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哥(鎘)又來騷擾大米啦,怎麼辦?

前不久,蕪湖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公佈了食品抽檢結果顯示,兩批次大米因鎘超標導致抽檢不合格;與此同時,合肥市包河區市場監管局公開的一份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合肥一電子商務公司因抽檢大米鎘超標,被罰款5000元。鎘大米又重新進入了大眾的視野,引起了又一輪熱議和關注。

鎘大米事件在近年來不斷出現,其背後不僅僅是食品安全問題,更反映出一些地區環境汙染的狀況。鎘究竟是什麼?對健康會造成什麼樣的危害?鎘大米一定不能吃嗎?下面我們將為大家一一解答。

什麼是鎘?它會對人體造成哪些危害?

鎘是一種重金屬元素,一般應用於製造合金、電鍍、充電電池等,最早在1817年被德國哥廷根大學的化學醫藥學教授斯特羅邁爾發現。

通常來說,食品中鎘的含量一般在每公斤0.004~5毫克,但由於鎘在生物體內的蓄積作用和食物鏈的生物富集作用,可能會造成鎘在水產品、動物腎臟等動物性食品中濃度高達每公斤幾十至數百毫克,意味著食物鏈中等級越高的生物體內的鎘含量可能就會越多。

鎘主要經過消化道和呼吸道進入人體內蓄積下來,在人體內代謝較慢,進入體內的鎘可使骨骼中的鈣大量流失,中毒者出現骨質疏鬆、骨骼萎縮、關節疼痛等症狀,甚至打個噴嚏就可能發生骨折。

更值得注意的是,鎘已經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確定為人類致癌物,意思就是鎘攝入過多可能會產生致癌性。

鎘大米事件早有歷史,大米中的鎘含量多少才算鎘大米?

在鎘大米事件中最典型、最著名的就是日本曾經發生的"痛痛病"事件。起因為日本神通川上游的一家礦業公司向神通川流域的河道中排放了大量的含鎘廢水,導致該地區的水稻普遍鎘含量超標,當地的居民在食用這種大米後,相繼出現了骨頭有針扎般的劇痛的症狀,這就是著名的四大公害病之一"痛痛病"。

"痛痛病"在30年代初爆發,但直到60年代研究人員才弄明白它的真正的元兇——鎘中毒。為了治理鎘汙染,當地政府進行了全面調查後確定1500多公頃為汙染地,開始大規模土壤修復計劃,為此耗費了33年的時間,花費了407億日元,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鎘大米"是指鎘含量超過食品安全標準的大米,各個國家的標準也有所不同,我國制定的大米中鎘含量的限量標準為每公斤0.2毫克,下面有我國食品鎘限量標準表。如果檢測的大米樣品中鎘含量超過這個限值,就可以稱為"鎘大米"了。

大家關心的是,含鎘的大米還能吃嗎?

含鎘的大米是否還能吃要看大米中鎘是否超標,還需要看鎘的攝入量。

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經過科學評估制定了人體對鎘的每月可耐受攝入量(PTMI)為每公斤體重25微克,也就是說,一位體重60公斤的人每月攝入鎘不超過1500微克(平均每天50微克)就是安全的。

授權聲明 | 原創不易,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撰文 | 馬博士健康團 蘆俊博碩士生

指導 | 馬冠生博士

馬冠生博士

·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系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 國家食物與營養諮詢委員會委員

· 中國營養學會副理事長

· 九三學社中央科普工作委員會委員

· 中國科協首席科學傳播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