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AI時代,為什麼我們每週還要工作40小時,而不是15小時

我們發明了各種各樣的效率工具,可以節省我們的時間,但為什麼我們現在工作的時間更長了。我們的時間確實節省了,過去當你輸入備忘錄時,一個錯誤需要幾秒鐘才能糾正,非常讓人苦惱,由此我們發明了文字處理器和後退按鈕。有了互聯網,過去需要幾天的研究任務現在只需要幾分鐘,甚至幾秒鐘。通過上千種不同的方式,我們大大提高了工作場所的工作效率。但為什麼我們仍然每週工作40個小時?為什麼不是15個小時?

特別提出15個小時,是因為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在1930年的一篇文章《我們後代的經濟前景》(Economic Possibilities for Our Grandchildren)中做出了一個著名的預測。凱恩斯在文章中指出,幾千年來,直到1700年,人類的生活水平沒有發生真正的變化。他將此歸因於技術進步的遲緩和資本積累的失敗。然後他提出,在18世紀初,一連串的技術進步和現金的注入一起創造了現代經濟,帶來了複利和複利經濟增長的魔力。

他接著說,預計到2030年,生活水平將提高4至8倍。在這一點上,他是對的,我們有望達到他預測的上限。基於這一評估,凱恩斯做出了一個驚人的預測,他說盡管人類的慾望可能無法滿足,但人類的需求基本上是固定的。考慮到我們將擁有比維持生命所需多得多的錢,他相信我們會“願意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非經濟目的上”。他推測,由於解決“經濟問題”已經佔用了人類數千年的時間,當我們最終消除了對大量工作的需求時,我們可能會面臨一些問題:首先,我們可能只是出於習慣而繼續工作;其次,因為我們已經努力工作了這麼長時間,我們可能在休閒中找不到快樂或意義,他說:

因此,自從人類出現以來,人類將第一次面臨他真正的、永久的問題:如何利用他從緊迫的經濟憂慮中獲得的自由,如何利用科學和複利為他贏得的閒暇時間,明智地、愉快地、幸福地生活。

凱恩斯將富人稱為“我們的高級警衛……他們在為我們其他人窺探應許之地”,凱恩斯還建議我們把富人看作是當我們擺脫貧困時可以做什麼的參考案例。他對富人的懶惰選擇性忽略。

因此凱恩斯提出,每週工作15小時可能才是正解,而不是亨利·福特(Henry Ford)所推崇的每週工作40小時。他認為,在一個世紀之內,每週工作15個小時就能滿足我們所有的物質需求和基本慾望。然後,他繼續表達了對那些在這樣一個世界裡仍然是工作狂的人的蔑視:

當然,仍然會有很多人有強烈的、不滿足的目的性,盲目地追求財富——除非他們能找到一些合理的替代品,否則會追求不息。但我們其他人將不再有任何義務為他們鼓掌和加油。

那麼我們該對凱恩斯說什麼呢?當我們接近他的經濟理想目標時,為什麼不每週工作15個小時?

你能一週工作15個小時嗎?假設你現在掙6萬美元。因此,將你的每週工作時間減少60%,你可能只賺得到2.4萬美元。你能靠它生活嗎?也許吧,但你必須住在一個500平方英尺(約合46平方米)的公寓裡,永遠不去餐館吃飯,基本在家做飯,不開空調。事實上,這正是1930年中產階級的生活方式:住房500平方英尺,不外出就餐,沒有空調。所以,是的,只要每週工作15個小時,你就可以擁有和1930年的人一樣的生活水平。此外,由於它是現代化的,比起1930年的生活,你還可以上網,並且不用擔心得風疹。

這對經濟水平再靠下一點的人有什麼影響?假設你現在賺3萬美元,或者每小時15美元。在決定實行凱恩斯主義的工作周後,你的收入會降至1.2萬美元。你能靠它生活嗎?同樣,如果你願意過1930年同一經濟階層的人的生活:你會自己種植大部分糧食,自己縫製衣服,住在城外一小塊土地上。

事情的真相很簡單:我們已經決定,我們寧願工作更多的時間,掙更多的錢,多買些我們生活中的“必需品”。我們選擇集體加班,而不是自己種土豆、削土豆皮。我們都想要更高的生活水平,而正是這種渴望創造了大部分的工作崗位。只要你想要更多的收入,就有可能找到一種利用你的技能在某個地方增加價值的方法,而這種行動創造了新的工作崗位。

