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科普|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 - 河南林業篇

2019 年 9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強調,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打好三大攻堅戰,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中部地區崛起中奮勇爭先,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

習近平總書記實地視察了大別山革命老區的新縣、光山縣,以及鄭州黃河國家地質公園,對生態環境和黃河高質量發展提出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高度重視生態保護工作,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從源頭上解決生態環境問題,持續推進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升級優化,努力打造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堅決打贏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把沿黃生態保護好,提升自然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大別山

大別山是中國著名的革命老區之一,1947 年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成為解放戰爭的偉大轉折點。位於中國河南、安徽、湖北三省交界,是長江與淮河的分水嶺,地理位置上具有中國第二階梯向第三階梯過渡的獨特屬性,特有物種豐富,是華北、華中和華東植被的鑲嵌地帶,三區植被區系相互滲透,兼容並存,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造就了秀麗豐富的景觀多樣性。

大別山具有典型的山地氣候特徵,森林海拔差異較大,植被資源優渥,有 7 個植被類型組 13 個植被類型,植被變化明顯,生物多樣性豐富。現有高等植物 2777 種,其中苔蘚植物 283 種,蕨類植物 161 種,裸子植物 24 種,被子植物 2309 種,是長江以北種子植物分佈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包括國家Ⅰ級保護植物 1 種,為銀縷梅,國家Ⅱ級保護植物 10 餘種,如大別山五針松、香果樹等。

動物區系以東洋界區係為主,南北方動物相互滲透,現有陸生脊椎動物 425 種,其中兩棲類 20 種,爬行類 38 種,鳥類 295 種,獸類 72 種,此外,還有魚類 81 種,昆蟲 2123 種,包括國家重點保護動物 64 種,其中Ⅰ級保護動物 7 種,如朱䴉、東方白鸛、中華秋沙鴨等,國家Ⅱ級保護動物 57 種,如白冠長尾雉、白琵鷺、赤頸鸊鷉等。

黃河國家地質公園

黃河流域自然景觀壯麗秀美,氣勢恢宏,生物多樣性豐富,是中國北部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黃土、黃河孕育了黃皮膚的民族,也孕育了源遠流長的黃河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河南地處黃河中下游,因歷史上大部分位於黃河以南,故名河南,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存在於黃河中游洛河流域的河洛文化,是以中原文化為代表的黃河文明的核心和搖籃,中國古代歷史上久負盛名的京都文化、王畿文化,與河湟文化、關中文化、齊魯文化一起,構成黃河文明的重要分支和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鄭州黃河國家地質公園地處黃河中下游交界處,黃土高原與黃淮平原的過渡地帶,南依邙山,北抵黃河,西起滎陽市官莊峪,東至南月堤,總面積 76.96 平方公里,地質結構獨特,地理位置優越,區位優勢明顯。地質公園內第四紀黃土地層剖面是中國最具特色的黃土地層剖面,晚更新世的馬蘭黃土的沉積厚度堪稱世界之最,具典型性、稀有性、自然性、優美性、系統性和完整性。獨特的古土壤序列清晰地反應了近 260 萬年古氣候環境的變化規律,是研究東亞變遷,青藏高原形成、華夏文明歷史與黃河形成演變的重要節點。園內自然植被茂密,物種多樣性較為豐富。現有種子植物 473 種,包括中國特有植物 19 種,國家Ⅱ級保護植物 1 種,為野大豆。

河 南 林 業 篇

河南省是華夏民族與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享譽世界的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中的指南針、造紙、火藥三大創造均發明於河南。歷史上先後有 20 餘個朝代建都或遷都河南,是中國古都數量最密集的省區,也是文人雅士,謀臣武將的雲集之地。

河南省位於中國中部、黃河中下游,古稱天地之中,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四大水系貫穿全境,1500 餘條河流縱橫交織,水資源豐沛,被視為中國之中而天下之樞。河南省地貌較為複雜,在中國處於第二級地貌臺階向第三級地貌臺階的過渡帶,境內有山地、丘陵、平原等。地勢西高東低,北、西、南三面環山,囊括了太行山脈、伏牛山脈、桐柏山脈和大別山脈,東部平疇千里,是廣闊的黃淮海沖積平原,山區與平原之間的過渡地帶多系低山丘陵或壟崗,從而形成了河南獨具特色的自然景觀。

