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得起 養得活 用得上---打造綜合醫院履行職業病防治功能的安徽模式

安徽省第二人民醫院(安徽省職業病防治院)


近年來,工業化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勞動者身心健康有害的各種職業因素日益突出。安徽既是資源大省,又是勞務輸出大省,職業病易發。安徽省第二人民醫院(安徽省職業病防治院)在實踐中探索出一條“建得起、養得活、用得上”的特色發展之路,創新性打造出一個綜合醫院履行職業病防治功能的安徽模式,深切回應了新時代對高水平職業病防治機構的社會呼喚。

依託三甲醫院資源 提高職業病診療水平

安徽省第二人民醫院始建於1951年,是安徽省衛生健康委直屬的三級甲等綜合醫院,掛設的省職業病防治院是安徽省內唯一集職業衛生、放射衛生、職業病防治、職業健康監護於一體的省級專業機構,也是全國唯一一所由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履行省級職業病防治院功能的專業機構。

2012年正式掛牌初期,醫院克服一系列困難,按照省級職業病防治院基本建設標準,投入300餘萬元將黃山路院區面積約600平方米的原四樓病房改建為職業衛生實驗室,並將部分房屋改造成辦公用房、現場檢測儀器室和檔案室;先後添置了1600餘萬元的實驗室檢驗設備和現場檢測儀器,購置了職業健康體檢車和職業衛生現場檢測專用車,以滿足基本業務需要。醫院投入2.3億元新建的一幢5.9萬平方米的安徽省職業病防治院綜合業務大樓今年年底竣工使用,設置7000平方米高水平職業衛生實驗室,將極大提升職業病防治的技術能力和服務水平。

事業因人而興,人才因事而聚。醫院現有職業病防治相關專業從業人員616人,目前有61名醫務人員取得了職業病診斷醫師資格,38名專家被聘為安徽省職業病診斷鑑定專家庫成員。掛靠成立安徽省職業安全健康協會,設置職業衛生科、放射衛生科(含職業衛生技術服務中心)、職業衛生實驗室、職業健康監護科(一科、二科)、職業病診斷諮詢中心和職業病防治質量管理科等7個預防科室。依託三甲綜合醫院學科資源,省職防院在學科構建、運行機制上探索並總結出“1+9”模式,即通過人員培訓、設備購置、流程再造、平戰結合等方式組建了以職業病科為“1”,呼吸內科、神經內科、耳鼻喉頭頸外科等其他9個臨床科室為“9”的職業病臨床學科體系,創新職業病防治一體化實踐。隨著職業病防治任務的需要,該院適時擴大職業病相關臨床醫技科室範圍和從業人員數量,形成“1+9+N”的開放發展模式。

作為省屬大型三級甲等綜合醫院,該院堅持將醫療服務與職業病防治同步發展,相互促進,相得益彰。一方面,職業病防治技術和工作方法促進循證醫學和臨床科研發展,增強職工法制和規範意識,臨床醫療擴大職業衛生技術應用價值,推進職業醫學發展;另一方面,職業病防治一體化實踐可以更好發揮技術支撐和技術服務職能,從源頭控制到發病救治提供多層次、多樣化服務。

完善內部管理與績效考核機制 激發職防人才擔當作為

績效考核是提高管理效能的關鍵因素。醫院嚴格執行省職業病防治院內部“三定”方案,改革薪酬結構,注重長期激勵,打破人員身份、編制界限,實行同崗同酬;建立健全分類別管理、常態化保障、精準化考核的人員調配及獎勵機制。將職業病防治人員主要分三類考核績效,將不產生直接業務收入的公衛類科室人員,如職業衛生科、職業病防治質量管理科等,納入醫院職能科室管理;將職業病區納入醫院臨床科室管理;將既承擔公共衛生職能又開展職業衛生技術服務的科室,如職業衛生技術服務中心、職業病防治實驗室、職業健康監護中心等,採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細化考核目標與分配指標,建立多元化的評價手段;對承擔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指令性任務的給予適當補貼,注重動態管理並與關鍵崗位管理責任季度考核掛鉤,使用經濟槓桿來有效促進管理效能的提高,形成“重績效、抓落實、促發展”的良好局面,保證了精準化績效考核有效落實。

醫院通過對職防人才隊伍績效考核的規範實施,堅持讓廣大職防從業人員的技術勞務價值得到體現,引導他們提高專業能力水平,形成靠知識、靠技術、靠勞動獲得陽光、合理、合法、體面、有尊嚴的報酬的價值理念。通過激勵機制,增加職防人才隊伍的責任感和榮譽感,激發進取精神和創新意識,使他們敬業、愛崗,形成自我激勵、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機制,促進職防工作績效的全面提升,確保全院各項工作有序健康開展。

立足崗位履職盡責 保障勞動者職業健康


職業衛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赴工廠進行噪音檢測


安徽省職防院2012年掛牌以來共完成17萬作業工人的職業健康檢查,10萬餘次職業人群生物標本檢測,5萬餘人次的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完成1.1萬例次職業病診斷諮詢,召開492例診斷會,出具職業病診斷證明書311份,開展了200餘家醫療機構輻射防護檢測評價和300餘家用人單位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評價工作。2017年以來,受民政部門委託,該院先後對1731名退役軍人進行放射性白內障的體檢及定殘工作,確診461人,確診率為26.6%,得到委託單位和受檢人員的高度肯定。

此外,該院圓滿完成職業病信息報告與管理項目、重點職業病監測與風險評估項目、醫療機構醫用輻射防護監測項目、職業性放射性疾病監測項目與職業健康風險評估項目、食品安全風險監測中放射性汙染監測項目等多項指令性任務;完成《安徽省職業病防治規劃(2016年~2020年)》草案編制、全省職業病防治項目情況統計指標及填報規範制訂和職業病防治法宣傳等指令性工作。

