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遂寧:4.07萬名農村學生吃上免費營養餐

10月26日中午時分,四川遂寧市大英縣回馬鎮小學的放學鈴聲準時響起。學生們按照年級分批排隊從教室“湧向”食堂,數個打飯窗口下,是一大盆香噴噴的米飯和兩大盆熱氣騰騰的杏鮑菇炒肉、溜長白菜、還有番茄蛋湯——這就是當天的“營養午餐”。

回馬鎮小學是當地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學校之一。2017年以前,學校主要以課間營養餐為主。2017年9月,該校新建的600餘平米的食堂投入使用,學校的營養餐改為營養午餐,伙食標準也在大英縣政府的補貼下由之前的4元提到5元。

“每天要用130斤肉,而且幾乎全是瘦肉。”該校副校長陳軍介紹,全校目前共有14個班710名學生,一週下來至少要買400斤豬肉、150斤雞胸肉,同時要保持至少“一葷一素一湯”的基本營養標準。

為保證學生“舌尖上的安全”,學校的米、面、油、肉等大宗物資購買,全部由大英縣教育和體育局實行統一招標、准入商家定點採購。不僅如此,學校還在食堂外的張貼欄上,公示出一週的菜譜,並對當天使用的全部菜品實行48小時留樣,做到所有菜品可追蹤源頭。同時,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食品安全領導小組,每天在食堂陪同學生就餐,對飯菜的食品安全和營養搭配進行監督,並提出合理的意見和建議。

回馬鎮小學的食堂共有兩層,因為疫情,學校按照低、中、高3個年級段進行錯峰就餐。就餐期間,學校還組織了5、6年級的學生擔任文明衛生監督員,負責維護學生就餐秩序和監督光盤行動。

“在學校吃午飯,菜品種類多味道好,我很喜歡。”彭茹亭是該校2年紀1班學生,她說,學校每道菜都很好吃。

2012年,四川啟動實施全省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地方試點工作,遂寧蓬溪縣和大英縣被納入全省57個縣(市、區)的試點縣。

遂寧市教育和體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各地實際情況,目前營養餐的供餐形式主要包括食堂供餐和配送供餐。食堂供餐按照衛生、營養、熱乎、可口的標準,制定供餐食譜;配送供餐為課間餐,餐點包括學生奶、雞蛋、麵包、火腿腸等。

據悉,營養改善計劃實施以來,遂寧高度重視學生營養改善和食品安全工作,堅持以改善學生營養狀況、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為宗旨,以食品安全和資金安全管理為重點,健全管理制度,細化工作措施,同時建立健全領導責任體系和機構、人員、經費保障等長效保障機制。

一份來自遂寧市教育和體育局的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以來,遂寧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撥付資金共計1.37億元,覆蓋學校102所,受益學生達4.07萬人。(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周洪雙、通訊員歐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