野生動植物

河南省物種資源豐富,有陸生脊椎動物 520 種,其中兩棲類 20 種,爬行類 38 種,鳥類 382 種,獸類 80 種,包括國家Ⅰ級保護動物大鴇、東方白鸛、黑鸛、金錢豹等 16 種,國家Ⅱ級保護動物 77 種,省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35 種。太行山是獼猴的主要棲息地,保護區內獼猴數量 5000 餘隻。

金錢豹 Panthera pardus

林麝 Moschus berezovskii

獼猴 Macaca mulatta

朱䴉 Nipponia nippon

黑鸛 Ciconia nigra

大鴇 Otis tarda

東方白鸛 Ciconia boyciana

中華秋沙鴨 Mergus squamatus

白冠長尾雉 Syrmaticus reevesii

青頭潛鴨 Aythya baeri

震旦鴉雀 Paradoxornis heudei

白頰噪鶥 Pterorhinus sannio

白頰噪鶥 Pterorhinus sannio

紅頭長尾山雀 Aegithalos concinnus

壽帶鳥 Terpsiphone paradisi

紅腹錦雞 Chrysolophus pictus

河南省植物資源豐富,有維管束植物 4473 種,其中蕨類植物有 255 種,裸子植物 75 種,被子植物 4143 種,包括中國特有植物 666 種,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 5 種,分別是紅豆杉、南方紅豆杉、銀杏、銀縷梅和華山新麥草,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 24 種,有大別山五針松、金錢松、香果樹等。

紅豆杉(Taxus chinensis)國家Ⅰ級保護植物,第四紀冰川遺留下來的古老孑遺樹種,距今已有 250 萬年的歷史。被全世界 42 個擁有紅豆杉的國家稱為 “國寶”,是名符其實的 “植物大熊貓”。在南召寶天曼生物圈保護區內僅在海拔 700~1200 米範圍內零星分佈,生長良好。

銀杏(Ginkgo biloba)國家Ⅰ級保護植物,現存種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遺植物,中國特有種,壽命極長,可達數千年。

銀縷梅(Shaniodendron subaequale )國家Ⅰ級保護植物,商城縣長竹園鄉有分佈。

獨花蘭(Changnienia amoena)國家Ⅱ級保護植物,分佈於河南雞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香果樹(Emmenopterys henryi Oliv.)國家Ⅱ級保護植物,中國特有單種屬植物,雞公山自然保護區通過建設香果樹原地保存庫,不僅擴大香果樹的種群數量,增強其自然生存能力,還有效的保護了原生植物的種質資源。

大果青扦(Picea neoveitchii)國家Ⅱ級保護植物。

大別山五針松(Pinus dabeshanensis)國家Ⅱ級保護植物。

秦嶺冷杉(Abies chensiensis)國家Ⅱ級保護植物。

球果香榧(Torreyafargesii)國家Ⅱ級保護植物,中國特有種,古老的孑遺植物,屬秦巴山脈植物區系的特徵種。

油麥吊雲杉(Picea brachytyla)國家Ⅱ級保護植物,為中國特有種。

矮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var. spontanea)

河南桐柏太白頂省級自然保護區內百年以上紅葉柳。

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

森林生態系統

河南省森林面積達 6048 萬畝,森林覆蓋率為24.14%,現有森林公園 121 處,總面積 438.63 萬畝,其中國家級森林公園 33 處,面積 189.35 萬畝。

內鄉寶天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雞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石人山風景名勝區

林慮山風景名勝區

神農山風景名勝區

石漫灘國家森林公園

白雲山國家森林公園

黃柏山國家森林公園

金蘭山國家森林公園

雲臺山國家地質公園

嵩山國家地質公園

溼地生態系統

河南省溼地總面積 942 萬畝,佔國土面積的3.8%,溼地保護率達 50.4%。河南溼地類型豐富,囊括了河流溼地、湖泊溼地、沼澤溼地和人工溼地四大類,其中河流溼地 554 萬畝,湖泊溼地 10 萬畝,沼澤溼地 7 萬畝,人工庫塘溼地 371 萬畝。河南共建立溼地類自然保護區 11 處,總面積 371 萬畝,建立省級以上溼地公園 71 處,總面積 278 萬畝。

河南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河南淮濱淮南溼地省級自然保護區

河南淇淅河國家溼地公園

河南濮陽金堤河國家溼地公園

河南內鄉湍河溼地省級自然保護區

(新聞來源: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公眾號 編輯 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