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原碑,視覺盛宴——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

趙孟頫評價:“字畫神逸,墨跡飛動。”說的是王獻之的《洛神賦十三行》。

董其昌則評價:“每以大令《十三行洛神賦》宗極耳。”

《洛神賦》三國魏曹植撰。小楷《洛神賦十三行》為王獻之所書。初始時,該作品書於麻箋上;流傳至唐代,書跡已殘缺。宋元時有兩個版本:一為晉麻箋,僅存中間十三行;後南宋賈似道得九行,再得四行。現兩種墨跡皆已失傳。

該碑於明萬曆年間被人於杭州賈似道半閒堂舊址發現。當時,該碑完好,字大、清晰、精美。因其刻於水蒼色石上,猶如碧玉,故稱“玉版十三行”。

清康熙年間,被人收入內府;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後流落民間。1982年,北京市文物商店從私人手中收購,後轉至首都博物館收藏。

“玉版十三行”節選

“玉版十三行”字體大小不一,字距、行距自然得體;結體疏朗,虛實結合,格局寬綽大氣,神采外露;筆畫均稱、舒展,橫豎撇捺飄逸流暢,遒勁有力,神采飛揚,為傳世“小楷之極則”。

清楊賓《鐵函齋書號》認為“字之秀勁園潤,行世小楷無出其右”。

清人蔣和評價“《玉版十三行》章法之妙,其行間空白處,俱覺有味。無一點塵俗之氣,不受一點束縛”。

下面,來欣賞原碑風采,享受一場視覺盛宴:

單字細節

單字細節

單字細節

單字細節

單字細節

後附碑、拓對照圖(高清)

後附碑、拓對照圖(高清)

後附碑、拓對照圖(高清)

後附碑、拓對照圖(高清)

後附碑、拓對照圖(高清)

碑、拓對照圖

“玉版十三行”釋文

晉中(書令)王獻之書。......嬉。左倚採(旄),右蔭桂旗。壤皓腕於神滸兮,採湍瀨之玄芝。餘(情)悅其淑美兮,心(振)蕩而不怡。無良(媒)以接歡兮,託微波而通辭。願誠素之先達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習禮而明詩。抗瓊珶以和予兮,指潛淵而為期。(執)拳拳之款實(兮),(懼)斯靈之我(欺)。感交甫之棄言兮,悵猶豫而狐疑。收和顏而靜志兮,申禮(防)以自持。於是洛靈感焉,徙倚彷徨,神光離合,乍陰乍陽。竦輕軀(以)鶴立,若將飛[飛]而未翔。踐椒塗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長吟以永慕兮,聲哀厲而彌長。爾乃眾靈雜遢,命儔嘯侶,(或)戲清流,或翔神渚,或採明珠,或拾翠羽。從南湘之(二)妃,攜漢濱之遊女。嘆匏瓜之(無)匹兮,詠牽牛之獨處。揚(輕)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佇。(休)迅(飛)......(括號內為缺字或殘字,方括號內為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