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教育問題我們不能完全化解

教育一直以來都是人們最關心的問題,畢竟它牽涉著每個家庭、每個孩子的未來。所以,我們為教育的進步而欣喜,為教育的問題而煩惱。教育的出發點均是建立在“教育”的基礎之上,就教育論教育並不能完全化解教育問題。

本質原因:教育本身並非沒有問題

教育規劃綱要中就提到教育觀念陳舊,教育內容方法落後。

地域之間不均衡,學校之間不均衡。這麼多年來我們的重點學校問題始終存在。當然,從我國教育發展歷史上看,重點學校制度起過積極的作用,當時全社會亟需人才,重點學校的建設極大地滿足了當時的需求。然而隨著教育發展,重點學校的負面效果也顯現出來。學校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成了教育中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對職業教育的重視度不夠。

長期以來我們從官方的教育投入到民間學校選擇上都把職業教育看做低人一等。伴隨高等教育擴招,普通高中也得到擴張,職業教育開始滑坡,一直到2005 年全國開了職業教育工作會議,才對職業教育重新重視起來。這造成了目前社會上應用型人才極度缺乏。從教育觀點上看,很多學生動手能力很強,他們也不一定喜歡理論的東西,但是現在家長還是更願意學生就讀普通高中、普通大學。我們教育觀念不夠合理。

教育的本質是什麼?教育的本質是傳承文化,培養人才。

目前在我國的教育中,教育的工具性太強了。教育成了一種工具,是家長為孩子追求幸福的工具,是學校追求名譽的工具等等,沒有把人看做第一位。教育當然不能脫離政治和經濟,要為政治經濟服務,但只有人得到發展了,才能更好地為政治經濟服務。

教育的矛盾是社會問題的反映

家長和學生也有很多傳統觀念。比如“學而優則仕”,覺得書讀得好就該當公務員(課程),就該當白領,中國沒有國外“學而優則工”或“學而優則農”的想法,這也是社會觀念和社會心理的問題。

最後要強調的是中國的攀比文化。

中國是人情社會,別人家孩子考上清華北大,自己孩子考上地方院校,家長和孩子都覺得沒有面子。這種文化和心態產生了教育的競爭,你讓孩子學奧數我也要讓孩子學,而不管孩子的能力或者興趣。這種攀比表現在所謂“不要輸在起跑線上”。這種比較不僅存在於個人,甚至上升到一個地區。

對學校評價制度也以升學率高低來評價,一所學校升學率高,就表明這所學校質量優秀,由此也可以看到我們對於教育本質認識的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