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勤勞的漁民造像

我的漁民姊妹

王玉城


黃海岸邊、海州灣畔是生我養我的地方。這裡灘塗遼闊,養殖業發達,養魚是沿海農民主要的收入來源。

羅陽東關村位於連雲港市贛榆區東南角,如今、羅陽墩尚合併,又稱為墩尚東關。我老家墩尚,娶妻東關,如今成為真正的一個地方人。東關位於沭河入海口,灘塗面積大。以前相當一部分灘塗屬於部隊,屬於村裡的也基本荒廢。後來逐漸開發成為魚塘。再後來部隊撤編,魚塘也迴歸地方,養魚的也就越來越多。如今,東關村絕大多數村民都是養殖戶,包括我的三位舅哥。

養魚是辛苦的。魚這東西很嬌貴,不是放水裡喂就行了,對水質、天氣、病蟲都有很強烈的反應,稍不留神就可能全軍覆沒。如今養殖密度大,產量也高,但對養殖技術要求也高、養魚人要時刻關注水質的變化,病蟲的預防與治理,還有氧氣的密度,哪一樣都疏忽不得。特別在高溫時期,夜裡也不能睡安穩覺。

如果沒有什麼大病,不缺氧,魚的產量是基本能夠保證的,但魚價總是上不去也很傷民。所以養殖戶想掙錢也不是容易的事,想確保年年掙錢更是不可能的事。如今人們在魚塘裡套養對蝦,幾個月的辛苦,也增加了一部分收入。但是套蝦更不容易,付出的時間與精力比養魚更多。而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因就會令蝦影全無,讓人防不勝防,想確保掙錢也是不可能的。

賣魚是一年一度的事。以前都是自家找人拉網、清塘,如今有專業的捕魚隊。按人頭付錢,既省事又方便。以前要自家準備網具,如今捕魚隊一應俱全,付費就行。捕魚人的工資是男的200左右,正常不超200,女的100。半天也罷一天也罷都這些錢,如果十二點以後結束,就到鄉村飯店搓一頓,也其樂融融。捕魚隊是一年四季都作業的,最辛苦的是在冬季,在冰冷的水裡,對身體是極大的損傷。男的都穿皮衩,戴安全帽,女的在衣服外面套上自制的塑料布外套,圍頭巾、戴口罩、穿皮靴。不管安全帽還是頭巾都是鮮豔的顏色,如同鮮豔的花朵綻放在碧波或青灰的塘底。不過幹這些工作的都是五十以上的,年輕人是沒有的。

我參加過兩次出魚,留了很多影像,一直有創作的慾望。以前也曾經畫過幾張,還發表在刊物上。這次新冠病毒閉門抗疫給了我更多的時間,於是翻出資料,紮紮實實地畫了一通,不但有一定的數量,而且也有所悟。不僅僅是勞動場面的再現,更是對漁民姊妹的謳歌。他們的勤勞、堅忍、樂觀無不感染著我,激勵我以他們的精神去生活去奮鬥!假如有一天我以這個主題舉辦畫展,肯定會邀請這些養魚捕魚的人去參加,讓他們登上主席臺,享受最高的禮遇!


小東關捕魚隊女工180x95


收網180x95


過稱180x95


裝車180x95


魚情180x95


拿魚95x90


魚之蹈180x95


網之舞180x95


拉網180x95


追魚180x180


漁家樂180x180


老魚工68x45


拾魚68x45


捕魚隊女工68x45


捕魚隊女工68x45


捕魚隊女工68x45


捉】‘’【】【】魚男子68x45


抬魚女子68x45


正新鮮95x90


豐收時刻95x90


記賬68x45


抬魚95x90


鮮魚上稱圖95x90


冬捕95x180


生鮮出水95x180


抄底95x180


結賬的老張68x45


水鄉漁事240x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