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一座千年的網紅之城

半坡博物館

歷史深厚的十三朝古都 西安 ,大小博物館有200多家,除了 陝西 歷史博物館,還有一些小眾博物館也值得一看, 陝西 省共有國家一級博物館9座,其中 西安 獨佔其六,分別為 陝西 歷史博物館、秦始皇帝陵博物館、 西安 碑林博物館、 西安 博物院 、 西安 半坡博物館、 西安 大唐西市博物館。半坡博物館便是其中之一,源於半坡遺址,位於城中村半坡村北, 黃河 流域一座比較完整的遺址,現存面積約5萬平方米,分為居住區、製陶區和墓葬區。可以去感受一下原始人的生活起居。

6000年前這裡是一座母系氏族的原始村落,男女白天在各自氏族工作,晚上男方去女方家裡過夜,直到生了孩子就要離開,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女權領導社會、死後與同性合葬。[ 館 · 出土文物陳列館 ]出土文物陳列由第一展室和第二展室組成,兩個陳列室陳列的是從遺址中發掘出來的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

主要展出半坡遺址和姜寨遺址出土的原始先民使用過的生產工具、生活用具和藝術品等,可分為石器類、骨器類和陶器類。

第一二展廳中間,設置了一處碩大的半圓形的區域,還原展示了半坡原始人生活的場景。

半坡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便是人面魚紋盆,人面魚紋盆盆高16.5釐米,口徑39.5釐米,在陶盆內壁,繪有對稱的兩個人面和兩條魚紋,出土地點在半坡遺址居住區內,關於其上人面魚紋的含義,以及人面魚紋盆的用途,至今無從直銷,因為人面魚紋的獨特和神秘,使其成為最具藝術價值的彩陶紋飾。

小口尖底瓶是半坡文化最具典型意義的器物,在 西安 半坡遺址的發掘中有較多的發現,關於其用途,也是莫衷一是。

從半坡遺址中看到的大量絢麗多彩的陶器,繪畫圖案古樸、簡練,有象生圖案、幾何圖案,這些圖案很多都是對稱繪製,體現了其對彩陶文化的審美。

指甲紋紅陶壺&鳥魚紋彩陶葫蘆瓶

[ 廳 · 半坡遺址大廳 ]從陳列館出來,便是遺址大廳,半坡遺趾四個大字是當年郭沫若題寫的,但是為什麼用腳趾的趾,而不是遺址的址,無人知曉。

房屋建築早期是半穴式,即一半在地下,以坑壁為牆露出地面的一半蓋上了屋頂,這種房屋既低矮又潮溼。

從遺址中還有一條長300多米、深約5米、寬約6米的大鴻溝;這是護衛村落、不受外來部落的侵犯,防止野獸突然襲擊的防禦工事。

到了原始社會晚期,才在地面砌牆,並用木柱支撐屋頂,這種直立的牆體及帶有傾斜的屋面,已形成了後來 中國 傳統房屋建築的基本模式,這在當時可算是了不起的舉措。

遺址中還能見到公共的墓地,有的墓地上放著甕罐,甕罐上邊蓋著陶盆,陶盆中間鑽有一小孔,人死後屍骨放在甕罐中,小孔的作用是讓死者的靈魂進出方便。[ 園 · 研學體驗 ]半坡遺址廳的後面,裡面種植了眾多的牡丹,也是一個研學體驗園,有專門的老師指導大家體驗原始人的生活方式, 比如 鑽木取火、給石器鑽孔等等。

美食:大秦小宴

參觀完半坡博物館,驅車前往 臨潼 區,尋找感受秦文化,中午打卡兵馬俑景區附近的大秦小宴,主打秦文化主題宴。據說王翦父子輔助秦王殲滅六國,得以重用,常於宮中被賜共賞美食,二人蒙受皇恩,將美食取名為大秦小宴。

身著秦服,鼓琴鳴瑟,在古典的宴會廳裡,品嚐具有先秦特色的美食。

主題宴可以選擇分餐,和先秦時的飲食方式一樣,大家面面而坐,餐具也頗具秦風,餐前的米酒特別好喝, 臨潼 特產石榴,還可以吃到石子饃等等。

王翦魚炙、廉頗肉圓、鎬京和羹、秦宮棗糕、 蓬萊 金瓜……主題宴會的每一道菜,更有一個故事,每道菜適用前,便會有身穿秦服的服務員講解其背後的故事。

用餐完畢,可以在餐單上蓋上“受命於天、既壽 永昌 ”的玉璽紅印,帶回留作紀念,滿滿的儀式感。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在十三朝古都 西安 ,如果尋找秦文化的痕跡,秦始皇兵馬俑是不能錯過的打卡點,兵馬俑位於 西安 臨潼 區,差不多是離 西安 市區最遠的一個景區了,從 西安 火車站有直達車可以前往。

