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拉底說何為愛情,婚姻,幸福

有一天,柏拉圖問蘇格拉底:“什麼是愛情?”

蘇格拉底微笑著說:“你去麥田裡摘一株最大最好的麥穗回來,在這過程當中,只允許摘一次,並且只能往前走,不能回頭。”柏拉圖按照蘇格拉底的話去做,很久才回來。


蘇格拉底問他摘到沒有?

柏拉圖搖搖頭說:“開始我覺得很容易,充滿信心地出去,但是最後空手而歸!”

蘇格拉底繼續問道:“什麼原因呢?”

柏拉圖嘆了口起氣說:“很難得看見一株不錯的,卻不知道是不是最好的,因為只可以摘一株,無奈只好放棄;於是,再往前走,看看有沒有更好的,可是我越往前走,越發覺不如以前見到的好,所以我沒有摘;當已經走到盡頭時,才發覺原來最大的最飽滿的麥穗早已錯過了,只好空手而歸咯!”

這個時候,蘇格拉底意味深長地說:“這就是‘愛情’。”

之後又有一天,柏拉圖問他的老師什麼是婚姻,他的老師就叫他先到樹林裡,砍下一棵全樹林最大最茂盛、最適合放在家作裝飾用的樹。其間同樣只能砍一次,以及同樣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頭。柏拉圖於是照著老師的說話做。這次,他帶了一棵普普通通,不是很茂盛,亦不算太差的樹回來。老師問他,怎麼帶這棵普普通通的樹回來,他說:“有了上一次經驗,當我走到大半路程還兩手空空時,看到這棵樹也不太差,便砍下來,免得錯過了後悔,最後又什麼也帶不出來。”老師說:“這就是婚姻!”


再有一天,柏拉圖問蘇格拉底:“什麼是幸福?”蘇格拉底就叫他到田園裡去摘一朵最美的花,其間同樣只能摘一次,而且同樣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頭,柏拉圖於是照著蘇格拉底的話去做了。這一次,他帶了一朵美麗的花回來了,蘇格拉底又問了他同樣的問題。這次柏拉圖是這麼回答的,他說我找到一朵很美的花,但是在繼續走的過程中發現有更美的花,我沒有動搖,也沒有後悔,堅持認為自己的花是最美的,事實證明花至少在我眼裡是最美的。蘇格拉底又說:“這就是幸福!”

人生就正如穿越麥田和樹林,只走一次,不能回頭。要找到屬於自己。最好的麥穗和大樹,你必須要有莫大的勇氣和相當的付出。柏拉圖認為:當心靈摒絕肉體而嚮往著真理的時候,這時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當靈魂被肉體的罪惡所感染時,人們追求真理的願望就不會得到滿足。當人類沒有對肉慾的強烈需求時,心境是平和的,肉慾是人性中獸性的表現,是每個生物體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謂的高等動物,是因為人的本性中,人性強於獸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

柏拉圖認為人們生前和死後都在最真實的觀念世界,在那裡,每個人都是男女合體的完整的人,到了這世界我們都分裂為二。所以人們總覺得若有所失,企圖找回自己的“另一半”。柏拉圖也用此解釋為什麼人們會有“戀情”。在他的理論中,沒有哪一半是比較重要的。所以,男女是平等的。而且,在觀念世界的你的原本的另一半就是你最完美的對象。他/她就在世界的某個角落,也正在尋找著你。

柏拉圖式的愛情,只是站在愛人的身邊,靜靜的付出,默默的守候,不奢望走近,也不祈求擁有,即便知道根本不會有結果,卻仍然執迷不悔,也就是這種不求回報的原因,註定了它悲劇的結局後,也只能是一條在遠處守候的平行線,只留下回憶中,美好的片段,當作永恆!

之後,就產生了柏拉圖式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