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另一面34 | 背了一百年“叛亂”罵名的陳炯明

歷史教科書上對陳炯明的描述很少,民間傳說也不是很多。最著名的是1922年他反對孫中山的北伐“叛亂”,由此他便被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了。

陳炯明(1878.1.13—1933.9.22),字競存,廣東海豐縣人。

1898年中秀才。1909年廣東政法學堂畢業後被推選為廣東諮議局議員。參加過著名的黃花崗起義,黃花崗之役中為敢死隊第四隊隊長。

1911年,廣東軍政府成立,被推為副都督,不久後為代都督。

1916年,回到廣東東江發動駐軍和民軍起義,參加討袁鬥爭。

1917年,參加護法運動,任援閩粵軍總司令,佔領閩西南的汀州、漳州、龍巖等地,建立根據地,稱為"閩南護法區";

1920年8月,率粵軍從廣西回粵,打敗盤踞廣東的桂系軍閥,被任命為廣東省省長兼粵軍總司令;

1921年5月,被孫中山任命為中華民國政府陸軍部總長兼內務部總長,積極參與"聯省自治"運動,反對孫中山的北伐主張。

1922年於6月16日發動兵變,炮轟總統府和粵秀樓。8月15日,陳炯明回到廣州任粵軍總司令;

1923年1月,被滇、桂、粵聯軍組成的西路討賦軍擊敗,後陳炯明率部退守東江;

1925年,革命軍兩次東征徹底打垮其所部。

1933年9月22日在香港病故。

下面說說1922年6月16日陳炯明“叛亂”的前因後果。

孫中山當選“非常”大總統

1921年4月7日,孫中山在廣州召開非常國會,表決通過了中華民國政府組織大綱,在這個大綱中,只規定了大總統的產生和權限,卻沒有任期,也沒有規定政府的組織架構。一切政務、軍務、內閣任免,均由大總統"乾綱獨斷"。

會議採用記名投票形式孫中山以高票當選為中華民國大總統。

6月,孫中山任命陳炯明為援桂軍總司令,葉舉為前敵總指揮,開始第二次粵桂戰爭。粵軍以雷霆萬鈞之勢,楔入廣西境內,8月初,進駐南寧。

隨後,孫中山派鄒魯到廣西,敦促陳炯明出師援鄂,並由廣東政府接濟軍費400萬元。但陳炯明說,粵桂戰爭花費巨大,他想盡一切辦法,也只能籌到200萬元,還要等北伐軍出發以後才能付出。孫中山親赴南寧,當面向陳炯明曉以大義。結果陳炯明仍然主張先定省憲,以確立民治的基礎;再議國憲,循序漸進地推進統一。

10月29日,孫中山在梧州設大本營,一面派汪精衛回廣州籌餉,一面躬親督師,溯江北上,向桂林前進。他憤然表明:"我已立誓不與競存(陳炯明字)共事。我不殺競存,競存必殺我。"

鄧鏗之死

1922年2月3日,孫中山決計取道湖南,進兵北伐。但由於連年被兵,湖南方面無論是當局還是人民久已厭戰,所以宣佈保境息民,公開拒絕北伐軍假道。入湘計劃於是告吹。

3月26日,孫中山在桂林召開會議,決定班師回粵,改道江西北伐。這時廣州發生了一件兇案。

3月21日,陳炯明的親信、負責為北伐軍在後方籌劃的粵軍參謀長鄧鏗從香港公幹回省,在廣九車站突然遇刺,兩天後身亡。國民黨官史一向說鄧鏗是被陳炯明暗殺的,然而,從目前的史料看鄧被國民黨方面謀殺的可能性最大。

鄧鏗之死,對孫陳間本來就脆弱不堪的關係,可以說是致命一擊。

4月9日,孫中山決意變更計劃,令在桂各軍一律返粵,潛師而行。孫中山讓廖仲愷轉告陳炯明:一、陳炯明參加北伐,二、籌措500萬元的軍費。

陳炯明無法接受孫的條件,遂被罷黜。

舉兵北伐

4月23日下午,孫中山在越秀山總統府召開全體幕僚會議,決定行止。

4月下旬,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孫中山與奉、皖軍閥一直有秘密接洽,結成三角同盟。孫中山深感這是聯合奉、皖軍閥,夾擊直系的千載良機,必須立即出兵策應。

但出乎意料的是,直奉開戰,僅及一週,奉軍便被吳佩孚擊敗,狼狽退回關外,南北夾擊直系的計劃,化為泡影。但南方的北伐,卻如弦上之箭,不得不發了。

5月9日,孫中山在韶關大誓三軍,旌麾北指。"出師宗旨,在樹立真正之共和,掃除積年政治上之黑暗與罪惡,俾國家統一,民治發達"。然而,當孫中山謀求與奉、皖結盟時,已經把北伐降格為一次普通的軍閥戰爭了。

6月2日,北洋總統徐世昌在巨大的壓力之下,宣佈辭職。

由於孫中山曾一再發表政治宣言,承諾只要徐世昌下臺,他亦將同時下野。因此,輿論普遍認為,徐世昌下臺後,停止內戰,和平統一,終現一線曙光。

6月3日,蔡元培、胡適、高一涵等兩百多位各界名流,聯名致電孫中山和廣州非常國會,呼籲孫中山實踐與徐世昌同時下野的宣言。

出乎世人意料之外的是,孫中山拒絕下野,繼續北伐。

  

炮轟總統府

陳炯明被罷黜後的5月8日,孫中山委任陳炯明的部下葉舉為粵桂邊督辦,以示對粵軍的信任。然而葉舉並不領情,5月20日,他率領六十多營粵軍,突然開入廣東省城。

6月1日,孫中山率領兩營警衛,從韶關返回被粵軍重重包圍的廣州。

6月2日,孫中山在總統府設宴招待粵軍將領,竟沒有一個高級軍官應邀前來,只來了幾個中下級軍官。他對那幾個小軍官說:"告訴你們的長官,不要以為據守白雲山,便可胡作非為,我立刻上永豐艦,升火駛入東江射擊你們,連你們的根據地也一併剷除!現在東江水漲,永豐炮艦可以直行駛入陳炯明的老巢!"

