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候考慮為聯合國總部“挪窩”了

最近有一個消息不太引人關注,伊朗總統在最後時刻拿到了參加聯合國大會的赴美簽證。如果僅這樣也不是事,但伊朗總統的多名重要隨員未獲簽證。各位可能奇怪為什麼美國人這麼“小氣”呢?

圖片來自網絡

其實翻開歷史記錄的“小本本”,這種事件其實時有耳聞,近些年欲赴聯合國開會然而簽證被拒最多的就是俄羅斯的各種代表團。但是最出名的事件卻在2005年,美國刁難新任伊朗總統內賈德,直到聯合國會議臨近才給簽證。還附加了範圍的限定,伊朗總統只能在聯合國40公里範圍內活動。

美國對一個國家及其總統的侮辱收到了“豐厚的回報”,內賈德開啟了在聯合國舞臺公開辱罵美國的先河。在一個小時的發言中痛批了美國的“斑斑劣跡”,美國代表只能以退場抗議,圍觀者大呼過癮。

圖片來自網絡

美國為什麼動輒以簽證來“說事”呢?一來美國“愛管閒事”,二來確實聯合國總部就位於美國紐約。七十多年前當二戰硝煙散盡後主要戰勝國籌建聯合國時,其他主要大國都是一片廢墟無力與美國爭奪主導權。美國還提出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 “聯合國總部應設在國內生產總值最高的國家”。

後面的事情就順理成章了,老洛克菲勒捐贈了土地,美國政府為建設聯合國總部大樓提供了6500萬美元無息貸款。

在聯合國逐漸走近80歲生日之際,短則5年長則十年,一場百年未有的變局即將出現,美國將從GDP第一的寶座上滑落。

圖片來自網絡

是否意味著根據“慣例”需要改變聯合國總部的駐地呢?這雖然是個玩笑,但也有一些引人深思之處:

聯合國總部的規劃是70年前設計的,已不能滿足如今的需求,例如聯合國大會堂作為最大的會議廳,僅能容納1800多人。

圖片來自聯合國網站

聯合國在被欠交會費的狀態之下(僅美國就欠款近7億美元)收支狀態惡化,不得不靠舉債度日。搬離美國可大大改善聯合國的收支狀況。世界島的經濟和人口中心位於亞太區域,在此建立新的聯合國總部可以促進世界人民的交流。亞太地區的國家和人民以好客著稱,在此建立新的聯合國總部可以促進世界和平。當然也有利於擴大朋友圈。已有俄羅斯、菲律賓等多個國家呼籲將聯合國搬離美國,天下苦美久已。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臺以來,已經退出多個“群”: 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PP”、巴黎協定、伊核協議、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中導條約。甚至揚言退出WTO及聯合國。善良的人們是不是該做一些準備呢?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