後來追隨袁世凱在小站練兵從而人生髮跡。


兄長是仕途中人,曹銳乾脆也棄商改入仕途,起初任職天津清鄉局局長,繼而捐資候補縣丞,一路升任直隸藩臺。其兄曹錕於民國六年成了直隸督軍,身為老弟的曹銳立即就當上了直隸省省長。自此,曹氏昆仲分掌直隸軍政大權,成為直隸霸王。

據經歷當年歲月的長者敘述,曹氏兄弟貪得無厭,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在當時天津衛老百姓的心目中留下極壞的印象。尤其是曹銳,更是曹氏昆仲之中最善於鑽營者,擔任直隸省省長期間,明碼標價售賣官職,將手掌伸到各行各業,從中搜刮錢財無數。第二次直奉戰爭前夕,曹銳擔任直隸軍軍需總監的要職,任用曹氏親信李彥青為軍需處副職,兩人狼狽為奸,大發戰爭財。


民國十二年(1923年),發生了曹錕賄選的鬧劇,而幕後策劃者,正是這位四爺曹銳。轉年,馮玉祥發動首都革命,曹氏兄弟被囚禁於京城延慶樓,馮玉祥對曹銳深惡痛絕,要求帶走曹銳,曹錕央求老馮看在多年的交情上不要這麼做,他說:“老四嘛也不知道,還是讓我跟你們走吧。”

保住老四曹銳,那是因為曹銳執掌曹氏家族的“財政”,曹氏家族所有的投資、經營、黃金等等幾乎全都是曹銳包辦,要把這位財神爺帶走了,曹家的財產十有八九要改姓馮。因此曹錕說什麼也要保住四爺。


怎料想,曹銳不想兄長為難,對馮玉祥的部下說:“你等不要為難大總統,我會跟你們走。容我入內更換衣帽,請稍候片刻。”言畢,轉身進到內室,約摸五分鐘後,衣冠整齊走出,跟兄長曹錕草草地告別。

馮玉祥的部下將曹銳押解至天壇,逼問曹家財產,曹銳嚴詞以對,突然七竅噴血,一命嗚呼,享年六十歲整。至於死因,說法諸多,其中一說是吞了煙膏子。


馮玉祥聞聽曹銳已死,實出乎他的意料,他認為曹氏昆仲絕不會善罷甘休。果不其然,曹氏家族中,曹瑛、曹世傑聲稱聯絡敗北的吳佩孚,找馮玉祥算賬。馮玉祥知道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的道理,若跟曹家繼續為敵,只怕禍起蕭牆,於是下令不再深追曹氏家族的財產。

此事過後,坊間紛紛傳聞,馮玉祥覬覦曹銳的萬金家產,以至於逼死了人命。而這些黃金就藏在曹銳位於意租界的公館內。


實則這棟意大利風格的建築名貴不假,裡面有各類珍玩也不假,但“萬金”之說,不過是個噱頭罷了。曹銳所居住的這棟洋樓今日依舊存在,已經成為保護類建築,筆者去過幾次,除了外觀保存原樣外,裡面的環境早已經物是人非,最初這棟小樓是某位津門紳董為一個青樓女所建,這個青樓女有個雅號名叫“周萬金”。為何要叫“萬金”呢?是因為紳董用一萬塊錢買下了她。


在當時的年月,一毛錢買一斤白麵,一個普通家庭的每天收入才三五毛錢。一萬塊對於老百姓而言,絕對是個天文數字。而曹銳僅在直隸省省長一任上,所得就有幾百萬元,稱此樓為“萬金”,一點都不誇大,甚至還說少了。有人說曹氏昆仲多生於貧困,死於富貴,此言在今日看來,並非一句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