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圖展現:鬥彩雞缸杯的製作

中國古陶瓷無疑是代表中國文化歷史悠久的重要符號。成化鬥彩雞缸杯其實只是眾多古陶瓷精華中的微小之一,只因為2014年4月8日香港蘇富比春拍上,玫茵堂珍藏的明成化鬥彩雞缸杯以2.8124億港元成交價被上海收藏家劉益謙先生拍得,並刷新中國瓷器世界拍賣紀錄而引起眾人矚目。

如同2005年7月12日倫敦佳士德拍賣會上,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以摺合人民幣約2.3億拍出,創下了當時中國藝術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賣紀錄,元青花才被大家關注。






關於“成化鬥彩雞缸杯”網上有很多文章和圖,建議大家看權威的文字,比如故宮官網和國家級媒體發佈的。今天重點是給您分享的是自己拍攝、獨家發佈的,來自作坊的雞缸杯製作過程圖。

下圖是拉坯和修坯前後對比的雞缸杯,一隻粗苯的泥胎,在工匠的手中,幾分鐘就修得如此細薄精緻。尤其是“前有古人”的經典器物,工匠沒有創作發揮的自由空間,有的只是更加嚴苛的復刻標準需要毫無彈性地遵循:


這些年去拜訪過很多大大小小的制瓷的作坊,不僅對古陶瓷的製作從書本和博物館走向了深度的揭秘,更有了與工匠交流、成為好朋友的過程,那是一個有廣度、有深度、有溫度的學習過程,他們看似操作枯燥其實專注沉浸的工作、看似環境簡陋其實精緻完美的操作、他們看似隨意和緩其實沉迷享受的狀態,相比大都市,他們好像在文化寶藏的地方隱居,讓我羨慕。看看這位作坊裡的當家師傅,專門給我演示一個雞缸杯完整的修坯過程:






發幾張師傅的圖片,年輕嗎?印證了一個道理——“專注的人不會老”,其實比實際感官年齡要大,是一位有20多年經驗的當家師傅,不得不感嘆能力才是讓人從內在變得帥酷的靈丹妙藥:





雞缸杯的後續製作過程:







手工瓷器的製作成功率很低。下圖是一位藏友收藏的一個經過青花燒製未能進入彩繪階段的瑕疵明代成化時期的雞缸杯,因為有衝(裂紋),被巧妙地鋸上了金箔,展現了另一個時代變廢為寶的神奇工藝——鋸瓷:


最後發幾個官網成化鬥彩雞缸杯大圖及紋飾展開圖:






相關前文參考

《瓷器工藝6:多導圖說明白 “鬥彩” 》

《完整組圖資料:景得鎮制瓷72道工序(上)》

《完整組圖資料:景德鎮制瓷72道工序(下)》