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故事知多少(十三)

越王難做

越國自越王朱勾武力弒父篡位起,連續三個國君都被殺,即所謂“越人三弒其君”,至於弒君原因,史料記載不詳,據《竹書紀年》記載:"不壽立十年見殺,是為盲姑,次朱勾立。"並未詳細說明弒君原因。

越王朱勾死後,由太子翳即位,其弟豫,為了繼承越王位,連續殘忍謀殺了三個王子,太子諸咎害怕被害,索性發動兵變趕走了豫,並殺害其父越王,自立為越王,也算有所作為。

但是諸咎不久之後又被越國人殺死,導致越國陷入了長期混亂之中,急於尋找一位國君繼位 ,但是,做越國國君存在性命之憂,以至於沒有王子願意做國君。

國不可一日無君,越國人就打算擁立諸咎之子搜為王,但是搜膽小拍死,根本不願意做越王,就躲到到丹地的洞穴中不出來,越國大臣們為了讓他出洞,就用艾草煙燻強迫他出來,讓他坐上國君的車回國繼位。

王子搜一百個不願意,仰天呼喊道:“國君啊,國君啊!這個職位怎麼偏偏讓我來幹啊!”王子搜之所以這麼厭惡做國君,是因為他知道一旦做了國君,自己的性命就堪憂了。

骨肉之親

春秋時期,有一個叫申喜的人,他的母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走失了,申喜一直找了很多年都沒有找到。

有一天,申喜聽見門外有個乞丐唱歌乞討,不知道為什麼突然覺得心裡非常的悲哀傷感,非常想和這個乞丐見一面,就讓下人把乞丐叫進來親自見她,並問道:“什麼原因使你淪落到乞討的地步?”

經過交談才發現,原來這個乞丐就是申喜走失多年的母親,只是現在母子只看外表的話,早就認不出彼此了。

所謂骨肉之親,以父母子女來說,就像一個身體分為兩處,即使不在一個地方,彼此身心也是相通的,知道彼此心裡的所思所想,能感受彼此的喜怒哀樂,對方活著心裡就高興,對方有死了心裡就悲哀,這就叫做骨肉之親。這種出於血緣關係的至誠、心意相通,是不需要言語說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