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從一首歌到一部小說再到一首歌,最後成一部電影。

即使是你最心愛的人,在他心中都會有一片你沒有辦法到達的森林。

中國臺灣的伍佰與《挪威的森林》

最近才知道一件事,就是臺灣著名歌手音樂人伍佰,本名叫吳俊霖,伍佰是他的小名,準確講是他的綽號,因為他小時候不僅不傻,反而極其聰明,但讀書成績不好,後來因爺爺說如果他能每科考100分,就給他買輛自行車,一共是5科,每科100就是500分,結果他真的考到了,後來,“伍佰”這個名字火遍了全世界。

我對他印象最深的有二首歌,一是《突然的自我》,另外一首就是《挪威的森林》:

讓我把你心兒摘下,試著將它慢慢溶化,看我在你心中是否仍完美無暇……

這首《挪威的森林》發行於1996年,收錄在《愛情的盡頭》專輯中,是伍佰自己作詞作曲並演唱的一首歌,靈感來自村上春樹的同名小說.

伍佰說,這首歌跟書沒有什麼關聯,只是書的內容讓他很感動,因而產生了一些聯想,書中提到女主角直子所住的醫院,是在森林中的一個安靜的角落。當他合上書本,書中所描述的情景還一直停留在腦海裡,這使他想到,即使是你最心愛的人,在他心中都會有一片你沒有辦法到達的森林,這樣的聯想,促成了這首歌的誕生。

伍佰是村上春樹的忠實讀者,只要臺灣地區出版發行過的村上春樹的書,他基本都看過,他最喜歡的是《圍牆之面、太陽之西》和《尋羊遇險記》,但只有這部《挪威的森林》讓他產生創作的慾望。

村上春樹先生是不唱歌的,他更喜歡跑步,是“小資”的標籤人物,他與張愛玲、杜拉斯以及米蘭昆德拉一起,被奉為“四大小資文學偶像”,除了文學,還有他的生活經歷,比如他在東京開了一間爵士酒吧,比如他不聽朋友勸阻,不顧巴以衝突高峰期執意前往以色列領取“耶路撒冷文學獎”等,都讓“小資”們振奮。

伍佰以自己的音樂風格,成為了那個時代的平民巨星,在臺灣地區深受卡車司機、家庭主婦、農民、學生和小販等各階層歌迷喜愛,而且他獨創的“花朵舞”風靡一時,從3歲小孩到70歲老人,都會跳他的“花朵舞”,這樣的伍佰完全和“小資”搭不上邊,但並影響他們在這挪威森林裡產生交集共鳴。

日本的村上春樹與《挪威的森林》

村上春樹的小說《挪威的森林》,以甜蜜而傷感的筆觸,寫出了一個憂傷、悽美、詩意的青春世界:

海潮的清香,遙遠的汽笛,女孩肌體的感觸,洗髮香波的氣味,傍晚的和風,縹緲的憧憬,以及夏日的夢境……“小說主人公渡邊以第一人稱,展開了他同兩上女孩間的愛情糾葛,故事梗概眾所周知,渡邊一方面念念不忘直子纏綿的病情與柔情,一方面又難以抗拒綠子大膽的表白和迷人的活力,直至直子自殺的噩耗傳來,渡邊開始失魂落魄地四處徙步旅行......

一千個人對這部小說有一千種解讀。

我同情綠子,她得到了渡邊的人身,但這個人的心裡卻裝著別的女孩;

我為直子惋惜,先是失去了青梅竹馬的愛人,後又自絕於人世,所有的風花雪月再與她無關;

最可憐的是渡邊,他陷入昔日朋友女人的情網,又逃不出身邊青春似火的誘惑,內心一直在撕裂;

我恨不起來每一個人,只想怪村上先生對這三個年青人的命運安排太過殘忍。

這部小說的火爆並不出人意料,自1987年問世以來,已被譯成36種文字,風靡世界各地。

英國披頭士(甲殼蟲樂隊)與《挪威的森林》

20世紀60年代,英國披頭士樂隊演唱了一首搖滾風格的英文單曲《挪威的森林》,歌曲故事講的是一個男孩清貧無業,孤寂無聊,恰好有一晚,有一個女孩,帶他去參觀象挪威森林一樣的女孩房間。喝酒聊天,彼此相擁,最後被對方甩了,原本男孩高高興興地去女孩家,僅過了一夜,已不見伊人蹤影,那房間就像挪威森林一般冷冷清清。

我能找到村上春樹與這首樂曲的關係,是在樹上春樹小說的開頭部分,寫了37歲的渡邊在飛往漢堡的客機上,從艙內廣播中傳來這支音樂。他情不自禁地聞聲生情,傷感地沉浸在往事的回憶裡。因為他的青春戀人直子很喜歡這支迷人的樂曲,百聽不厭。

法裔越南導演陳英雄與《挪威的森林》

以影片《青木瓜之香》聞名世界的陳英雄,在讀了樹上春樹法文版的《挪威的森林》後對此書極感興趣,早在2001年就有意將這部小說拍成電影,而村上春樹則認為這部對他自己來說有著特殊意義的作品,如果要搬上銀幕必須特別慎重,不過他很喜歡陳英雄的作品,可以先見面談談,經過4年的磨全,雙方終於達成協議,直到2010年12月,這部電影在日本上映,第二年9月在中國大陸上映。

這部由越南人導演的日本電影,從一開始就倍受注目,但似乎不太受日本人和大陸觀眾認可,只獲得過67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提名。


從1965年到2010年,46年間,日本的村上春樹把英國披頭士的歌變成一部小說,中國臺灣的伍佰又把這部小說變成一首歌,法裔越南導演陳英雄又把這部小說變成了一部電影,不同時期,不同地方,不同的人,都依照自己的內心願望,演繹了各顯神奇的森林故事。

比較而言,我更喜歡林少華的中譯本小說。

希望你可以記住我,記住我這樣活過,記住我在你身邊呆過。

---樹上春樹《挪威的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