職業病科成為安徽省“十二五”省級臨床優先發展重點專科,主要收治的職業病類型有塵肺病、鉛中毒、工業性氟病、職業性傳染病(布魯氏菌病)等。職業性塵肺病和職業性噪聲聾的治療為醫院特色,開展肺灌洗及塵肺合併症、併發症綜合干預治療,採用高壓氧、耳顯微外科、耳神經外科、中耳植入、人工耳蝸植入等治療噪聲性耳聾。定期組織職業病診斷和疑難病例討論,技術處於省內領先水平。

職業衛生實驗室成為“十三五”省級重點培育專科,242項檢測通過CMA認證。職業衛生實驗室同時承擔臨床科研試驗功能,促進了臨床科研發展。實驗室先後開展了農民工塵肺病患者健康現狀及基本職業衛生服務需求的研究、塵肺病綜合治療研究、磁共振技術研究及甲狀腺素對輻射誘導大鼠神經細胞遷移障礙的防治作用等多項省級和廳級科研課題。

該院積極履行職業病診治、職業病監測、放射衛生監測、職業健康監護、突發事件衛生應急等功能和職責,近年來在職業衛生、放射衛生實驗室比對、化學中毒應急救援等全國競賽或考評中取得較好成績,在中國疾控中心輻射安全所組織的2016年度、2018年度放射衛生技術機構個人劑量監測能力考核中獲得優秀。

通過職業病防治一體化實踐,該院培養和造就了一批具有預防醫學理念和才能的臨床醫護隊伍,併成為安徽省全科醫學師資培訓基地、國家住院醫師規培基地以及安徽省唯一的國家執業醫師(公共衛生類)資格實踐技能考試基地,承擔安徽醫科大學、安徽理工大學預防醫學類碩士研究生帶教、本科生實習和安徽醫專預防醫學的教學任務。

多年來的辦院實踐,不僅加快了安徽省職業病防治能力和水平追趕國內先發地區的步伐,更在保障全省勞動者身心健康、維護合法權益上愈發務實,充分證明了綜合性醫院履行省職業病防治院功能是科學有效的。下一步,醫院將重點圍繞三方面加強建設。一是在人才梯隊建設上有突破,要吸納多學科和創新型人才;二是把握自身領域特徵,明確3年~5年的主攻方向,並逐年予以計劃實施,同時做好已經公佈的475種職業危害因素的檢測或明確檢測方法,把132種法定職業病的診斷治療做細做精;三是做好全省職業防治質量控制,建立全省職業衛生質量控制中心、全省放射衛生質量控制中心和全省職業健康檢查質量控制中心,真正把該院的科研和質控效應轉化為創新成果造福於民,推動省職業病防治院建立全國一流的職業病防治醫學中心。同時,該院以重大公共衛生服務職業病防治項目和職業病監測項目為抓手,積極協助行政部門做好塵肺病防治攻堅工作,推進核輻射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建設,建立健全職業衛生事故應急處置體系,著力保障勞動者職業健康。

堅持體制創新 彰顯公立醫院公益屬性

安徽省第二人民醫院推出綜合醫院履行職業病防治功能的安徽模式,是有其沉澱的。

據瞭解,安徽省第二人民醫院前身系合肥鐵路醫院,2004年移交省衛生行政部門管理。改制後15年的發展是該院內部改革和創新探索齊頭並進的不平凡歲月。醫院實現了整體規模、業務收入、人才團隊和學科建設等多方面的倍速躍升,服務能力顯著提升,人才培養實效明顯,科研教學快速進步,公益使命充分彰顯,綜合實力顯著提高。

近年來,醫院領導班子始終緊跟時代步伐,進一步完善現代醫院管理制度,以新視野、新思路、新方法拓寬發展路徑,真抓實幹,敢為人先,積極融入長三角衛生健康一體化戰略,對接國家知名學科團隊,致力於職業病患者的診療救治。

十幾年的改革發展凝練出“創業創新、精醫精心”的醫院精神,築牢了“立院為公、辦醫為民”的醫院初心和宗旨。醫院現已建成骨科、腫瘤科、神經內科、康復醫學科等7個省級重點學科,成為安徽省危重症孕產婦救治中心、安徽省危重症新生兒救治中心。醫院先後建設和培養了20多個院級以上重點學科,並與職業病相關專科對接,形成主幹學科與支撐學科相得益彰、重點學科與一般學科互相支持、傳統學科與新興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模式。通過對重點學科的培育與鑄造、學科間協作等多種方式,進一步整合醫療資源,形成發展特色,切實提高醫院知名度、美譽度,強化品牌傳播力度,不斷提升患者獲得感與職工幸福感。在發展中堅持公益性,對接區域內群眾的健康新需求,逐步構建起覆蓋婦幼、學生、職業人群、老年人的全生命週期的衛生健康服務新體系。此外,履行省職業病防治院功能可以更好彰顯醫院公立屬性,打造品牌,讓公立醫院公益性的旗幟高高飄揚。

安徽省第二人民醫院(省職業病防治院)開創綜合醫院履行省職業病防治院功能的安徽模式不失為職業衛生機構建制和職防工作的科學選擇。目前,安徽省職業病防治院堅持在既有工作的基礎上,探索向“職業人群全面健康管理”的職業衛生工作新模式轉變,將職業健康與安全、疾病防治、健康促進有機結合,實現“人人享有職業衛生保健”,切實維護勞動者身心健康,為健康中國貢獻力量。(記者 陳旭 通訊員 夏鵬程 王曉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