孫中山一連拍了三封電報,要求陳炯明立即到廣州面商一切,又派人到惠州催駕。但陳炯明拒絕在這個時候到廣州。顯然,他不希望被人誤解。陳炯明曾經說過,一旦粵軍叛孫,則"天下之惡皆歸焉",這是他所不願意看見的。

6月3日,葉舉宣佈廣州戒嚴,大街通衢,遍佈崗哨。

6月12日,孫中山邀請廣州報界出席茶會。他決心通過報紙,向陳炯明攤牌,他宣佈:

   我下令要粵軍全數退出省城30裡之外,他若不服命令,我就以武力壓服他。人家說我孫文是車大炮(講大話),但這回大炮更是厲害,不是用實心彈,而是用開花彈,或用八英寸口徑的大炮的毒氣彈,不難於三小時內把他六十餘營陳家軍變為泥粉。但殘害六十餘營的軍人,且驚動全城的居民,不免過於暴烈,但我不如此做去,他們終不罷休。我只望報界諸君,主持正義,十天之內,做足工夫,對於陳家軍,加以糾正。陳家軍若改變態度,即不啻如天之福,萬一無效,就不能不執行我海陸軍大元帥的職權,制裁他們了。(《申報》1922年6月19日)

6月15日深夜,粵軍高級將領在鄭仙祠召開緊急會議,決定發動軍事政變,驅逐孫中山下臺。陳炯明在惠州派秘書陳猛蓀持親筆信勸止葉舉,說孫中山出兵北伐如果能勝固好,如其失敗,我以陸軍部長身份暫將部隊調返東江訓練,做充分準備,到時仍可收拾殘局。陳猛蓀持信送到鄭仙祠。葉舉閱後,當著陳猛蓀的面將信擲落地上,說陳炯明不知軍事,還說:回東江哪裡找吃的?叫陳猛蓀回報陳炯明事情已不容不發。

6月16日凌晨,粵軍圍攻總統府,孫中山登上軍艦,海軍宣佈和叛軍開戰。葉舉等人並不想致孫中山於死地,只想將孫趕出廣東,所以他們在開炮前讓人打電話給孫透露了消息,讓他趕快逃跑。他們提出的要求,也正是前面蔡元培等人所提出,請孫中山兌現他與徐世昌一齊下臺的諾言。

孫中山與陳炯明的政治分歧,幾經波瀾起伏,最終不得不訴諸武力,以悲劇收場。

陳炯明的“叛變”,客觀上促使了孫中山幡然變計,走上了一條聯合蘇俄、實行聯俄聯共扶持農工三大政策的道路,改變了二十世紀中國的政治格局。

1923年8月14日,孫中山、宋慶齡在永豐艦與官兵合影

陳炯明一直堅持聯省自治的政治主張,希冀效法美國憲法之聯邦體制來制定省憲,致力於和平協商統一中國。而孫中山推行的中央集權、武力統一中國。因此,他與孫中山之間的矛盾,根本上講是政見不合。

與孫不同的是,在他短暫主政的廣東、閩南的區域為其憲政主張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實踐。

1913年5月,廣東各縣議會成立,1921年,全省92各縣推行了民選縣長,縣議員。

1921年,起草並通過《廣東省憲法草案》,並隨後制定了《廣東省暫行縣自治條例》《廣東省教育委員會組織法》《廣東省自治根本法》等多項自治法案。

1919年春至1920年秋,陳炯明將漳州建成了全國模範之區,閩南也變成了當時的“模範小中國”。在漳州,建成了閩南第一座鋼筋水泥橋樑,第一條四車道石板馬路,第一座現代公園,第一片城鄉公路網,第一家銀行。

1920年12月,陳推出廣州禁賭章程,設立立法、行政、財政、審計等機構。經濟上興辦實業、興建公路,扶持民企。教育上率先實行免費義務教育。

1921年2月,頒佈實施《廣州市政暫行條例》成立廣州市政廳,中國近代城市史上第一個建制市成立。

陳獨秀即在此時受陳炯名之邀組建廣東省教育委員會,並撥鉅款予以支持。

陳炯明儀表堂堂,頗有文采,與吳佩孚並稱南北儒將。他廉潔自持,不蓄私財,不二色惑,且表裡如一,不欺暗室。孫中山曾坦言陳“不好女色、不要舒服、吃苦儉樸,我也不如”。

1933年,陳炯明在貧病中死於香港。死時囊空如洗,用其母所備棺木裝斂。

避居香港時,陳炯明把海外最大的華僑社團“洪門”轉型為中國致公黨,並任首任總理。使洪門,又叫天地會,這一綿延數百年的併為近代革命做出貢獻的地下社會組織,有了合法身份,並參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