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水貨探花到優質3D,逆襲的奧托-波特是公牛復興最佳拼圖

文/斯蒂芬林奇

導語:

但到雲開月明時,且聽猛虎霹靂聲。

奧托-波特,2013年的探花秀,因為新秀賽季的糟糕表現一度被認為是水貨探花,和水貨狀元郎安東尼-本內特相伴而行。

如今7年過去了,本內特早已淡出了人們的視線,波特卻成了億元先生,公牛隊的首發小前鋒,聯盟頂級的3D球員。他一路逆襲而來,沒有人再提水貨探花,卻總有人期待他幫著拉文復興公牛,因為他是最佳拼圖。

文章思維導圖

波特逆襲之路

2013年在布魯克林的巴克萊中心,華盛頓奇才用首輪3號籤選中了來自喬治城大學的最佳球員奧托-波特。

NBA生涯首秀面對雄鹿,波特在14分鐘的出場時間裡得到2分1個籃板。對,你沒看錯,這就是探花秀的首秀表現。新秀賽季場均2.1分1.5籃板,看樣子在水貨之路上本內特並不孤單。

波特生涯基礎數據對比簇狀條形圖

生涯第四年轉機來了,出戰80場比賽,場均13.4分6.4籃板。那年東部半決賽奇才與凱爾特人搶七大戰,波特拿下了20分10個籃板,奇才差一點就能跨入東部決賽的舞臺。波特第一次證明了自己的探花秀身份並非浪得虛名,而是貨真價實,只不過有點大器晚成的意思。

2019年2月,波特被奇才交易到了芝加哥公牛。在為公牛效力的第一個賽季,波特場均17.5分5.5籃板,成為了拉文和馬爾卡寧身邊最得力的幫手。

可惜本賽季遭遇傷病,目前只出戰14場比賽,目前還在恢復當中。公牛隊本賽季的糟糕表現和波特缺陣後導致的球隊3號位無人可用有一定關係。

從一名水貨探花到球隊不可或缺的首發小前鋒,波特一路逆襲而來,證明了自己的價值。

波特逆襲之因

1、發揮所長,點亮固有技能包。

從波特2016-2017賽季投籃熱圖可知,投籃幾乎沒有死角。

大學時期波特賴以成名的技術是空切,定點投籃和轉換進攻。

得益於普林斯頓體系的薰陶,加之他本人非凡的籃球智商,在奇才隊那幾年,他最大的閃光點恰恰是轉換進攻和定點投籃。

那時候沃爾還是全聯盟最快的後衛,波特跟在沃爾身邊總是能看到他們極致快速的轉換進攻配合。

生涯前6個賽季,波特接球投三分球的平均命中率達到了40.5%,完全可以有效消化奇才雙槍傳出來的空位投籃。

2017-2018賽季,他的空切技能包也被重新點亮。那年,他以自己最擅長的進攻方式為自己贏得了一份億元大合同。

2、增肌增重,適應NBA級別對抗。

波特之所以在生涯前兩年表現差強人意被冠以水貨探花之名,和他瘦弱的身體,難以適應NBA級別的對抗有莫大的關係。

波特進入聯盟那年身高2.03米,體重90公斤,身高和體重比例不協調,讓他看上去很瘦弱,進攻端沒有強攻能力,防守端對抗不足,容易失位。

NBA生涯第三年,他努力進行了增肌增重,強化力量訓練,胳膊比之前粗了一圈,有了和對手肉搏的力量基礎。第一次場均得分上雙,真正意義上在NBA站穩了腳跟。

得益於對抗能力的提升,波特的技術動作運用起來比之前更加熟練,表現變得越來越好。

3、順應時代,練出穩定三分球。

波特職業生涯三分球命中數&命中率對比圖

波特剛進聯盟那個賽季,他的三分球命中率是19%,產量少,效率低,加上36.3%的投籃命中率,在外線完全不具備任何威脅。

但波特的身體天賦很好,大學時期投籃效率還不錯。經過努力練習,他逐漸適應了NBA的三分線,三分球命中率從剛開始的不及格,變成了球隊外線極具威脅的三分射手。

特別是加盟公牛的第一個賽季,他場均命中2.6記三分球,命中率高達48.8%,一躍成為了當時公牛隊最可靠的外線得分手。

三分為王的小球時代,波特順勢而為練出了一手穩定而高效的三分球,有了在聯盟安身立命的看家本領。

4、立足防守,成為鋒線防守尖兵。

新秀如果沒有爆炸的得分天賦,想要在NBA立足,那就只有從防守做起,幹一些髒活累活,從防守端證明自己的價值。

波特職業生涯籃板率&搶斷率和蓋帽率數據對比圖

波特有著不錯的籃板嗅覺,他的彈跳和卡位意識都是同位置球員水準以上的水平。目前為止,7年職業生涯波特的籃板數據一直不錯,從生涯第三年開始場均籃板就沒有少於5個,另外場均還可以完成0.5個左右蓋帽,1.5個左右搶斷。此外,波特還是一位願意防守,拼搶積極的球員。

早年間在奇才給阿里扎當替補的日子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