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明星”----丘為

如果要給唐朝時期的詩人們排個“長壽榜”,你首先想到的是哪位詩人?我想大家一定會首先想到我們都很熟悉的那位寫過《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和《回鄉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的老宰相賀知章吧!賀知章大約公元744年出生,大約公元659年去世,享年86虛歲,可以說,這個年齡放在我們現代都算得上高壽呢!可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位“長壽明星”,比我們的老宰相賀知章還要多活了10個年頭呢,也就是說具有96歲的高齡,差點成為“百歲老人”!這個神秘的人是誰呢?他的名字叫做“丘為”,一個初唐生、盛唐長、中唐卒的“世紀老人”。他又有怎樣的故事和經歷呢?我們一起來看。

【孝順繼母的故事】

《唐才子傳》、《新唐書·卷066·志第五十·藝文志四》等都有記載:“事繼母孝,有靈芝生堂下。累官太子右庶子,時年八十餘,母猶無恙,給俸祿之半。”。意思是丘為十分孝順,為官多年,他將俸祿的一半都給了繼母,正是因為丘為的孝心感動了天地,他家裡廳堂的臺階上才長出了珍貴的靈芝。


【王維、劉長卿的唱和友人】

據說丘為與王維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丘為落第,王維送他一首《送丘為落第歸江東》來表達對友人落第的同情和對人才的愛惜:“憐君不得意,況復柳條春。為客黃金盡,還家白髮新。五湖三畝宅,萬里一歸人。知你不能薦,羞為獻納臣。”。丘為的另一位好友劉長卿,也曾寫過一首《送丘為赴上都》:“帝鄉何處是,歧路空垂泣。楚思愁暮多,川程帶潮急。潮歸人不歸,獨向空塘立。”這首詩寫的是丘為80歲辭官還鄉侍奉繼母,可謂情真意切。


【長壽明星】

丘為大約生於公元702,卒於大約公元797年,算起來有96虛歲的高齡。可以說,丘為生於初唐,歷經盛唐,卒於中唐,是唐代詩壇享壽最高的一位詩人,比“富貴壽考”的賀知章86歲高壽還要多10個年頭,這歲數就算拿到今天來說,仍然稱得上高壽了。

年輕的丘為屢試不第,至公元743年,42歲的丘為才得以進士及第。但也正是因為他的高壽,丘為晚年經歷了曲終人散的落寞,好友王維(約701-約761)和劉長卿(約726-約786)都先他而去。


【山水田園詩人】

丘為多寫山水田園詩,絕大多數已經遺失,留傳下來十幾首卻多是精品。《尋西山隱者不遇》“草色新雨中,松聲晚窗裡。”,就充滿春天的氣息;《題農父廬舍》“春風何時至?已綠湖上山。” 工於煉字,王安石《泊船瓜洲》之“春風又綠江南岸”蓋脫胎於此。當然,他也有抒懷之作,《左掖梨花》“冷豔全欺雪,餘香乍入衣。”堪稱佳句。

關於《左掖梨花》賽詩的小故事


據說1300多年前暮春的一天,唐朝皇宮大明宮門下省庭院中的梨花盛開,王維、皇甫冉、丘為三位詩人剛辦完公務,見眼前梨花盛開,幾人便詩興大發,當即決定以《左掖梨花》為題,即興吟詩,輸者付酒錢。王維吟道:“閒灑階邊草,輕隨箔外風。黃鶯弄不足,銜入未央宮。”。皇甫冉吟道:“巧解迎人笑,偏能亂蝶飛。春風時入戶,幾片落朝衣。”丘為接著也吟道:“冷豔全欺雪,餘香乍入衣。春風且莫定,吹向玉階飛。”。丘為的詩一完成,皇甫冉情不自禁地稱讚道:“丘老此詩,真得梨花之神,高出我輩之上。”。王維呢,自然也甘拜下風!那麼,究竟丘為的詩好在哪裡?而王維和皇甫冉又是輸在了哪裡呢?

丘為勝出,全在於四個字“神形兼備”:第一句:“冷豔全欺雪”,詩人將梨花比喻成“雪”,並以“冷豔”形容,讓人頓時腦補出一個“冰美人”的形象。一個“冷”字,寫出了梨花的冰肌玉骨,更透出一股清高之氣;一個“豔”字,突出了梨花的晶瑩潔白,豔麗脫俗;一個“欺”字,則突出了梨花似雪更勝雪的特點。所以句中的“雪”既是比喻,更是襯托,襯托出了梨花超凡脫俗的美。第二句:“餘香乍入衣”,這句是承接第一句,如果說上一句從視覺上讓人感覺梨花“孤高”的話,那麼第二句可以說是改變了觀察的角度,轉而從嗅覺描繪梨花,微風過處,梨花的清香驀地飄進衣巾,彷彿花香亦有情。三、四句:“春風且莫定,吹向玉階飛。”,梨花芬芳多情,因此詩人要寄語春風,莫讓梨花自開自落、悄無聲息,請把它吹向皇宮的玉階去。詩人以梨花自喻,用“春風”來喻君主,表達了希望賢明的君主能看到“梨花”的優點,從而實現報效國家的理想。

就好像我們寫作文一樣,要描寫一個事物,就一定要抓住事物的多個特點來描寫。丘為的這首《左掖梨花》正是它抓住了梨花的色、香、姿等特徵,表現了梨花的內在品質和外在美,做到了“神形具備”。這是丘為這首詩成功的原因。而對比來看,王維和皇甫冉的兩首詩,雖然寫的也很不錯,但描寫的對象特徵不明確,如果不看詩題,我們說成是詠杏花、詠桃花,也沒有什麼不妥。所以,王維和皇甫冉輸的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