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墓被挖,發現兩塊30斤重的金磚,專家鑑定後搖頭說了18個字

晚清名臣李鴻章是一位頗須爭議的人物,他深得慈禧太后的重用,擁有至調我上的權勢,然而,因為代表清廷簽訂了系列不平等的條約,他又被貫上了賣國賊的稱號。更令人稱奇的是,他死後百年,其棺木裡出土一奇特之物,引發軒然大波。

李鴻章是安徽省合肥人,和包拯是老鄉,他24歲中進士入了翰林院,後拜曾國藩為師。太平天國起義發生,曾國藩臨危受命,奉旨設立團練,期間,36的歲李鴻章追隨曾國藩並擔任幕僚。後來,李鴻章選擇了單飛,脫離了曾國藩的湘軍,創造了淮軍,並進入江蘇,收復了不少城市。

等到太平天國的勢力被消滅後,朝廷便開始了卸磨殺驢,曾國藩為了自保,主動裁撤了湘軍,清廷也為了能夠制衡湘軍,大大的提升了淮軍,以及李鴻章的地位,李鴻章得以極大晉升。隨後又發生了捻軍作亂,李鴻章率軍圍剿,立下了赫赫功勞,倍受慈禧太后的賞識。

隨後,李鴻章開啟洋務運動的,希望通過技術革命來引進和學習國外的高科技,從而達到強國的目的。結果自然受到晚清龐大的保守派勢力的強大阻力。推行的力度和效果都不佳。

之後,發生了甲午戰爭,清軍的一敗塗地,讓李鴻章跌落神壇,引來無數唾罵之聲。隨後,李鴻章完全“墜落”,開始扮演“鄶子手”角色,慈禧太后讓他進行了“外交”,在弱國無外交的政治背景下,李鴻章心力交瘁,無可奈何,並代表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面對鋪天蓋地的“賣國賊”罵聲,李鴻章只能默然承受,他曾私底下自我解嘲地說自己是清朝的“糊裱匠”,是清廷的替罪羊,但卻只是敢怒不敢言。

直到1901年,李鴻章代表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回來後,79歲的他大口大口地吐血,隨後病逝於北京。

慈禧聽聞李鴻章去世,流淚嘆息地說了15個字:“大局未定,倘有不測,再也沒人分擔了。”於是追贈李鴻章為太傅,封一等侯爵,諡號文忠,並撥款5000兩白銀來為李鴻章風光大葬。

李鴻章臨終要求把自己安葬在家鄉合肥。他指定的墓葬地址不是其出生地合肥肥東磨店,而是合肥肥東大興集。大興集在磨店南方,距離磨店大約40裡。

李鴻章之所以把墓地在安徽合肥東十五里的大興集,是因為從小受他景仰的宋代的清官包拯的墓就在大興集。李鴻章生前想和包拯看齊,結果還是成了“賣國賊”,深為遺憾,死後依然想向包拯靠攏,於是他的墓址選在了離包拯墓約300米的地方。為了表明自己真正向包拯學習,李鴻章一再強調喪事從簡、陪葬從儉。

因為慈禧太后重視,李鴻章的墓整整修了十六個月,之所以要費時這麼久,是因為此前李鴻章替滿清背了不少黑鍋,慈禧太后擔心其死後若干年其陵墓遭人破壞,便花大心思在陵墓的建設上,力求堅固萬無一失。據悉,其陵墓建好後,老佛爺派嫡系之人去“驗收”,結果監督官令人用鐵鍬鐵錘砸不開,炸藥炸不開,這才滿意而歸。

所以直到1903年春,李鴻章的靈柩才運回合肥安葬!

李鴻章的陵墓經過特殊的“加固”處理,再加上李家子孫一直對外宣稱,遵照李鴻章之意進行薄葬,因此,上百年來,很少有盜墓賊光顧。

光陰荏苒,直到1958年,國家掀起了大鍊鋼潮,“賣國賊”李鴻章的墓地很大,為了興辦鋼鐵廠,有人建議對其陵進行開挖。經過批准後,當地就組成了一支32人的挖掘分隊。

隊員們先是用鐵錘砸,不起作用,又使用炸藥想將墓室炸開,還是不行,最後有人想出了個“曲徑通幽”的辦法,從幾十米遠的地方打地道,從底下鑽進墓室。

這個方法果然奏效,隊員們用挖掘機從幾十米遠的地方挖了一條通往墓室的地道,然後順利進入墓室。

進入墓室後,只見兩口漆黑鋥亮的棺材並排著,一個是李鴻章,一個是李鴻章的夫人趙小蓮。打開棺材後,兩人的遺體仍保存完好,李鴻章身上有“一個一”:身穿一件黃色大馬褂,身旁有“四個一”:一副眼鏡、一塊懷錶、一個柺杖、一口寶劍,身下有“兩個七”,七枚按北斗七星形狀擺放的金幣。除此之外,再無他物。

這令開挖人員很是失望。於是,開始查看趙夫人棺木裡的財物。但見趙夫人棺木裡只有“兩個一”,她身上蓋著一床慈禧太后賞賜的陀羅經被,她身邊有一個精緻的小木盒。眾人小心翼翼地打開小木盒,頓時驚呆了,隨及爆發雷鳴般的掌聲,因為他們在裡面發現了兩塊金磚,重達30斤,整出個這麼大的寶貝,眾人能不欣喜若狂嗎。

然而,這兩塊重達30斤的金磚經過專家檢測後,連連搖頭,鑑定的結果大失所望,18個字:金磚不是純黃金所鑄造,而是黃銅鍍造。

也就是說這兩塊30斤重的金磚只是“鍍金銅磚”,並不是值錢寶物。

要知道,作為一個權傾朝野的李鴻章生前擁有眾多財富,肥東人的祖先流傳說:單單磨店鄉群治村那一塊,李鴻章家擁有1000畝田地。合肥的李府所在的一條街,都是李鴻章家的;全國著名古鎮柘皋,當年所有當鋪、店鋪都是李鴻章家的;全國聞名的水陸城市蕪湖,那時候有兩條2里長的大街也是李鴻章家的,享有“宰相合肥天下瘦”美稱。同時,慈禧太后專門為其撥付的喪葬費就有5000兩之多。其陪葬品為何卻是兩個很寒酸的鍍銅金磚呢?

有人認為,棺木裡放磚符合肥東的風俗習慣。肥東人老了之後,都會在棺材尾部、也就是腳部那一頭的墳墓裡面,放置兩塊墊腳磚。寓意是子孫可以墊著祖先打下的基礎,在更高的起點上起步、奮進、成功,更容易實現大富大貴。但富可敵國的李鴻章顯然可以以金磚來代替普通的磚,這個說法顯然是說不過去的。

還有人認為金塊可能是被盜墓賊調包了,這當然也是不可能的,盜墓賊去盜墓怎麼可能拿東西去偷樑換柱,以假亂真?

當然,更多的人認為,李鴻章之所以這麼做,是出於考慮安全,不希望棺材被盜墓賊破壞。所以李鴻章生前一再強調喪事從簡,而其家人也積極遵照執行,並對外一再聲稱墓穴裡沒有陪葬品,因此,其棺木裡才會只放了兩塊“鍍金銅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