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提示】路邊的野蘑菇,你不要採→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

春色滿園關不住

郊遊踏青好去處,看這裡,看這裡

誒,那朵蘑菇好好看,也一定很好吃吧

不錯,野生蘑菇味道鮮美

宋代詩人楊萬里曾讚歎

“響如鵝掌味如蜜,滑似蒪絲無點澀。

傘不如笠釘勝笠,香留齒牙麝莫及。”

然而,

每年因誤食野生毒蘑菇而中毒的悲劇

時有發生

誤區一

×色彩鮮豔的蘑菇有毒,

色彩不新鮮的無毒

從色彩判斷蘑菇是否有毒無科學依據,部分色彩不豔、長相不好看的野生蘑菇也有毒,如灰色的灰花紋鵝膏、擬灰花紋鵝膏和白色的致命鵝膏就為劇毒種類。

致命鵝膏(劇毒)

灰花紋鵝膏(劇毒)

誤區二

×與銀器、大蒜、生薑等同煮

會變黑的種類有毒

這種說法也是毫無科學依據,因為毒蘑菇和銀器、大蒜、生薑等接觸不會產生反應。

誤區三

×掰開蘑菇有乳汁或變色的有毒

這種說法也是無科學依據的,比如松乳菇、紅汁乳菇掰開後會流出乳汁,但卻是美味的食用菌,一些可食用的牛肝菌斷面會變成藍色,也是可食的。

松乳菇可食用

牛肝菌可食用

誤區四

×生蛆或生蟲的蘑菇無毒

很多劇毒蘑菇成熟後也會生蛆或生蟲。因此這種說法也是毫無科學依據的。豹斑毒傘卻常常被蛞蝓攝食,不少有毒種類可以生蛆。

豹斑毒傘(劇毒)

我國已知可食用的蘑菇有1000多種

毒蘑菇有400多種

其中含劇毒

可對人有致死危險的蘑菇有40多種。

黃浦區市場監管局提醒您:

不隨意採食野生蘑菇

目前尚無簡易科學的方法

鑑別野生蘑菇是否有毒

所以個人不要採食

對於售賣的野生蘑菇,也不能放鬆警惕

特別是沒吃過或不認識的野生蘑菇

更不要輕易食用

出現中毒症狀立即就醫

不同種類的毒蘑菇所含毒素不同

引起的中毒症狀也不同

最短可以在10分鐘、最長6小時後發病

一旦食用野生蘑菇後出現

頭昏、噁心、嘔吐、腹痛、腹瀉、

煩躁不安、幻覺等中毒症狀

要立即催吐,並立即送醫

生產經營者做到“三不”

生產經營者在加工、售賣野生蘑菇時

應做到

不採摘、不加工、不經營不認識的蘑菇

要確保

所加工、經營的蘑菇中未混入有毒蘑菇

以避免承擔相應的經濟與法律責任。

綜合整理自微信公眾號“南豐疾控”(ID:nfxcdc)、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站、圖片來源於百度百科等

黃浦市場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