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女孩參加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大會,顏值超高

近日,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大會在上海舉行,與此同時,大會主辦方還邀請了許多青年科學家參加,而他們的年齡,大多數集中在15-18歲左右。其中最年輕的一位青年科學家是年僅15歲的談方琳同學,只見她雙手托腮,神情專注地聆聽著會議要點,看起來就跟認真上課的學生無異。

雖然談方琳看起來年紀尚小,但是年紀輕輕的她已經在數學界取得了不菲的成就。此次她為我們帶來的研究成果是“斐波拉契數列與貝祖數的估計”,並詳細地列出了具體研究過程與方法。據悉,談方琳的這一研究結果成功地解決了“貝祖數的最佳上界和下界的估計問題”,這對於任何一個同齡人來說,都是難以企及的非凡成就。

更令人感到吃驚的是,談方琳已經算是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大會的“常客”了,早在去年,她就受邀參加過此次大會,並和許多學術大咖進行了溝通交流。這次談方琳經過一年的洗禮之後再次得以入選,無疑變得更加從容自信。在大會上,談方琳能夠用英語和諾貝爾得主談吐自如,不見絲毫膽怯,讓人感到欽佩不已。

當然,學霸的煉成並非一蹴而就,談方琳之所以能夠在大會上嶄露頭角,自然離不開良好的家庭教育。正如大家所猜測的那樣,談方琳的父母都是教師出身,因家庭學術氛圍濃厚的緣故,談方琳小小年紀對數學十分感興趣。升入高中之後,儘管學業變得更加繁重,但是談方琳依然沒有放棄對數學的研究。也正是因為談方琳的堅持不懈,才使得她有了今日的傲人成果。

不過與大家想象中有些出入的是,談方琳學習的秘訣在於興趣使然,雖然她從不補課,也從不刷題,但是卻依舊能夠遙遙領先。由此可見,興趣的確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那麼,家長應該怎麼做,才能夠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呢?

1. 不要太功利

想必很多家長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都會給予其豐厚的物質獎勵。雖然能夠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但是這種將學習成果和物質相掛鉤的方式卻不利於孩子在學術方面上的長遠發展。長此以往,孩子可能會漸漸地忘記學習的初心,在學習的時候也會變得缺乏主動性。

2. 不扼殺孩子的好奇心

每個人在孩提時代,總是對新鮮的事物感到好奇不已,並且還會對其產生探索的慾望。在這個時候,家長們不必覺得孩子這是在“不務正業”,而是應該嘗試引導孩子的好奇心,並學會與孩子共同發現問題、探討問題,最後解決問題。

3. 不盲目攀比

家長們首先應該明白的是,每個孩子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珍寶,因此當孩子的學校成效不如人意時,不要拿孩子去和同齡人進行攀比,因為這麼做不但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而且也會降低孩子的學習慾望。所以,當孩子遇到“瓶頸期”的時候,家長們應該鼓勵他們重整旗鼓、堅持探索。

當然,想要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光知道“方法論”可遠遠不夠。唯有落實到行動上來,孩子才能夠感受到學習的魅力所在。而家長和老師所要做的,就是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他避開外界的喧囂,最終迴歸到學習的本真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