戰國時期,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後以 咸陽 為都,把秦始皇帝陵選在了青翠的 臨潼 驪山,動用了72萬民工歷時近39年才修建完成,面積達56多平方公里,此地背山望水,兩側 藍田 出古玉, 潼關 產黃金,可謂頭枕山,腳蹬川,祖祖輩輩做高官;一手抓金,一手抓玉,金玉良緣,始皇貪其美名而葬之。西安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包括兵馬俑博物館和秦始皇陵兩大景區,兩景區間距離 1.5 公里,一張門票包含兩個景區參觀費用和期間往返的旅遊車。

因為每天參觀兵馬俑的人實在太多了,所以後來 新建 了這個新入口,檢票進去後可以步行或者乘坐景交電動車,前往老的門口。

走過一片綠化公園,才來到原來的正門,這裡是拍攝合影的絕佳地。坊間說兵馬俑博物館有一副對聯:“翻身不忘GCD,致富全靠秦始皇”,橫批是:“感謝老楊。“因為當初是一位姓楊的農民打井時發現了兵馬俑。

整個博物館目前發掘有四個坑和銅車馬陳列室,其中第四個坑沒有兵馬俑就被回填了,一說四號坑是其他坑的兵馬俑集中生產車間,另一說是爛尾了。

1978年 巴黎 市市長希拉剋在參觀完秦俑一號坑後感慨道:“世界第八大奇蹟”,據不完全統計,每年有幾百萬外國人參觀秦始皇陵兵馬俑,累加起來手拉手幾乎可以繞萬里長城一圈了,據說有一位 德國 留學生cosplay成兵馬俑,跳進坑道,愣是沒被工作人員發現。

一號坑是最早挖掘,展出面積最大的一號俑坑,走進大廳,眼前豁然開朗,高大威猛、神情嚴肅的兵馬俑盡收眼底,大廳入口是最佳的觀賞位置,但是現在是不允許入坑參觀的,所以比較遺憾的是不能近距離觀察這些栩栩如生的兵馬俑。

一號俑坑的軍陣由前鋒、主體、側翼、後衛組成,全體發掘可出土兵馬俑6000餘件,每一件都是按真人真馬大小製成,武士俑身穿鎧甲或戰袍,威風凜凜,戰馬似昂首嘶鳴,攢蹄欲馳。

兵馬俑以獨特的工藝和壯觀的陣容,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目前出土8000多尊兵馬俑,千人千貌無一重複;平均身高在180釐米左右,採用泥條盤製法手工製作完成;秦時就實行了物勒工名的制度。

每一尊兵馬俑其實都是帶有彩繪的,據說在兵馬俑的顏色中,有一種神秘的顏料叫漢紫,是人類最早應用的兩大純人工合成色彩之一(另外一個是同一時期 埃及 人發明的 埃及 藍)。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俑坑的後半部分是兵馬俑的修復場所,兵馬俑博物館實行邊展出邊修復,工作日仍能看到工作人員在挖掘修復。

在這裡可以近距離觀察到,剛剛修復的兵馬俑。

一排排破損的陶俑、陶馬正靜靜等待著工作人員為他們重塑往日的風采。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博物館二號大廳,是秦始皇的特種兵大軍——騎兵陣營,整齊排列的騎兵陣四匹馬一排,騎兵站在馬的左前方,身姿挺拔,威風凜凜,佈陣更為複雜,兵種更為齊全,是3個坑中最為壯觀的軍陣。

兵馬俑博物館“鎮館之寶”是這座跪射俑,衣紋、髮絲清晰可見,是保存最完整的、惟一一尊未經人工修復的,跪射俑何以能保存得如此完整,據說得益於它的低姿態,在坍塌中被幸運的保留下來。

三號坑面積最小,由南北廂房和車馬房組成,車馬房中有一輛駟馬戰車及四件兵馬俑,三號坑共可出土兵馬俑68個。

從內部佈局看為一二號坑的指揮部,是三個坑中唯一一個沒有被大火焚燒過的,所以出土時陶俑身上的彩繪殘存較多,顏色比較鮮豔,合理還出土了高階官員配備的青銅劍,鋒利無比。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 秦始皇帝陵文物陳列館 ]博物館中陳列最出名的是青銅車馬,被稱為青銅之冠,可以說是世界上最貴的車了。

