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書記推動的改革身邊事丨“我給現在的生活打滿分”——民辦養老院裡的“夕陽紅”

(總書記推動的改革身邊事·養老改革篇)

特寫:“我給現在的生活打滿分”——民辦養老院裡的“夕陽紅”

新華社北京8月24日電 題:特寫:“我給現在的生活打滿分”——民辦養老院裡的“夕陽紅”

新華社記者孫少龍

“真情伴你走,春色為你留,二十四橋明月夜,牽掛在揚州……”

早晨9點鐘,位於北京市朝陽區的東方綜合養老院小劇場裡,十餘位老人兩兩結對,伴著悠揚的歌聲走起了“模特步”。

觀眾席上,89歲的老人林子和坐得端正,認真地觀看著臺上“老朋友”們的演出,絲毫不吝嗇自己的掌聲。老人說,今天自己是觀眾,但到了有唱歌活動的日子,他可是舞臺上當仁不讓的一把好手。

在東方綜合養老院,像林子和一樣的老年人還有800多位。這家經北京市朝陽區民政局批准的綜合性民辦養老機構成立於1997年,主要面向60歲以上的自理、半自理、完全不能自理及失智老年人,為他們提供餐飲起居、醫療保健以及休閒娛樂等一系列服務。

“年紀大了,就是圖個省心。”林子和說,現在在養老院,從早晨5點起床到晚上10點睡覺,只要一按床頭的按鈕,護理員隨叫隨到,而且態度熱情、服務專業。

“這兒真挺好,我給現在的生活打滿分。”老人認真地說。

“省心”之外,在東方綜合養老院,另一個常常被提起的關鍵詞是“暖心”。

在位於北京市朝陽區的東方綜合養老院,林子和老人在圖書室閱讀(8月20日攝)。新華社發

臨近中午,記者遇到了來探望老人的張桂英。張桂英告訴記者,她的婆婆曾經是東方綜合養老院的“老住戶”,在這裡度過了人生的最後時光,如今她的兩位親家也已經在這裡住了3年了。

“我婆婆96歲生日的時候,院長親自操辦了她的生日會,還親手喂她吃長壽麵,工作人員載歌載舞,為老人獻上祝福……”雖然時間已過去十多年,但當時暖心的場景仍讓張桂英記憶猶新。

“我的兩位親家都是八十多歲的失能老人,兩家的孩子又都是獨生子女,而且遠在海外,養老院是最好的選擇。”張桂英說。

在位於北京市朝陽區的東方綜合養老院,一位老人在護理員的指導下做手指操(8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少龍 攝

民政部養老服務司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2月,全國養老機構已收住老年人超210萬人。目前,全國4.23萬個養老機構中,民辦養老機構數量已超過半數。

這同近年來我國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的各項改革舉措密切相關——

2013年,《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發佈,明確要求通過簡政放權激發社會活力,充分發揮社會力量的主體作用,健全養老服務體系,滿足多樣化養老服務需求。

2016年,《關於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若干意見》發佈,提出將通過降低准入門檻、放寬外資准入、精簡行政審批環節、改進政府服務等舉措,促進養老服務和產品有效供給能力大幅提升。

2019年,《關於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印發,明確提出一攬子有力舉措,包括進一步放寬行業准入、進一步擴大投融資渠道、完善養老服務設施供地政策、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等……

“相對於公辦養老機構來說,靈活、高效是我們的最大優勢。”東方綜合養老院院長喬穎說,近年來國家加大改革力度,不斷放開養老服務市場,在各級民政部門的支持下,民辦養老機構管理手段靈活、服務層次多元的優勢得以最大化發揮,為老年人提供了更為豐富的養老選擇。

在位於北京市朝陽區的東方綜合養老院,護理員們為當月過生日的老人開生日會(6月29日攝)。新華社發

放開養老服務市場的同時,配套政策法規正快步跟上——

2020年7月,民政部會同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聯合印發了《關於規範養老機構服務行為 做好服務糾紛處理工作的意見》,以此促進養老機構服務糾紛處理工作依法規範有序,更好保護老年人和養老機構雙方的合法權益。

“入住養老機構已經成為重要的養老方式。”民政部養老服務司副司長李邦華表示,民政部將會同有關部門推進相關政策貫徹落實,為養老服務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