別誤會我的意思,特此強調,我並不是說今天貧困的勞動者過著舒適安逸的生活,甚至可以用比現在更少的錢過得更好。一點也不。1930年,作為一名低收入工人,生活十分艱辛,生病時別想看醫生,忘掉高等教育吧,忘掉曾經的度假,曾經有過的可支配收入,曾經獲得的真正成功。然後做好預期壽命降低的準備。關鍵是,自凱恩斯寫了這篇文章以來,我們的生活水平和對“正常”生活的期望都顯著提高了,它們本應如此,而且應該繼續上升,我們應該努力確保這個上升的浪潮真正提高所有人的生活質量。

意思很簡單:嚴格地說,從技術上講,減少工作量我們是可以生存下來的。我們選擇不這樣做,而是享受不斷提高的生活水平。這就是凱恩斯有點偏離目標的地方。曾經是奢侈品的東西我們現在認為是必需品,沒有理由認為這種趨勢會以某種方式逆轉。

這裡的要點是什麼?即使我們每週工作5小時或1小時,或不工作,就能過上1930年的經濟生活,我們仍然會每週工作40小時左右。你可以響指一打,魔法般地用機器人取代地球上的每一份工作,付給每個人同樣的工資,但到了第二天,人們還是會創造新的工作,賺取更多的錢,追求更高水平的生活。

如果在2047年,我們都可以通過每週工作15小時過上2017年的經濟生活,你認為我們會工作多少小時?我懷疑要40個小時或更多。以2047年的標準衡量,2017年的經濟生活看起來相當艱辛。總結2017年的生活,未來人可能會說:

2017年?嗯,那個時候,人們在買東西之前必須先看價格,看看自己是否買得起。醫生會告訴你所需的醫療程序的費用,因為也許你沒有錢買,或者沒有保險來支付。幾乎每個人仍然自己做家務,自己開車,自己給花園除草。他們住在地上像動物窩一樣的小房子裡。有時老鼠、蟑螂和跳蚤會進入他們的家裡。他們的窗戶玻璃是透明的,不管外面的景色有多難看,他們也無法安裝讓每個人都看得到海景的全息玻璃。還有他們吃的食物!他們不知道它是從哪裡來的,也不知道上面噴了什麼。他們吃的是真正動物的肉,他們甚至會把粗糙的肉塊剁碎做成一種叫作“香腸”的菜,其目的就是為了掩蓋肉的來源。他們無法按照自己最喜歡的口味和質地訂製食品。他們只是隨意地把食物放進嘴裡,催眠自己喜歡它,希望它不會導致心臟病或癌症。哦,如果他們頭痛,他們吃的藥丸和地球上其他人吃的一模一樣,而不考慮他們自己的基因組。大多數時候,如果頭痛消失了,那只是運氣太好了。哦,還有這個:在工作的時候,他們在一個鍵盤上打字!用手指!那真是一個充斥石刀和熊皮的蠻荒時代。

“不,”2047年的你可能會說,“我寧願在核聚變反應堆待到很晚,也不願過2017年的生活了。”

我們最終會滿足嗎?我們享受著高質量的生活水平,在中午打卡下班,會有那麼一天嗎?經濟學家米爾頓·弗裡德曼(Milton Friedman)可能會說不,因為他相信人類的需求和慾望是無限的。另一方面,的確,由於電力和電器使我們的家務變得更容易,我們的時間更寬裕了。我們把新得到的時間用在休閒和愛好上,而不是用來賺更多的錢。因為我不需要用鐮刀割草,也不需要從井裡打水,所以我選擇攝影或者寫作。因此,我們並不是純粹被想獲得更多的慾望所驅使的。

我們為什麼不少乾點呢?凱恩斯似乎看到了一些答案。根據他的說法,可能是因為對貧窮時代的記憶讓我們無法集體性冷靜下來,我們需要幾代人的時間才能適應成為休閒階層的一員。或者也許“與鄰居攀比”在我們心中根深蒂固,我們永遠無法安心休息——只要我們在吃早餐的時候能從窗口看到他們嶄新的飛車,我們可能永遠都不願意休息哪怕一天。或者也許永久的休閒在某種程度上正在腐蝕我們,因此我們對它和它的誘惑有著深深的內在憎惡。或者當我們沒有金錢的尺度來告訴我們該在工作上投入多少時,我們就還沒有找到從工作中獲得滿足感的方法。或者,最令人不安的是,也許我們是貪婪的唯物主義者,凱恩斯曾說過,“愛錢並把錢作為一種財產,區別於把錢作為享受美好生活的手段”,他將這種狀況定義為“半犯罪、半病態……的精神疾病”。

凱恩斯本人就死於過度勞累,所以即使是他,在這一點上也可能有些矛盾!為什麼科技的飛速發展,工作效果越來越高,我們的工作時間卻沒有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