展廳內有兩輛銅車馬一小一大,小的是一輛開道車,大的則是車主乘坐的車,又叫轀輬車。一號車是真品,二號車是根據史料文物還原的a貨。


每輛車前有四匹馬,中間兩匹叫服馬,外面兩匹叫驂馬,右驂馬的頭頂上均豎有一個瓔珞,古代天子乘輿馬頭上的裝飾物,是地位和權力的象徵。

銅車馬是按照秦始皇帝御用車隊中的“五時副車”形狀仿造的,象徵著秦始皇帝鑾駕的一部分,長度尺寸為真實車馬的二分之一,人、馬、車全部用青銅仿製,並配有大量的金銀飾件。

出了景區有兵馬俑秦學堂,可以親手體驗一把兵馬俑的製作,當然基本是採用現代的簡易工藝,一開始會有工作人員,對兵馬俑有幾個完整的講解,至少對兵馬俑有一個更深入的認識。

製作兵馬俑敲泥、取泥、揉泥、按壓、脫模、精修、成品的步驟,是小朋友最喜歡的體驗項目!

製作的兵馬俑是不需要燒製的,風乾幾分鐘後,就可以成型帶回家留作紀念。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在秦皇大劇院裡,可以欣賞到《秦俑情》的大型歌舞劇演出,更直觀生動的欣賞到關於兵馬俑的故事。


最新升級版的《秦俑情》跟隨一個復活的秦俑,穿越時空,重新領略浩瀚歲月中的那些動人心魄的歷史故事和情感。

華清宮

臨潼 華清宮唐宮燈會,有著不同於城牆燈會的魅力,與星空對話,與驪山共舞,唐宮燈會因地制宜,更多的展示著盛唐宮廷文化和愛情文化,夜間登臨驪山,31個大型動態燈組依託驪山而布,讓人在目不暇接。

科技技術和傳統花燈的完美融合,給唐宮燈會帶來了很多亮點,夢幻燈光秀、無人機燈光秀等活動全方位、多角度、重現盛世繁華。

踏入望京門,撲面而來的便是依水而建的“盛世唐宮”,“吉象如意”大型動態主燈組,通過吉象、游龍、帝妃等形象,讓遊客夢迴唐朝盛世,感受吉祥如意之祈願。

大唐雅音、一見傾心、吾心依就、緣定鵲橋、貴妃出浴等多組燈組,打造出盛世唐宮的恢弘氣勢,展示盛唐時期的繁 榮昌 盛。

荷塘月色、走馬擊鞠、祈福盟誓、比翼雙飛、出水芙蓉、驪宮輝映、聖遊唐宮、貴妃醉酒等大型燈組,展現李楊兩人的千年絕戀,以及盛唐時期的經濟繁榮、國力強盛、民族自信。

梨園文化為主題,設計以梨園仙宴、瑞鼠賀歲、梨園鬧春、樂坊百戲、仙樂飄飄等大型動態燈組,利用傳統燈組展示梨園深厚文化,傳播 中國 戲曲藝術的文化魅力。

皇家薈燈區懸掛了各色花燈,上面展示著文景之治、貞觀之治等不同皇帝執政的高光時刻。

逛燈會,猜燈謎,絕對是年俗首選。一則又一則有意思的謎面,親自去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彩燈璀璨,照亮心間,與大家歡聲笑語中,體會過年的無限美妙。

燈會自然少不了孩子們的卡通樂園,仿真動態恐龍、人形大象、人形恐龍等,展示出色彩斑斕的童趣世界,特別是人形大象及恐龍的出現,定會吸引小朋友駐足。

城樓戲臺上,“秦腔”高亢有力的吟唱著。

西安 事變文化區具有深刻的紅色歷史教育意義,家長與孩子在遊玩中寓教於樂。通過“ 西安 事變”歷史題材的燈光投影秀、光雕、燈組等方式,緬懷先烈的豐功偉績,表達對愛國志士的致敬。

龍騰驪山, 中國 最高最大山體巨龍燈組,宛如一條祥龍在驪山乘風騰飛景象。

無人機夢幻燈光秀表演無人機組成星空、比翼鳥、華清宮等多種舞動造型,以情滿驪山、唐宮夜宴、新春狂歡等關鍵詞,打造一場精彩的空中光影秀,與璀璨星空共同舞動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