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全國才明白,餛飩雲吞抄手肉燕清湯原來是一回事,漲見識了

中國地大物博,外出旅行去的地方多了,就會發現很多有趣的事。比如,人人愛吃的餛飩,在北方和江浙一帶,就叫餛飩;而到了四川、重慶,餛飩就變抄手了;到了廣東廣西,餛飩就叫雲吞啦!到了福建,餛飩叫扁食,也叫肉燕。有意思吧!所以說啊,旅行的過程,也是一個漲見識的過程呢!

現在,讓我們去看看餛飩在我國不同的省份都叫什麼,它們具體有什麼區別吧!

東三省、津京冀、江浙滬:餛飩就叫餛飩,有大小之分

餛飩是一種北方小吃,麵皮裡包肉餡兒,放在高湯裡煮熟加作料後食用。在北方,統稱為餛飩。

在北京、天津,餛飩通常指的是小餛飩,一般都是純肉餡的,是大眾食品,早餐時來碗餛飩,在裡邊甩個雞蛋,撒上蔥花和香菜,嗬,那叫一個香!

混合餡兒的餛飩是大餛飩,裡邊放肉也放菜,個頭要大一些。我在哈爾濱吃的東北大餛飩,就是混合餡兒的,個大!好吃!

最好吃的大餡兒餛飩在上海。很早以前,我第一次去上海,在一家小吃店吃了一次大餡兒的薺菜餛飩, 被驚豔到了。印象裡上海菜都很小份,所以,理所當然地認為上海餛飩也是小的。沒想到,端上來後,給了我一個大大的驚喜,原來,上海的薺菜餛飩這麼大餡兒啊!模樣方方正正的,快趕上北方餃子的個頭了!

後來發現,上海也有小餛飩,高湯細皮,餡兒有點小,主要是喝湯,和北京、天津的餛飩有點像。

據說,在上海夜市的餛飩攤兒裡,最好吃的餛飩是耳光餛飩,謝霆鋒、韓紅、黃曉明等一眾明星都曾到那裡吃過餛飩。胡歌還發微博認證那裡的餛飩是“上海最好次滴餛飩”呢。

四川、重慶:餛飩叫抄手,要澆紅油吃

我第一次在四川成都吃抄手時,被嚇了一跳。當時,我對老闆說,來碗餛飩。老闆說,好勒!端上來的卻是抄手,個頭大到跟蒸餃一樣!一碗只裝了兩隻,皮有點厚,裡邊的肉餡兒也很大。重點是,沒有湯!長方形的抄手上,澆的是紅油!我當時就愣住了,這和北方餃子的吃法有一拼了!可是,吃餃子要蘸醋的,怎麼會澆紅油!

這是餛飩? 我問。

老闆說,是啊!你們北方人叫餛飩,我們這裡叫抄手!放心吃吧,不辣的。

我一口咬下去,天!這還叫不辣?那辣的又該是什麼樣的啊?

從此,再到四川和重慶旅行時,對店老闆所說的“這菜不辣”,再也不敢相信!吃了多少回,四川和重慶就沒有不辣的菜!火鍋就不提了,就連抄手你如果不說不要紅油,都辣的要死!

廣東、廣西:餛飩叫雲吞,能和麵一起吃

在廣東和廣西,餛飩叫雲吞,樣子和北方的餛飩差不多,但裡邊的餡兒要大一些,就像一個肉丸,有的還會放蝦仁或蟹粉,皮很薄。

不明白的地方是,廣東人為什麼要把餛飩放到面裡一起吃,美其曰:雲吞麵。

第一次在廣州吃雲吞麵的時候,感覺好奇怪!在北方,餛飩就是餛飩,面就是面,一般沒人放在一起吃。這可能就是所謂的南北差異吧!

得,入鄉隨俗,既然到了廣州,那就餛飩和麵一起吃吧!夾起雲吞麵裡的雲吞嚐了一口,嘿,還真好吃!雲吞裡包著的是一個完整的大蝦仁!

從此,愛上餛飩麵。

福建:餛飩叫扁食,也叫肉燕,不同的是肉燕的皮是用肉做的

福建的扁食和肉燕,其實就是餛飩,只不過用料不同而已。

很早以前,在我還不知道肉燕為何物的時候,一個福建的朋友說,我請你吃肉燕。我很開心,以為是什麼稀罕物。沒想到,端上來一看,就是我們常吃的餛飩!

朋友一本正經地說,這不是餛飩,是肉燕!它的皮兒是用木槌將瘦豬肉敲碎了拌上地瓜粉做的,和餛飩不一樣,不信,你嚐嚐!

我咬了一口,嘿,還真不一樣!肉燕的皮兒咬上去感覺是脆脆的,更筋道!

這不就是肉包肉嘛?!我說。

對呀!就是肉包肉啊!但這也是一門技術嘞!要不你用肉包一下肉試試!我朋友說。

哈哈!還是免了吧,不敢造次!我笑著說,人家老師傅練了幾十年的手藝,俺就站在一旁,畢恭畢敬地欣賞這門千錘百煉的手藝就可以了。

新疆:曲曲

去新疆烏魯木齊旅行時,在一家飯店曾看到過一種介乎於餛飩和餃子的小吃,當地人叫曲曲。

這曲曲比餃子小,比餛飩大,也是用麵皮包餡兒後,煮著吃的。但餡兒是牛羊肉做的,鮮肉湯裡會放羊尾油丁和香菜,有的甚至會放醋和醬油。煮出來非常好看。

我因為不吃羊肉,只看大廚做過,沒吃過。

湖北:包面/水餃

餛飩在湖北叫包面,也有個別地方叫清湯,模樣和餛飩差不多,也是連湯一起吃的。

在湖北武漢,人們把餛飩叫做水餃。你要是想吃餃子,千萬別說,老闆來碗水餃,一定要說我要一碗北方餃子,否則,端上來的會是一大碗煮好的餛飩!這是我親自經歷過才明白的。

江西:清湯

在江西婺源市等地,餛飩叫清湯。一般以豬肉做餡兒,麵皮很薄。

我在婺源吃過一次清湯,感覺清湯的餡兒比北方的小餛飩還小,只有一丟丟,吃到嘴裡,像是在吃麵片兒,但湯的確是很好喝的。

走遍全國才知道,這些不同叫法的美食,其實都是北方餛飩的衍生物,雖然名稱不同,吃法各異,但本質上都是餛飩。

餛飩的由來

餛飩是起源於北方的一種民間傳統麵食。最早是餅的一種,裡邊夾餡兒,放鍋裡煮,稱為湯餅,和水餃並無區別。到了唐朝,才自成一統,和水餃有所區別。

過去,在京津地區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在臨安(今杭州一帶),也有冬至吃餛飩的習俗,據說是為了祭祀祖先。

後來,餛飩在各地傳播開來,具有了地方特色,叫法也出現了差異。這使人容易產生誤會,以為餛飩、雲吞、抄手、肉燕等不是一種食物。其實,它們大同小異,都是餛飩。之所以叫法不同,一是入鄉隨俗,二是口音差異造成的。比如,在廣東人們將餛飩稱為雲吞,是因為餛飩與粵語中的雲吞發音相似。

弄清楚了這些,再到外地去旅行時,想要吃餛飩,就知道該怎麼點了!

除此之外,你知道餛飩還有其他的叫法嗎?告訴我,我回頭去吃!

原創圖文,抄襲必究。關注@曉鐘的攝影與隨筆,我們一同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