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畫 | 清 髡殘 僧人畫作流落海外曝光

髡[kūn]殘(1612-1673),清畫家。本姓劉,出家為僧後名髡殘,字介丘,號石溪、白禿、石道人、石溪道人,殘道者、電住道人。湖廣武陵(今湖南常德)人。與石濤合稱“二石”,又與八大山人,弘仁,石濤合稱為“清初四畫僧”。好遊名山大川,後寓南京牛首山幽棲寺,與程正揆交往密切。擅畫山水,師法王蒙,喜用幹筆皴擦,淡墨渲染,間以淡赭作底,佈置繁複,蒼渾茂密,意境幽深。


髡殘的山水以元大師王蒙(約1308–1385)的濃密紋理風格繪製,並常常伴隨著刻畫,描繪出自然的旅程以及精神的旅程。在畫作中,藝術家將自己描繪成一個徘徊在自然岩石橋下的朝聖者:

我想走得更遠,但我的腿卻被擦傷和抓撓。

骨質岩石看上去像鑿子,松樹看起來好像已經被染色了。

坐下來,我感覺就像只小鳥,當我看著聚集在我面前的群峰。

在攀登到深淵的邊緣時,我堅持並思考著真誠面對批評的需要。

無論路到哪裡,我都會放下自己,只要有消息來源打開,我都會建造一座寺廟。

所有這些都足以滋養我的眼睛,讓我的腳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